一种起搏电极导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8658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起搏电极导线,包括连接线、设于所述连接线一端上的植入端及设于所述连接线另一端上连接端;所述植入端包括壳体;植入头,可相对于所述壳体来回旋转和伸缩,该植入头至少部分可植入至左束支区域;植入驱动结构,用于带动所述植入头来回旋转和伸缩;激素部,用于将激素释放至心肌;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植入头和植入驱动结构的设置,使得能够实现对左束支区域的起搏,使得起搏部位更接近生理起搏部位,起搏效果更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起搏电极导线
本专利技术属于人工心脏起搏器
,尤其是涉及一种起搏电极导线。
技术介绍
心脏起搏器是一种植入于体内的电子治疗仪器,通过脉冲发生器发放由电池提供能量的电脉冲,通过导线电极的传导,刺激电极所接触的心肌,使心肌激动和收缩,从而达到治疗由于某些心律失常与心力衰竭所致的心脏功能障碍的目的。然而现有的常规电极导线需要旋转整根电极导线,旋转固定不方便,操作难度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固定方便、操作简单的起搏电极导线。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起搏电极导线,包括连接线、设于所述连接线一端上的植入端及设于所述连接线另一端上连接端;所述连接线包括用于连接所述植入端和所述连接端的内连接层、设于所述内连接层外的内绝缘层及设于所述内绝缘层外的外连接层;所述植入端包括壳体;植入头,可相对于所述壳体来回旋转和伸缩;植入驱动结构,用于带动所述植入头来回旋转和伸缩;通过植入头和植入驱动结构的设置,使得通过植入驱动结构能够使驱动植入头旋转和伸缩,继而无需旋转整根电极导线,只有植入头部分旋转和伸缩,即可实现与心肌的固定,操作方便,固定牢固。进一步的,所述植入头至少部分可植入至左束支区域;使得植入头可以从右心室的室间隔面拧入,深拧至左心室室间隔内膜下的左束支区域,从而实现对左束支区域的起搏,使得起搏部位更接近生理性起搏部位,进而使得起搏效果更好,不易造成心脏收缩不同步的问题,也不易导致局部心肌组织结构的紊乱,也避免了诱发心力衰竭和心房颤动的问题,既能够为患者解决心跳变慢、停搏的问题,又避免起搏并发症的发生,同时还为合并左束支传导阻滞的心力衰竭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进一步的,所述植入头远离所述连接线的一端与所述壳体远离所述连接线的一端之间的最大距离长度大于等于10mm;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使得植入头可以深入至左束支区域,实现对左束支区域的起搏,更为接近生理起搏位点,起搏效果更好。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端包括可来回旋转和伸缩的驱动件和用于驱动所述驱动件旋转和伸缩的电极驱动结构;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实现了对植入头的驱动,使得术者的操作更为方便。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端还包括用于使得导引钢丝能顺畅穿入和抽出的防卡结构;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使得导引钢丝能够顺畅的穿入连接线或从连接线内取出,不易卡住,使得手术进行的更为顺利,提高容错率。进一步的,所述电极驱动结构包括与所述驱动件止转配合的电极头和与所述电极头转动配合的驱动套;所述驱动件可在所述电极头的驱动下产生相对于所述驱动套和所述电极头的轴向移动;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使得仅通过转动电极头即能够实现植入头的旋转和伸缩,操作更为方便。进一步的,所述防卡结构包括设于所述电极头内的延伸部。进一步的,所述植入端还包括设于所述壳体端部的阳极部;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使得可以在单极起搏和双极起搏之间切换,功能更为全面,适应性更好。进一步的,所述植入端还包括用于将激素释放至心肌的激素部;通过激素部的设置,使得植入头拧入心肌后,与心肌相贴的激素部可以将激素释放到心肌组织上,从而起到对心肌组织的消炎作用,防止急性期阀值升高的问题出现,降低阻抗,使得检测结果更为准确。进一步的,所述植入端还包括用于观测所述植入头的拧入深度的测量部;通过测量部的设置,方便观测植入头的拧入深度,便于术者的判断。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通过植入头和植入驱动结构的设置,使得电极导线的植入和与心肌的连接更为方便快捷,操作更为方便,提高了手术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图3为图1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连接端与连接线的配合立体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C处的放大示意图;图6为图4中D处的放大示意图;图7为图4中E处的放大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外连接层的立体剖视