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折叠地毯包,包括本体;本体一端上部为第一折叠部,第一折叠部能够沿着第一折痕向本体内折叠;本体一端下部为第二折叠部,第二折叠部能够沿着第二折痕向本体内折叠;本体另一端上部为第三折叠部,第三折叠部能够沿着第三折痕向本体内折叠;本体另一端下部为第四折叠部,第四折叠部能够沿着第四折痕向本体内折叠;第一折叠部、第二折叠部、第三折叠部及第四折叠部折叠后,第一折痕能够与第二折痕连接,同时,第三折痕能够与第四折痕连接而形成容纳空间。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一种折叠地毯包的折叠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将地毯折叠成包,使得物品能够放置于地毯内,使用简单,携带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折叠地毯包及其折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折叠包
,特别涉及一种折叠地毯包及其折叠方法。
技术介绍
箱包通常用于放置物品,人们在旅游时,通常会利用箱包放置一些物品,如衣服裤子、毛巾牙刷、地毯、零食、纸牌等等,以方便人们外出游玩。然而,由于地毯等物品的体积较大,将地毯放置于箱包中通常会占据较大的空间,影响其他物品的存放,且将地毯放置箱包后,箱包的整体体积较大,影响人们移动箱包。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折叠地毯包,其能将物品放置于地毯内,使用简单,携带方便。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折叠地毯包的折叠方法,其能将地毯折叠成包,使得物品能够放置于地毯内,使用简单,携带方便。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折叠地毯包,包括本体;本体一端上部为第一折叠部,第一折叠部能够沿着第一折痕向本体内折叠;本体一端下部为第二折叠部,第二折叠部能够沿着第二折痕向本体内折叠;本体另一端上部为第三折叠部,第三折叠部能够沿着第三折痕向本体内折叠;本体另一端下部为第四折叠部,第四折叠部能够沿着第四折痕向本体内折叠;第一折叠部、第二折叠部、第三折叠部及第四折叠部折叠后,第一折痕能够与第二折痕连接,同时,第三折痕能够与第四折痕连接而形成容纳空间。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折叠地毯包,在外出游玩时,将第一折叠部沿着第一折痕向本体内折叠,第二折叠部沿着第二折痕向本体内折叠,第三折叠部沿着第三折痕向本体内折叠,第四折叠部沿着第四折痕向本体内折叠,第一折痕与第二折痕连接,第三折痕与第四折痕连接而共同形成容纳空间,该容纳空间可以容纳物品,使得能将物品放置于地毯内,使用简单,携带方便。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上述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折叠地毯包,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进一步,第一折痕与第二折痕上设置第一链牙,第一折痕与第二折痕通过第一拉链连接,第三折痕与第四折痕上设置第二链牙,第三折痕与第四折痕通过第二拉链连接。进一步,本体两侧设置第三链牙,第一拉链及第二拉链能够在第三链牙上运动。进一步,第一折痕与第二折痕连接后,第一折痕与第二折痕远离本体中心位置的一端能够往本体中心位置折叠并通过固定装置固定在本体上,第三折痕与第四折痕连接后,第三折痕与第四折痕远离本体中心位置的一端能够往本体中心位置折叠并通过固定装置固定在本体上。进一步,固定装置包括固定环与固定杆,固定杆插入固定环内而固定。进一步,本体背面还设置有网兜,第一折痕与第二折痕固定装置固定在本体后,网兜位于本体的侧部。进一步,还包括第一肩带及第二肩带,第一肩带一端设置在本体一端,第二肩带一端设置在本体另一端,第一肩带另一端能够与第二肩带另一端连接。进一步,第一肩带另一端与第二肩带另一端通过旁开扣连接。进一步,第一折叠部、第二折叠部、第三折叠部及第四折叠部的制作材料均为绒布,本体中心位置内部的制作材料为海绵,本体中心位置外部的制作材料为PVC。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折叠地毯包的折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一,将第一折叠部沿着第一折痕向本体内折叠,第二折叠部沿着第二折痕向本体内折叠,第三折叠部沿着第三折痕向本体内折叠,第四折叠部沿着第四折痕向本体内折叠;二,拉动第一拉链,驱使第一拉链沿着第一链牙运动,以使第一折痕与第二折痕连接;拉动第二拉链,驱使第二拉链沿着第二链牙运动,以使第三折痕与第四折痕连接;三,继续拉动第一拉链及第二拉链,驱使第一拉链沿着第三链牙运动,同时驱使第二拉链沿着第三链牙运动,直至第一拉链与第二拉链互相抵靠;四,将第一折痕与第二折痕远离本体中心位置的一端往本体中心位置折叠并通过固定装置固定在本体上;将第三折痕与第四折痕远离本体中心位置的一端往本体中心位置折叠并通过固定装置固定在本体上;五,将第一肩带另一端与第二肩带另一端通过旁开扣连接。