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拼接式碳纤维鱼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8612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拼接式碳纤维鱼竿,包括竿体;竿体包含依次套接的第一竿节、第二竿节和第三竿节;第二竿节滑动插设于第一竿节内;第三竿节滑动插设于第二竿节内;所述第一竿节靠近第二竿节的一端固设有第一固定部;第一固定部的内环面上开设有第一螺纹;第二竿节远离第一竿节的一端固设有第二固定部;第二固定部的外环面开设有与第一螺纹相适配的第二螺纹;第三竿节远离第二竿节的一端固设有第三固定部;第三固定部的外环面开设有第三螺纹;第二固定部的内环面开设有与第三螺纹相适配的第四螺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通过固定部上螺纹之间的相互配合,将收纳后的各个竿节性能固定,防止竿节滑动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拼接式碳纤维鱼竿
本技术涉及渔具器械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拼接式碳纤维鱼竿。
技术介绍
目前,钓鱼是一种休闲运动,老少皆宜,不仅可以锻炼心智,还可以塑造良好的性格,广受公众的青睐。而鱼竿是人们垂钓时必备的工具之一,现有鱼竿分为伸缩式鱼竿和不可伸缩鱼竿;伸缩式鱼竿便于携带,不可伸缩鱼竿的强度较高。现有的技术可参考授权公告号为CN206629804U的技术专利,其公开了一种鱼竿,包括内外一次套接的至少三根空心竿节,最外侧竿节的其中一端为手持端,另一端供其它竿节一次伸出或缩回,依次套接的至少三根竿节中,每根竿节远离手持端的端部套设有环体,环体的直径大于其套接竿节的直径并且能够绕竿节轴向转动,环体上固定设有轴向与鱼竿平行的导环;竿节在收缩后,导环暴露在竿节的端部,鱼线不会随着竿节的收缩而进入竿节的内部,有效防止了鱼线折叠,延长了鱼线的使用寿命。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该结构中的空心竿节之间彼此环环相扣,伸展时以紧迫相抵的方式使竿节卡合,但是必须将每一个竿节都展开才能达到固定的效果,若是只拉开了一节竿节,其余未拉开的竿节为可滑动的状态,导致使用过程中其它竿节的滑动,影响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拼接式碳纤维鱼竿,通过固定部上螺纹之间的相互配合,将收纳后的各个竿节性能固定,防止竿节滑动。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拼接式碳纤维鱼竿,包括竿体;所述竿体包含依次套接的第一竿节、第二竿节和第三竿节;所述第二竿节滑动插设于第一竿节内;所述第三竿节滑动插设于第二竿节内;所述第一竿节靠近第二竿节的一端固设有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的直径大于第一竿节的直径;所述第一固定部的内环面上开设有第一螺纹;所述第二竿节远离第一竿节的一端固设有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二固定部的直径大于第二竿节的直径且小于第一固定部的直径;所述第二固定部的外环面开设有与第一螺纹相适配的第二螺纹;所述第三竿节远离第二竿节的一端固设有第三固定部;所述第三固定部的直径大于第三竿节的直径且小于第二固定部的直径;所述第三固定部的外环面开设有第三螺纹;所述第二固定部的内环面开设有与第三螺纹相适配的第四螺纹。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鱼竿进行收纳时,首先将第二竿节滑于第一竿节内部,然后旋转第二竿节,通过第二螺纹和第二螺纹的配合使第二固定部与第一固定部紧密连接在一起;再将第三竿节滑入第二竿节内,并通过第三螺纹和第四螺纹的配合使第二固定部与第三固定部连接在一起;使用时,如果只需拉伸第三竿节时,由于第二竿节固定在第一竿节的内部,所以可以防止使用过程中第二竿节滑动,避免影响使用效果。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二竿节位于第一竿节内的一端固设有第一环状部;所述第三竿节位于第二竿节内的一端固设有第二环状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分别将第二竿节和第三竿节向上拔出,此时第一环状部的外端面与第一竿节的内环面过盈配合,第二环状部的外端面与第二竿节的内环面过盈配合;第一环状部和第二环状部能够提高竿节连接处的强度和稳固性。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竿节顶端的内环面上固设有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的下端面与第一环状部的上端面相抵;所述第二竿节顶端的内环面上固设有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凸起的下端面与第二环状部的上端面相抵。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的配合限制第二竿节和第三竿节向外活动,防止拔出时用力过大,使第二竿节和第三竿节卡死导致无法收纳的现象;并且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还能起到限位的作用,避免用力过大时,造成第二竿节和第三竿节脱出。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三竿节的顶端设有前堵;所述前堵包括柱塞和与柱塞一体成型的盖帽;所述柱塞插设于第三竿节内;所述第一竿节的末端套设有后堵。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鱼竿收纳时,将前堵套设在第一竿节上,可以防止灰尘进入竿体内。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三螺纹与前堵之间的间隙设为第一环体;所述第二螺纹与第四螺纹之间的间隙设为第二环体。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将供鱼线穿过的导环固定在第一环体和第二环体上,当鱼竿收缩时,第一环体和第二环体均暴露在竿节的外部,可以防止导环上的鱼线折叠。