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内连接层的立体剖视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植入端与连接线的配合立体剖视结构示意图;图11为图10中F处的放大示意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中植入端与连接线的配合立体剖视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中连接端与连接线的配合立体剖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1-11所示,一种起搏电极导线,包括连接线1、植入端2及连接端3;植入端2用于与患者的心肌组织相连,连接端则用于与心脏起搏器相连,连接线则用于连接植入端和连接端;具体的,连接线1包括内连接层11、内绝缘层12、外连接层13及外绝缘层14,内连接层和外连接层均由导电材料制成,具体材料种类不做限定,只需满足医用标准即可;内连接层和外连接层均由多根金属丝同步卷曲而成,呈螺旋状结构开设,具有弹性;本实施例中,外连接层13由4根金属丝(4根金属丝分别用附图标号131、132、133及134表示)弯曲缠绕而成,且弯曲成螺旋状后的4根金属丝的每一匝均相互紧贴,从而使得四根金属丝组成的外连接层呈类似中空管的形状;而内连接层11由3根金属丝(3根金属丝分别用附图标号111、112及113表示)弯曲缠绕而成,且弯曲成螺旋状后的3根金属丝的每一匝均相互紧贴,从而使得3根金属丝组成的内连接层呈类似中空管的形状;使得外连接层和内连接层能够起到导电作用,同时外连接层和内连接层能够任意弯曲,方便手术的进行;而由于外连接层的直径较大,而内连接层的直径较小,故而外连接层的柔韧性较好,弯曲更为容易;而内连接层的刚性较大,不易弯曲,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同时由于多根金属丝缠绕紧密,所以内连接层一端收到旋转力而旋转时,会同步带动另一端旋转;内绝缘层12和外绝缘层14均由硅胶材料制成,符合医用材料标准,内绝缘层套设在内连接层外侧,外连接层套设在内绝缘层外侧,外绝缘层则套设在外连接层外侧,且内连接层可相对于内绝缘层来回转动和滑动,而外连接层与内绝缘层之间相对静止;于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内连接层与内绝缘层之间相对静止,而内绝缘层可相对于外连接层来回转动和滑动;优选的,外连接层与内绝缘层之间还开设有润滑层,从而使得外连接层与内绝缘层之间的相对转动和滑动更为顺畅;其中润滑层可由满足医用标准的润滑油涂抹形成,润滑油的具体种类不做限定;而在内绝缘层12的外表面和外绝缘层14的内表面上开设有螺纹槽,从而使得外连接层13能够正好嵌设在该螺纹槽内,进而使得内绝缘层、外绝缘层及外连接层三者之间两两相对静止。具体的,连接端3包括驱动件32、电极驱动结构、第一插接套34、阳极环35及第二插接套36;电极驱动结构包括电极头31和驱动套33;阳极环35由金属材料制成,具有导电性能,呈中空圆柱体结构开设;内连接层11、内绝缘层12及外连接层13的端部的至少部分穿入至阳极环内,且外连接层的至少部分外表面与阳极环的至少部分内表面紧贴,两者通过卡接、胶接、焊接等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起搏电极导线,包括连接线(1)、设于所述连接线(1)一端上的植入端(2)及设于所述连接线(1)另一端上连接端(3);所述连接线(1)包括用于连接所述植入端(2)和所述连接端(3)的内连接层(11)、设于所述内连接层(11)外的内绝缘层(12)及设于所述内绝缘层(12)外的外连接层(13);其特征在于:所述植入端(2)包括/n壳体(20);/n植入头(21),可相对于所述壳体(20)来回旋转和伸缩;/n植入驱动结构,用于带动所述植入头(21)来回旋转和伸缩。/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起搏电极导线,包括连接线(1)、设于所述连接线(1)一端上的植入端(2)及设于所述连接线(1)另一端上连接端(3);所述连接线(1)包括用于连接所述植入端(2)和所述连接端(3)的内连接层(11)、设于所述内连接层(11)外的内绝缘层(12)及设于所述内绝缘层(12)外的外连接层(13);其特征在于:所述植入端(2)包括
壳体(20);
植入头(21),可相对于所述壳体(20)来回旋转和伸缩;
植入驱动结构,用于带动所述植入头(21)来回旋转和伸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搏电极导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植入头(21)至少部分可植入至左束支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起搏电极导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植入头(21)远离所述连接线(1)的一端与所述壳体(20)远离所述连接线(1)的一端之间的最大距离长度大于等于10m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起搏电极导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端(3)包括可来回旋转和伸缩的驱动件(32)和用于驱动所述驱动件(32)旋转和伸缩的电极驱动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隆福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