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折叠地毯包的折叠方法,在外出游玩时,将第一折叠部沿着第一折痕向本体内折叠,第二折叠部沿着第二折痕向本体内折叠,第三折叠部沿着第三折痕向本体内折叠,第四折叠部沿着第四折痕向本体内折叠,通过第一拉链将第一折痕与第二折痕连接,通过第二拉链第三折痕与第四折痕连接,接着第一拉链在第三链牙上抵靠在第二拉链上而形成密封空间,该密封空间可以容纳物品,并且物品不会掉落,使得能将物品放置于地毯内,使用简单,携带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折叠地毯包的背面示意图;图2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折叠地毯包的正面示意图;图3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折叠地毯包的折叠示意图;图4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折叠地毯包的进一步折叠示意图;图5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折叠地毯包的再一步折叠示意图;图6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折叠地毯包的折叠好后的结构示意图。标号说明本体1第一折叠部11第一折痕12第一链牙121第一拉链122第二折叠部13第二折痕14第三折叠部15第三折痕16第二链牙161第二拉链162第四折叠部17第四折痕18第三链牙19固定装置2固定环21固定杆22网兜3第一肩带4第二肩带5旁开扣6。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如图1至6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折叠地毯包,包括本体1,本体1一端上部为第一折叠部11,第一折叠部11能够沿着第一折痕12向本体1内折叠;本体1一端下部为第二折叠部13,第二折叠部13能够沿着第二折痕14向本体1内折叠;本体1另一端上部为第三折叠部15,第三折叠部15能够沿着第三折痕16向本体1内折叠;本体1另一端下部为第四折叠部17,第四折叠部17能够沿着第四折痕18向本体1内折叠。第一折叠部11、第二折叠部13、第三折叠部15及第四折叠部17折叠后,第一折痕12能够与第二折痕14连接,同时,第三折痕16能够与第四折痕18连接而形成容纳空间。在外出游玩时,将第一折叠部11沿着第一折痕12向本体1内折叠,第二折叠部13沿着第二折痕14向本体1内折叠,第三折叠部15沿着第三折痕16向本体1内折叠,第四折叠部17沿着第四折痕18向本体1内折叠,第一折痕12与第二折痕14连接,第三折痕16与第四折痕18连接而共同形成容纳空间,该容纳空间可以容纳物品,使得能将物品放置于地毯内,使用简单,携带方便。本体1的形状优选为矩形,在外出游玩休息时,可以将该折叠地毯包打开至初始状态,即地毯状态,使得人们可以将该地毯铺至草坪上休息,而地毯内的零食可以在休息时食用,地毯内的纸牌可以在休息时打牌,方便人们外出游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折叠地毯包,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n本体一端上部为第一折叠部,第一折叠部能够沿着第一折痕向本体内折叠;本体一端下部为第二折叠部,第二折叠部能够沿着第二折痕向本体内折叠;本体另一端上部为第三折叠部,第三折叠部能够沿着第三折痕向本体内折叠;本体另一端下部为第四折叠部,第四折叠部能够沿着第四折痕向本体内折叠;/n第一折叠部、第二折叠部、第三折叠部及第四折叠部折叠后,第一折痕能够与第二折痕连接,同时,第三折痕能够与第四折痕连接而形成容纳空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折叠地毯包,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
本体一端上部为第一折叠部,第一折叠部能够沿着第一折痕向本体内折叠;本体一端下部为第二折叠部,第二折叠部能够沿着第二折痕向本体内折叠;本体另一端上部为第三折叠部,第三折叠部能够沿着第三折痕向本体内折叠;本体另一端下部为第四折叠部,第四折叠部能够沿着第四折痕向本体内折叠;
第一折叠部、第二折叠部、第三折叠部及第四折叠部折叠后,第一折痕能够与第二折痕连接,同时,第三折痕能够与第四折痕连接而形成容纳空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地毯包,其特征在于:第一折痕与第二折痕上设置第一链牙,第一折痕与第二折痕通过第一拉链连接,第三折痕与第四折痕上设置第二链牙,第三折痕与第四折痕通过第二拉链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地毯包,其特征在于:本体两侧设置第三链牙,第一拉链及第二拉链能够在第三链牙上运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地毯包,其特征在于:第一折痕与第二折痕连接后,第一折痕与第二折痕远离本体中心位置的一端能够往本体中心位置折叠并通过固定装置固定在本体上,第三折痕与第四折痕连接后,第三折痕与第四折痕远离本体中心位置的一端能够往本体中心位置折叠并通过固定装置固定在本体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折叠地毯包,其特征在于:固定装置包括固定环与固定杆,固定杆插入固定环内而固定。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折叠地毯包,其特征在于:本体背面还设置有网兜,第一折痕与第二折痕固定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柯学杰,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福睿隆工贸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