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混频调制反馈环的梳状信号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81944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9: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电子通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混频调制反馈环的梳状信号源。包括本振信号源、第一隔离器、第一定向耦合器、第一混频器、中频信号源、第一微波放大器、第二定向耦合器、第二隔离器、输出天线和第二微波放大器;本装置能同时产生具有多个点频的梳状频率阵列信号,在双边带混频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放大器组成的环回路,通过环回路的谐振,使混频器产生非线性效应,使多个频率的功率最终达到基本一致,产生一系列频率阵列信号,因此频率数量较多、输出功率的平坦度高。该回路使用器件较少,因此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混频调制反馈环的梳状信号源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子通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梳状信号源。
技术介绍
梳状频率信号在电子电路、无线射频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例如相位校准,扩频、跳频通讯或干扰,多通道探测等。目前,梳状频率信号的产生主要有三种方式。最常见的一种是隧道二极管、阶跃恢复二极管等器件,其原理是利用储能元件充放电产生超短脉冲信号,进而对各阶谐波进行整形处理。其梳状信号的带宽和功率一致性主要依赖于二极管的固有特性,通常难以调节。第二种方式是利用多个独立微波源合成,各频点的互相独立。由于各频点可以单独调节,可以做到很好的功率平坦度,但是相位一致性需要额外处理,另外其成本随着通道数量增加而直接增加。第三种方式是使用混频器变频,利用本振与中频信号混频时的非线性效应,输出产生多个变频信号,其中,可以通过两支中频信号的相位差来调整输出梳状谱的功率平坦度。但是输出的梳状信号特性主要依赖于混频器的固有特性,通常频点比较少,高次谐波混频的功率较差,功率平坦度的调整范围也非常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混频调制反馈环的梳状信号源,能同时输出多个频率的信号源,功率和平坦度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基于混频调制反馈环的梳状信号源,包括本振信号源、第一隔离器、第一定向耦合器、第一混频器、中频信号源、第一微波放大器、第二定向耦合器、第二隔离器、输出天线和第二微波放大器;其中,本振信号源的输出端与第一隔离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一隔离器输出端与第一定向耦合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一定向耦合器的输出端与第一混频器的本振端连接,中频信号源的输出端与第一混频器的中频端连接,第一混频器的射频端与第一微波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一微波放大器的输出端与第二定向耦合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二定向耦合器的耦合端与第二微波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二微波放大器的输出端与第一定向耦合器的耦合端连接,第二定向耦合器输出端与第二隔离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二隔离器的输出端与输出天线的输入端连接。一种基于混频调制反馈环的梳状信号源,包括本振信号源、第一隔离器、第一功分器、第一混频器、中频信号源、第一微波放大器、第二功分器、第二隔离器、输出天线和第二微波放大器;其中,本振信号源的输出端与第一隔离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一隔离器输出端与第一功分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一功分器的输出端与第一混频器的本振端连接,中频信号源的输出端与第一混频器的中频端连接,第一混频器的射频端与第一微波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一微波放大器的输出端与第二功分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二功分器的耦合端与第二微波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二微波放大器的输出端与第一功分器的耦合端连接,第二功分器出端与第二隔离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二隔离器的输出端与输出天线的输入端连接。一种基于混频调制反馈环的梳状信号源,包括本振信号源、第一隔离器、第一功分器、第一混频器、中频信号源、第一微波放大器、第二功分器、第二隔离器、输出天线和第二微波放大器;还包括功分电桥、第二混频器、射频功分器、射频功分器和移相器;其中,本振信号源的输出端与第一隔离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一隔离器输出端与第一定向耦合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一定向耦合器的输出端与功分电桥的输入端连接,功分电桥的两个输出端分别与第一混频器的本振端和第二混频器的本振端连接,第一混频器和中频信号源之间安装功分器,功分器的两个输出端其中一个连接第一混频器的中频端,功分器的另一个输出端连接移相器的输入端,移相器的输出端与第二混频器的中频端连接。第一混频器和第二混频器的射频端分别与射频功分器的输入端口连接,射频功分器的输出端与第一微波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一微波放大器的输出端与第二定向耦合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二定向耦合器的耦合端与第二微波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二微波放大器的输出端与第一定向耦合器的耦合端连接,第二定向耦合器输出端与第二隔离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二隔离器的输出端与输出天线的输入端连接。一种基于混频调制反馈环的梳状信号源,包括本振信号源、第一隔离器、第一功分器、第一混频器、中频信号源、第一微波放大器、第二功分器、第二隔离器、输出天线和第二微波放大器;还包括功分电桥、第二混频器、射频功分器、射频功分器和倍频器;其中,本振信号源的输出端与第一隔离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一隔离器输出端与第一定向耦合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一定向耦合器的输出端与功分电桥的输入端连接,功分电桥的两个输出端分别与第一混频器的本振端和第二混频器的本振端连接,第一混频器和中频信号源之间安装功分器,功分器的两个输出端其中一个连接第一混频器的中频端,功分器的另一个输出端连接倍频器的输入端,倍频器的输出端与第二混频器的中频端连接。