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竿体包括金属加强杆和固定套设在金属加强杆外壁上的碳纤维织物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金属加强杆和碳纤维织物层配合,可以提高竿体的强度,使鱼竿的承受能力增强,不会轻易折断和变形。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竿节的端部设有后堵;所述后堵包括调心杆和与调心杆相垂直的堵头;所述调心杆与金属加强杆螺纹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后堵的自重能够调节鱼竿的重心,改善钓鱼时鱼竿的受力平衡问题,从而节约使用者的体力;调心杆与金属加强杆螺纹配合,便于后堵的拆卸与更换。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堵头远离调心杆的一侧其端面上开设有沉孔;所述沉孔内螺纹连接有配重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后堵的自重不足以调节鱼竿的重心时,可将配重块放入沉孔内,提高后堵的自重。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对鱼竿进行收纳时,首先将第二竿节滑于第一竿节内部,然后旋转第二竿节,通过第二螺纹和第二螺纹的配合使第二固定部与第一固定部紧密连接在一起;再将第三竿节滑入第二竿节内,并通过第三螺纹和第四螺纹的配合使第二固定部与第三固定部连接在一起;使用时,如果只需拉伸第三竿节时,由于第二竿节固定在第一竿节的内部,所以可以防止使用过程中第二竿节滑动,避免影响使用效果;2.使用时,分别将第二竿节和第三竿节向上拔出,此时第一环状部的外端面与第一竿节的内环面过盈配合,第二环状部的外端面与第二竿节的内环面过盈配合;同时,第一环状部和第二环状部还能够提高竿节连接处的强度和稳固性;3.通过后堵的自重能够调节鱼竿的重心,改善钓鱼时鱼竿的受力平衡问题,从而节约使用者的体力;调心杆与金属加强杆螺纹配合,便于后堵的拆卸与更换;当后堵的自重不足以调节鱼竿的重心时,可将配重块放入沉孔内,提高后堵的自重。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中鱼竿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中鱼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是图2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附图标记:1、竿体;11、第一竿节;111、第一凸起;112、第一固定部;1121、第一螺纹;12、第二竿节;121、第二凸起;122、第二环状部;123、第二固定部;1231、第二螺纹;1232、第四螺纹;13、第三竿节;131、第二环状部;132、第三固定部;1321、第三螺纹;2、金属加强杆;4、碳纤维织物层;5、前堵;51、柱塞;52、盖帽;6、后堵;61、调心杆;62、堵头;63、沉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拼接式碳纤维鱼竿,包括竿体(1);所述竿体(1)包含依次套接的第一竿节(11)、第二竿节(12)和第三竿节(13);所述第二竿节(12)滑动插设于第一竿节(11)内;所述第三竿节(13)滑动插设于第二竿节(12)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竿节(11)靠近第二竿节(12)的一端固设有第一固定部(112);所述第一固定部(112)的直径大于第一竿节(11)的直径;所述第一固定部(112)的内环面上开设有第一螺纹(1121);所述第二竿节(12)远离第一竿节(11)的一端固设有第二固定部(123);所述第二固定部(123)的直径大于第二竿节(12)的直径且小于第一固定部(112)的直径;所述第二固定部(123)的外环面开设有与第一螺纹(1121)相适配的第二螺纹(1231);所述第三竿节(13)远离第二竿节(12)的一端固设有第三固定部(132);所述第三固定部(132)的直径大于第三竿节(13)的直径且小于第二固定部(123)的直径;所述第三固定部(132)的外环面开设有第三螺纹(1321);所述第二固定部(123)的内环面开设有与第三螺纹(1321)相适配的第四螺纹(123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拼接式碳纤维鱼竿,包括竿体(1);所述竿体(1)包含依次套接的第一竿节(11)、第二竿节(12)和第三竿节(13);所述第二竿节(12)滑动插设于第一竿节(11)内;所述第三竿节(13)滑动插设于第二竿节(12)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竿节(11)靠近第二竿节(12)的一端固设有第一固定部(112);所述第一固定部(112)的直径大于第一竿节(11)的直径;所述第一固定部(112)的内环面上开设有第一螺纹(1121);所述第二竿节(12)远离第一竿节(11)的一端固设有第二固定部(123);所述第二固定部(123)的直径大于第二竿节(12)的直径且小于第一固定部(112)的直径;所述第二固定部(123)的外环面开设有与第一螺纹(1121)相适配的第二螺纹(1231);所述第三竿节(13)远离第二竿节(12)的一端固设有第三固定部(132);所述第三固定部(132)的直径大于第三竿节(13)的直径且小于第二固定部(123)的直径;所述第三固定部(132)的外环面开设有第三螺纹(1321);所述第二固定部(123)的内环面开设有与第三螺纹(1321)相适配的第四螺纹(123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拼接式碳纤维鱼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竿节(12)位于第一竿节(11)内的一端固设有第一环状部(122);所述第三竿节(13)位于第二竿节(12)内的一端固设有第二环状部(13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拼接式碳纤维鱼竿,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苗旭林毕忠保李召霞李永军
申请(专利权)人:威海市新会渔具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