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散热性能的隔离式双向电源外壳,包括底板、隔离式双向电源、外壳、接线板插槽、风机箱、散热孔、控制开关槽、双向电源卡槽、铰链、绝缘套、铜片、第一螺栓孔、接线孔、固定板、控制开关、第二螺栓孔和进气孔,底板的顶端固定有隔离式双向电源,隔离式双向电源的顶端设有控制开关,该隔离式双向电源外壳通过铰链与隔离式双向电源相连,外壳底部的接线板插槽可以把每组铜片隔开,保护每组铜片不会受到影响,也不会接线时候相碰而发生短路的现象,设有的散热风机可以有效的提高隔离式双向电源的使用寿命,而且只有隔离式双向电源上的控制开关开启时,散热风机才会通电工作,而且设置的外壳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散热性能的隔离式双向电源外壳
:本专利技术涉及隔离式双向电源领域,具体为一种高散热性能的隔离式双向电源外壳。
技术介绍
:双电源自动切换开关是一种由微处理器控制,用于电网系统中网电与网电或网电与发电机电源启动切换的装置,可使电源连续源供电。系列双电源,当常用电突然故障或停电时,通过双电源切换开关,自动投入到备用电源上,小负荷下备用电源也可由发电机供电,使设备仍能正常运行。最常见的是电梯、消防、监控上、照明等。双电源的应用十分广泛尤其涉及到隔离式双向电源,现有的隔离式双向电源功能比较单一,不能把每个接线板隔开,容易造成短路的现象,也不能对每个接线板进行散热,不能保护整个电源,造成隔离式双向电源使用寿命低,容易发生短路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高散热性能的隔离式双向电源外壳,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散热性能的隔离式双向电源外壳,包括底板、隔离式双向电源、外壳、接线板插槽、风机箱、散热孔、控制开关槽、双向电源卡槽、铰链、绝缘套、铜片、第一螺栓孔、接线孔、固定板、控制开关、第二螺栓孔和进气孔,所述底板的顶端固定有所述隔离式双向电源,所述隔离式双向电源的顶端设有所述控制开关,所述隔离式双向电源的一端两侧均设有若干个所述绝缘套,所述绝缘套上设有所述铜片,所述铜片的一端设有所述接线孔,所述隔离式双向电源的顶端设有所述外壳,所述外壳的一侧中部设有所述控制开关槽,所述外壳的一端底部设有所述铰链,所述外壳的另一侧顶部设有所述风机箱,所述风机箱的顶端设有若干个所述散热孔,所述外壳的另一侧底部设有若干个所述接线板插槽,所述接线板插槽上设有若干个所述进气孔,所述外壳的一端设有所述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有所述第二螺栓孔,所述底板的一端设有所述第一螺栓孔,所述外壳的一端底部设有所述双向电源卡槽。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隔离式双向电源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底板上,所述外壳通过所述铰链与所述底板相连,所述底板和所述外壳均采用橡胶材料制成。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风机箱通过螺丝固定在所述外壳上,所述风机箱的内部设有电机和扇叶,所述外壳为空腔结构。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固定板与所述外壳通过铸造制成,所述固定板与所述底板通过螺栓固定相连。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风机箱与所述控制开关电性连接,所述双向电源卡槽与所述隔离式双向电源活动相连。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隔离式双向电源外壳通过铰链与隔离式双向电源相连,外壳底部的接线板插槽可以把每组铜片隔开,保护每组铜片不会受到影响,也不会接线时候相碰而发生短路的现象,设有的散热风机可以有效的提高隔离式双向电源的使用寿命,而且只有隔离式双向电源上的控制开关开启时,散热风机才会通电工作,而且设置的外壳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展开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板,2、隔离式双向电源,3、外壳,4、接线板插槽,5、风机箱,6、散热孔,7、控制开关槽,8、双向电源卡槽,9、铰链,10、绝缘套,11、铜片,12、第一螺栓孔,13、接线孔,14、固定板,15、控制开关,16、第二螺栓孔,17、进气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被本领域人员理解,从而对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实施例1请参阅图1、图2,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高散热性能的隔离式双向电源外壳,包括底板1、隔离式双向电源2、外壳3、接线板插槽4、风机箱5、散热孔6、控制开关槽7、双向电源卡槽8、铰链9、绝缘套10、铜片11、第一螺栓孔12、接线孔13、固定板14、控制开关15、第二螺栓孔16和进气孔17,底板1的顶端固定有隔离式双向电源2,隔离式双向电源2的顶端设有控制开关15,隔离式双向电源2的一端两侧均设有若干个绝缘套10,绝缘套10上设有铜片11,铜片11的一端设有接线孔13,隔离式双向电源2的顶端设有外壳3,外壳3的一侧中部设有控制开关槽7,外壳3的一端底部设有铰链9,外壳3的另一侧顶部设有风机箱5,风机箱5的顶端设有若干个散热孔6,外壳3的另一侧底部设有若干个接线板插槽4,接线板插槽4上设有若干个进气孔17,外壳3的一端设有固定板14,固定板14上设有第二螺栓孔16,底板1的一端设有第一螺栓孔12,外壳3的一端底部设有双向电源卡槽8。