第一混频器和第二混频器的射频端分别与射频功分器的输入端口连接,射频功分器的输出端与第一微波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一微波放大器的输出端与第二定向耦合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二定向耦合器的耦合端与第二微波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二微波放大器的输出端与第一定向耦合器的耦合端连接,第二定向耦合器输出端与第二隔离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二隔离器的输出端与输出天线的输入端连接。本专利技术的显著效果如下:本装置能同时产生具有多个点频的梳状频率阵列信号。相较于现有技术,在双边带混频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放大器组成的环回路,通过环回路的谐振,使混频器产生非线性效应,使多个频率的功率最终达到基本一致,产生一系列频率阵列信号,因此频率数量较多、输出功率的平坦度高。该回路使用器件较少,因此成本低。另外信号源由外部输入的本振和中频决定,可以比较容易调节频率间隔和数量。附图说明图1为基于混频调制反馈环的梳状信号源第一实施例示意图;图2为基于混频调制反馈环的梳状信号源第二实施例示意图;图中:1.本振信号源;2.第一隔离器;3.第一定向耦合器;4.第一混频器;5.中频信号源;6.第一微波放大器;7.第二定向耦合器;8.第二隔离器;9.输出天线;10.第二微波放大器;11.功分电桥;12.射频功分器;13.中频功分器;14.第二混频器;15.相移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以下部件的说明中,所谓的“第一”、“第二”并不代表任何逻辑上的先后关系,仅仅是为了区分系统中包括的两个相同的部件。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为:本振信号源1的输出端与第一隔离器2的输入端连接,第一隔离器2输出端与第一定向耦合器3的输入端连接,第一定向耦合器3的输出端与第一混频器4的本振端连接,中频信号源5的输出端与第一混频器4的中频端连接,第一混频器4的射频端与第一微波放大器6的输入端连接,第一微波放大器6的输出端与第二定向耦合器7的输入端连接,第二定向耦合器7的耦合端与第二微波放大器10的输入端连接,第二微波放大器10的输出端与第一定向耦合器3的耦合端连接,第二定向耦合器7输出端与第二隔离器8的输入端连接,第二隔离器8的输出端与输出天线9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本振信号源1和中频信号源5为点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混频调制反馈环的梳状信号源,其特征在于:包括本振信号源(1)、第一隔离器(2)、第一定向耦合器(3)、第一混频器(4)、中频信号源(5)、第一微波放大器(6)、第二定向耦合器(7)、第二隔离器(8)、输出天线(9)和第二微波放大器(10);/n其中,本振信号源(1)的输出端与第一隔离器(2)的输入端连接,第一隔离器(2)输出端与第一定向耦合器(3)的输入端连接,第一定向耦合器(3)的输出端与第一混频器(4)的本振端连接,中频信号源(5)的输出端与第一混频器(4)的中频端连接,第一混频器(4)的射频端与第一微波放大器(6)的输入端连接,第一微波放大器(6)的输出端与第二定向耦合器(7)的输入端连接,第二定向耦合器(7)的耦合端与第二微波放大器(10)的输入端连接,第二微波放大器(10)的输出端与第一定向耦合器(3)的耦合端连接,第二定向耦合器(7)输出端与第二隔离器(8)的输入端连接,第二隔离器(8)的输出端与输出天线(9)的输入端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混频调制反馈环的梳状信号源,其特征在于:包括本振信号源(1)、第一隔离器(2)、第一定向耦合器(3)、第一混频器(4)、中频信号源(5)、第一微波放大器(6)、第二定向耦合器(7)、第二隔离器(8)、输出天线(9)和第二微波放大器(10);
其中,本振信号源(1)的输出端与第一隔离器(2)的输入端连接,第一隔离器(2)输出端与第一定向耦合器(3)的输入端连接,第一定向耦合器(3)的输出端与第一混频器(4)的本振端连接,中频信号源(5)的输出端与第一混频器(4)的中频端连接,第一混频器(4)的射频端与第一微波放大器(6)的输入端连接,第一微波放大器(6)的输出端与第二定向耦合器(7)的输入端连接,第二定向耦合器(7)的耦合端与第二微波放大器(10)的输入端连接,第二微波放大器(10)的输出端与第一定向耦合器(3)的耦合端连接,第二定向耦合器(7)输出端与第二隔离器(8)的输入端连接,第二隔离器(8)的输出端与输出天线(9)的输入端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混频调制反馈环的梳状信号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本振信号源(1)和中频信号源(5)为点频信号源,功率范围为10-16dB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混频调制反馈环的梳状信号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微波放大器(10)的功率增益为20~30dB。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混频调制反馈环的梳状信号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隔离器(8)的隔离度为20~30dB。


5.一种基于混频调制反馈环的梳状信号源,其特征在于:包括本振信号源(1)、第一隔离器(2)、第一功分器、第一混频器(4)、中频信号源5、第一微波放大器(6)、第二功分器、第二隔离器(8)、输出天线(9)和第二微波放大器(10);
其中,本振信号源(1)的输出端与第一隔离器(2)的输入端连接,第一隔离器(2)输出端与第一功分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一功分器的输出端与第一混频器(4)的本振端连接,中频信号源(5)的输出端与第一混频器(4)的中频端连接,第一混频器(4)的射频端与第一微波放大器(6)的输入端连接,第一微波放大器(6)的输出端与第二功分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二功分器的耦合端与第二微波放大器(10)的输入端连接,第二微波放大器(10)的输出端与第一功分器的耦合端连接,第二功分器出端与第二隔离器(8)的输入端连接,第二隔离器(8)的输出端与输出天线(9)的输入端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混频调制反馈环的梳状信号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本振信号源(1)和中频信号源(5)为点频信号源,功率范围为10~16dBm。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混频调制反馈环的梳状信号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微波放大器(10)的功率增益为20~30dB。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混频调制反馈环的梳状信号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隔离器(8)的隔离度为20~30dB。


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中兵杨曾辰钟武律蒋敏施培万闻杰方凯锐
申请(专利权)人: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