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伏逆变器散热结构及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482916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9: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光伏逆变器散热结构及其方法,所述散热结构包括壳体,设于所述壳体前部的面板,设于所述壳体背面的散热组件,以及设于所述壳体内部的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上贴合有螺旋盘管,所述螺旋盘管通过冷凝管与所述散热组件相连,用于传导热量。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电路板上贴合螺旋盘管,在壳体背面设置散热组件,螺旋盘管和散热组件之间通过冷凝管连接,组成热管散热结构,使得电路板上产生的热量迅速通过冷凝管内的冷凝液传导至壳体外部,降温效果显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伏逆变器散热结构及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伏逆变器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光伏逆变器散热结构及其方法。
技术介绍
逆变器是一种由半导体器件组成的电力调整装置,主要用于把直流电力转换成交流电力。一般由升压回路和逆变桥式回路构成,升压回路把太阳电池的直流电压升压到逆变器输出控制所需的直流电压;逆变桥式回路则把升压后的直流电压等价地转换成常用频率的交流电压。在光伏发电系统中,光伏逆变器的可靠运行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目前光伏逆变器最大的问题在于要保证箱体的散热,避免对箱体内的元器件造成损坏。传统的光伏逆变器的散热都采用强迫风冷,如:大功率器件IGBT模块结构组件和电抗器组件分别设置在不同柜子中进行冷却散热,散热速度慢、效果差;且由于存在多个进风和出风口,导致箱体的防水防尘效果差,造成整机可靠性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伏逆变器散热结构及其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光伏逆变器散热效率低,防水防尘效果差,整机可靠性降低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光伏逆变器散热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伏逆变器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设于所述壳体前部的面板,设于所述壳体背面的散热组件,以及设于所述壳体内部的电路板;/n所述电路板上贴合有螺旋盘管,所述螺旋盘管通过冷凝管与所述散热组件相连,用于传导热量。/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伏逆变器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设于所述壳体前部的面板,设于所述壳体背面的散热组件,以及设于所述壳体内部的电路板;
所述电路板上贴合有螺旋盘管,所述螺旋盘管通过冷凝管与所述散热组件相连,用于传导热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逆变器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件包括第一散热组件,所述第一散热组件包括第一导热板、第一翅片、基管和风扇,所述第一导热板贴紧于所述壳体背面并与其固定连接,所述基管迂回设置于所述第一导热板上,所述基管上平行设有多个第一翅片,沿相邻所述第一翅片间隙方向设有风扇,所述基管进出口端通过冷凝管与所述螺旋盘管两端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逆变器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数量至少为两个,固定设置于所述翅片同侧的导热板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逆变器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件还包括第二散热组件,所述第二散热组件包括第二导热板、第二翅片和风扇,所述第二导热板紧贴于所述壳体背面且与其固定连接,多个所述第二翅片平行设于所述第二导热板上,沿相邻所述第一翅片间隙方向设有风扇,所述第二导热板上具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上设有发热元件,所述发热元件与电路板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逆变器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管上安装有第一阀门,用于控制冷凝管的通断。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海波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冠中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