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属于坐姿检测调整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学生用坐姿检测调整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包括侧板、上板和下板,所述上板和下板分别固定连接于侧板后方上下两端,所述下板下侧固定连接有吸盘,所述侧板前方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轨,所述滑轨前侧滑动连接有滑块,左右两侧的所述滑块之间的前端固定连接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前方上侧通过螺钉连接有第一电动推杆,所述移动板前方下侧安装有第一测距传感器,通过固定装置的设置,转动导柱调整压板的高度,通过压板配合下板挤压桌面,从而将装置固定,操作方便,且对于一些形状特殊的桌子,无法通过固定装置将本发明专利技术固定时,可以使用吸盘将本发明专利技术吸附固定在桌面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学生用坐姿检测调整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坐姿检测调整装置
,具体为一种学生用坐姿检测调整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近视眼的发病率不断增加,近视眼已经成为当今世界范围内发病率最高的眼病之一。据资料显示,我国约有盲人500多万,低视力者600多万,儿童斜弱视者1000万。而青少年近视率平均达40%,大学生近视率远远超过70%。究其原因与学生坐姿不正确有很大的关系。学生坐姿不正确大多是由不良习惯所造成的。师生和家长不够重视,认为只要孩子学习成绩好,写字姿势无关紧要,结果习惯成自然。许多教师虽然想指导学生调节坐姿,但他们对写字坐姿要求不具体,指导训练难以落实,学生无法操作,最终只能束手无策。而人的习惯一经形成,更改起来变得异常困难。不良坐姿会引起学生视力下降。青少年时期眼的调节力较强,对近距离工作、学习有高度适应性,近距离视物不易疲劳。但学生若长时间近距离读写,而不加注意保护眼睛,睫状肌则会过度紧张,继而发生疲劳甚至痉挛,出现调节性近视。调节性近视若不及时消除,持续发展则可转化为不可逆性真性近视。不良坐姿会造成颈项肌的疲劳,引起颈肩痛、项肌痉挛,甚至出现头晕目眩;久而久之,势必在成年之后过早地出现颈椎间盘退变,导致颈椎病。特别是有些小孩爱跷二郎腿,会给颈、背部造成持续的负荷,使背部肌肉、韧带长时间受到过度牵拉而受损,从而引发特发性腰痛,长久坐姿不正确,压迫尾骨神经造成尾骨受伤,引起尾骨疼痛症状,包括臀部尾骨附近有压痛点或腿痛现象,范围包括尾骨、提肛肌及周围的软组织等。人们通常通过坐姿调整装置对学生的坐姿进行检测调整,现有的坐姿检测调整装置固定不便,使用效果不佳,不易对不同身高的学生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学生用坐姿检测调整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坐姿检测调整装置固定不便,使用效果不佳,不易对不同身高的学生使用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学生用坐姿检测调整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包括侧板、上板和下板,所述上板和下板分别固定连接于侧板后方上下两端,所述下板下侧固定连接有吸盘,所述侧板前方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轨,所述滑轨前侧滑动连接有滑块,左右两侧的所述滑块之间的前端固定连接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前方上侧通过螺钉连接有第一电动推杆,所述移动板前方下侧安装有第一测距传感器,所述移动板左侧螺接有第一螺栓,所述上板下侧安装有固定装置,所述上板上侧固定连接有支柱,所述支柱上下两侧分别滑动有第一移动座和第二移动座,所述第一移动座和第二移动座右侧均螺接有第二螺栓,所述第二移动座前方上侧通过螺钉连接有第二电动推杆,所述第二移动座前方下侧安装有第二测距传感器,所述第一移动座前方上侧通过螺钉连接有第三电动推杆,所述第一移动座前方下侧安装有第三测距传感器,所述第一测距传感器、第二测距传感器与第三测距传感器位置上下对应,所述第一电动推杆、第二电动推杆和第三电动推杆伸缩端前侧均固定连接有推板,所述上板上侧安装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第一电动推杆、第二电动推杆、第三电动推杆、第一测距传感器、第二测距传感器和第三测距传感器电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二螺栓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调整杆。优选的,所述第一测距传感器、第二测距传感器和第三测距传感器均为红外线测距传感器。优选的,所述推板前侧粘接有硅胶防护层。优选的,所述支柱上端通过螺钉连接有防护板,所述防护板上端粘接有橡胶垫。优选的,所述固定装置包括螺纹杆、导柱和压板,所述螺纹杆固定连接于上板下端,所述导柱中部开设有螺纹孔,所述导柱通过螺纹孔与螺纹杆螺接,所述压板固定连接于导柱下端。优选的,所述导柱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二调整杆。优选的,所述压板下端粘接有防滑垫。