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等离子发生器预加热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482848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9: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等离子发生器预加热控制系统,涉及等离子发生器预加热技术领域。一种等离子发生器预加热控制系统,包括电流采集模块和电压采集模块,还包括加热模块和工作模块,电流采集模块电性连接电压采集模块,电压采集模块电性连接加热模块和工作模块,且加热模块电性连接工作模块。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预加热控制系统在高压包初级电流提取采样的电压,作为自行识别控制,同时到达自动控制输出高压端的电压,限制高压电流,从而发生器可以利用自本身高压,应用降低高压加热方式,自锁持续加热机制,去除潮湿恢复自识别解锁等工作机理,实现局部载体处电流下减,不产生强电子束,保证局部低阻高压电极不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等离子发生器预加热控制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等离子发生器预加热
,具体为一种等离子发生器预加热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等离子发生器的发生头本来是两极均匀分布高密度折环高压电极上,间距均匀,载体电阻呈高阻对等分布。但是开机使用前期在潮湿空气水分凝固的干预下,由于高压放电两极间距较小(微米级),在一定空气湿度条件下水分介质对两极之间会造成局部载体电阻值下降,这时额定高压就通过局部载体电阻下降处形成电子束,出现严重烧坏局部分布的电极,即导致过流损坏电极。因为受自然环境空气湿度敏感性很大,通常发生头采样外加电热丝加热去除潮湿,但是这样增加了发生头结构工艺的复杂性和加热导线,且以往这种外加热方式,很难实现高效能小体积产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等离子发生器预加热控制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等离子发生器预加热控制系统,包括电流采集模块和电压采集模块,还包括加热模块和工作模块,所述电流采集模块电性连接电压采集模块,所述电压采集模块电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等离子发生器预加热控制系统,包括电流采集模块和电压采集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热模块和工作模块,所述电流采集模块电性连接电压采集模块,所述电压采集模块电性连接加热模块和工作模块,且所述加热模块电性连接工作模块。/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等离子发生器预加热控制系统,包括电流采集模块和电压采集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热模块和工作模块,所述电流采集模块电性连接电压采集模块,所述电压采集模块电性连接加热模块和工作模块,且所述加热模块电性连接工作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等离子发生器预加热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采集模块用于获取偏置电流,并将所述偏置电流发送至电压采集模块中;
所述电压采集模块用于根据偏置电流获取电流采样电压,并将所述电流采样电压和参考电压进行比较,根据所述比较结构,将所述电流采样电压发送至加热模块或工作模块中进行处理;
所述加热模块用于根据电流采样电压进行加热去除潮湿,并将加热去除潮湿后的电流采样电压和参考电压进行比较,根据所述比较结构,将所述加热去除潮湿后的电流采样电压发送至工作模块中进行处理;
所述工作模块用于根据电流采样电压进行正常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等离子发生器预加热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采集模块包括有高压变换器功率管Q3,所述电源电性连接电阻R14的输入端,所述电阻R14的输出端电性连接电阻R15的输入端,所述电阻R15的输出端电性连接高压变换器功率管Q3的基极,所述高压变换器功率管Q3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F1接地,同时所述高压变换器功率管Q3的发射极电性连接电压采集模块的输入端,所述高压变换器功率管Q3的集电极电性连接高压变换器的输入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等离子发生器预加热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采集模块包括有比较器A1,所述电流采集模块的输出端电性连接电阻R5的输入端,所述电阻R5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比较器A1的同相输入端,所述比较器A1的同相输入端通过电容C1和电容C2电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四海徐华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清盛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