隔离式双向电源2通过螺栓固定在底板1上,外壳3通过铰链9与底板1相连,底板1和外壳3均采用橡胶材料制成。风机箱5通过螺丝固定在外壳3上,风机箱5的内部设有电机和扇叶,外壳3为空腔结构。固定板14与外壳3通过铸造制成,固定板14与底板1通过螺栓固定相连。风机箱5与控制开关15电性连接,双向电源卡槽8与隔离式双向电源2活动相连。工作原理:一种高散热性能的隔离式双向电源外壳,包括底板1、隔离式双向电源2、外壳3、接线板插槽4、风机箱5、散热孔6、控制开关槽7、双向电源卡槽8、铰链9、绝缘套10、铜片11、第一螺栓孔12、接线孔13、固定板14、控制开关15、第二螺栓孔16和进气孔17,使用的时候,通过拆卸第一螺栓孔12和第二螺栓孔16上的螺栓,然后桶固定板14把外壳3从隔离式双向电源2上打开,然后在铜片11上进行接线,接线完成后,通过外壳3盖住隔离式双向电源2,让外壳3底部的接线板插槽4插入到铜片11上,从而隔开每组铜片11,然后通过打开控制开关15,从而接通铜片11的电源,与此同时也接通风机箱5的电源开关,风机箱5把隔离式双向电源2上的热量通过进气孔17吸入,从散热孔6排出。该隔离式双向电源外壳通过铰链与隔离式双向电源相连,外壳底部的接线板插槽可以把每组铜片隔开,保护每组铜片不会受到影响,也不会接线时候相碰而发生短路的现象,设有的散热风机可以有效的提高隔离式双向电源的使用寿命,而且只有隔离式双向电源上的控制开关开启时,散热风机才会通电工作,而且设置的外壳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专利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专利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散热性能的隔离式双向电源外壳,包括底板(1)、隔离式双向电源(2)、外壳(3)、接线板插槽(4)、风机箱(5)、散热孔(6)、控制开关槽(7)、双向电源卡槽(8)、铰链(9)、绝缘套(10)、铜片(11)、第一螺栓孔(12)、接线孔(13)、固定板(14)、控制开关(15)、第二螺栓孔(16)和进气孔(17),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顶端固定有所述隔离式双向电源(2),所述隔离式双向电源(2)的顶端设有所述控制开关(15),所述隔离式双向电源(2)的一端两侧均设有若干个所述绝缘套(10),所述绝缘套(10)上设有所述铜片(11),所述铜片(11)的一端设有所述接线孔(13),所述隔离式双向电源(2)的顶端设有所述外壳(3),所述外壳(3)的一侧中部设有所述控制开关槽(7),所述外壳(3)的一端底部设有所述铰链(9),所述外壳(3)的另一侧顶部设有所述风机箱(5),所述风机箱(5)的顶端设有若干个所述散热孔(6),所述外壳(3)的另一侧底部设有若干个所述接线板插槽(4),所述接线板插槽(4)上设有若干个所述进气孔(17),所述外壳(3)的一端设有所述固定板(14),所述固定板(14)上设有所述第二螺栓孔(16),所述底板(1)的一端设有所述第一螺栓孔(12),所述外壳(3)的一端底部设有所述双向电源卡槽(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散热性能的隔离式双向电源外壳,包括底板(1)、隔离式双向电源(2)、外壳(3)、接线板插槽(4)、风机箱(5)、散热孔(6)、控制开关槽(7)、双向电源卡槽(8)、铰链(9)、绝缘套(10)、铜片(11)、第一螺栓孔(12)、接线孔(13)、固定板(14)、控制开关(15)、第二螺栓孔(16)和进气孔(17),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顶端固定有所述隔离式双向电源(2),所述隔离式双向电源(2)的顶端设有所述控制开关(15),所述隔离式双向电源(2)的一端两侧均设有若干个所述绝缘套(10),所述绝缘套(10)上设有所述铜片(11),所述铜片(11)的一端设有所述接线孔(13),所述隔离式双向电源(2)的顶端设有所述外壳(3),所述外壳(3)的一侧中部设有所述控制开关槽(7),所述外壳(3)的一端底部设有所述铰链(9),所述外壳(3)的另一侧顶部设有所述风机箱(5),所述风机箱(5)的顶端设有若干个所述散热孔(6),所述外壳(3)的另一侧底部设有若干个所述接线板插槽(4),所述接线板插槽(4)上设有若干个所述进气孔(17),所述外壳(3)的一端设有所述固定板(14),所述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承权,吕德深,朱浩亮,
申请(专利权)人:南宁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