优选的,所述固定装置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所述固定装置位置左右对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第一测距传感器、第二测距传感器和第三测距传感器对使用者的颈部到腰部之间的身体与传感器之间的距离进行检测,当三个测距传感器检测出的距离差异超过设定值时(如1cm),则代表使用者背部弯曲导致坐姿不正确,控制器控制相应位置处的电动推杆启动,电动推杆延伸通过推板推动使用者,提醒使用者坐姿不正确,将使用者的坐姿进行调整,提高使用效果;2)通过固定装置的设置,转动导柱调整压板的高度,通过压板配合下板挤压桌面,从而将装置固定,操作方便,且对于一些形状特殊的桌子,无法通过固定装置将本专利技术固定时,可以使用吸盘将本专利技术吸附固定在桌面上;3)通过滑块和滑轨的滑动连接,便于调整移动板高度,且通过第一螺栓便于对移动板进行固定,通过第一移动座、第二移动座与支柱的滑动连接,便于调整第一移动座和第二移动座的高度,且通过第二螺栓便于对第一移动座和第二移动座进行固定,从而使本专利技术能够用于不同身高的学生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固定装置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底座右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第一移动座和第二移动座右视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第一移动座与支柱连接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座、2滑轨、3移动板、4推板、5第一螺栓、6第一测距传感器、7吸盘、8支柱、9第二移动座、10第二电动推杆、11第二测距传感器、12第二螺栓、13第一调整杆、14第三电动推杆、15第三测距传感器、16第一移动座、17防护板、18橡胶垫、19下板、20上板、21固定装置、22压板、23防滑垫、24导柱、25螺纹孔、26螺纹杆、27第二调整杆、28侧板、29滑块、30第一电动推杆、31控制器、32硅胶防护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顶/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套设/接”、“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请参阅图1-6,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学生用坐姿检测调整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学生用坐姿检测调整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包括侧板(28)、上板(20)和下板(19),所述上板(20)和下板(19)分别固定连接于侧板(28)后方上下两端,所述下板(19)下侧固定连接有吸盘(7),所述侧板(28)前方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轨(2),所述滑轨(2)前侧滑动连接有滑块(29),左右两侧的所述滑块(29)之间的前端固定连接有移动板(3),所述移动板(3)前方上侧通过螺钉连接有第一电动推杆(30),所述移动板(3)前方下侧安装有第一测距传感器(6),所述移动板(3)左侧螺接有第一螺栓(5),所述上板(20)下侧安装有固定装置(21),所述上板(20)上侧固定连接有支柱(8),所述支柱(8)上下两侧分别滑动有第一移动座(16)和第二移动座(9),所述第一移动座(16)和第二移动座(9)右侧均螺接有第二螺栓(12),所述第二移动座(9)前方上侧通过螺钉连接有第二电动推杆(10),所述第二移动座(9)前方下侧安装有第二测距传感器(11),所述第一移动座(16)前方上侧通过螺钉连接有第三电动推杆(14),所述第一移动座(16)前方下侧安装有第三测距传感器(15),所述第一测距传感器(6)、第二测距传感器(11)与第三测距传感器(15)位置上下对应,所述第一电动推杆(30)、第二电动推杆(10)和第三电动推杆(14)伸缩端前侧均固定连接有推板(4),所述上板(20)上侧安装有控制器(31),所述控制器(31)与第一电动推杆(30)、第二电动推杆(10)、第三电动推杆(14)、第一测距传感器(6)、第二测距传感器(11)和第三测距传感器(15)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学生用坐姿检测调整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包括侧板(28)、上板(20)和下板(19),所述上板(20)和下板(19)分别固定连接于侧板(28)后方上下两端,所述下板(19)下侧固定连接有吸盘(7),所述侧板(28)前方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轨(2),所述滑轨(2)前侧滑动连接有滑块(29),左右两侧的所述滑块(29)之间的前端固定连接有移动板(3),所述移动板(3)前方上侧通过螺钉连接有第一电动推杆(30),所述移动板(3)前方下侧安装有第一测距传感器(6),所述移动板(3)左侧螺接有第一螺栓(5),所述上板(20)下侧安装有固定装置(21),所述上板(20)上侧固定连接有支柱(8),所述支柱(8)上下两侧分别滑动有第一移动座(16)和第二移动座(9),所述第一移动座(16)和第二移动座(9)右侧均螺接有第二螺栓(12),所述第二移动座(9)前方上侧通过螺钉连接有第二电动推杆(10),所述第二移动座(9)前方下侧安装有第二测距传感器(11),所述第一移动座(16)前方上侧通过螺钉连接有第三电动推杆(14),所述第一移动座(16)前方下侧安装有第三测距传感器(15),所述第一测距传感器(6)、第二测距传感器(11)与第三测距传感器(15)位置上下对应,所述第一电动推杆(30)、第二电动推杆(10)和第三电动推杆(14)伸缩端前侧均固定连接有推板(4),所述上板(20)上侧安装有控制器(31),所述控制器(31)与第一电动推杆(30)、第二电动推杆(10)、第三电动推杆(14)、第一测距传感器(6)、第二测距传感器(11)和第三测距传感器(15)电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丹,吴奥健,赵思宇,
申请(专利权)人:代国启,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