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变频模块及移动终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2505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14:22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上变频模块及移动终端,上变频模块包括:第一滤波放大单元、混频单元及第二滤波放大单元;第一滤波放大单元对第一频段信号进行滤波及放大处理,混频单元进行混频得到第二频段信号,第二滤波放大单元对第二频段信号进行功率放大,滤除本振泄漏,其中,第二滤波放大单元包括射频信号输入端、射频信号输出端、腔体滤波器及功率放大器;腔体滤波器对信号进行滤波,功率放大器对滤波后的信号进行功率放大,通过射频信号输出端进行输出,本申请将Ka波段上变频模块的波导滤波器进行移除,将上变频模块的高度进行压缩,缩减了上变频模块的体积,有利于实现上变频模块以及移动终端的小型化设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上变频模块及移动终端
本专利技术涉及射频通信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上变频模块及移动终端。
技术介绍
卫星通信在天地一体化的通信系统中必将扮演重要角色。上变频模块在卫星通信中处于地面站部分,其功能为接受MODEM输出的L波段信号,经过上变频模块后转换为卫星上行通信的频率,并对该频率的上行信号进行滤波放大,以达到通信的要求。Ka频段卫通平板终端具有高集成度、尺寸薄的优点,受到各大厂商重视。但现有的Ka波段上变频模块与天线之间的接口采用波导口进行连接,在进行信号传输时必定会带来波导口的固定问题,导致上变频模块占用体积较大,无法集成到高度受限的平板终端上去。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包括,例如,提供了一种上变频模块及移动终端,取消传统的上变频模块中的波导滤波器,减小上变频模块的体积。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上变频模块,所述上变频模块包括:第一滤波放大单元、混频单元及第二滤波放大单元;所述第一滤波放大单元用于接入第一频段信号,对所述第一频段信号进行滤波及放大处理,将放大处理后的信号传输至所述混频单元;所述混频单元用于根据本振信号以及所述第一滤波放大单元放大处理后的信号进行混频得到第二频段信号,并将所述第二频段信号发送至所述第二滤波放大单元;所述第二滤波放大单元用于对所述混频单元转换后的第二频段信号进行功率放大,并滤除本振泄漏及混频交调谐波杂散信号,以将处理后的信号传输至天线进行发射。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滤波放大单元包括射频信号输入端、射频信号输出端、腔体滤波器及功率放大器;所述射频信号输入端用于接入所述混频单元输出的信号,将所述信号传输至所述腔体滤波器,所述腔体滤波器对所述信号进行滤波,并将滤波后的信号传输至所述功率放大器;所述功率放大器对滤波后的信号进行功率放大,并将功率放大后的信号传输至所述射频信号输出端进行输出。进一步地,所述射频信号输出端为2.92连接器。进一步地,所述上变频模块包括本振单元,所述本振单元与所述混频单元电连接,所述本振单元用于生成预设频率的本振信号,并将所述本振信号发送至所述混频单元。进一步地,所述上变频模块包括电源单元,所述电源单元与所述第一滤波放大单元、混频单元、本振单元及第二滤波放大单元均电连接,以向所述第一滤波放大单元、混频单元、本振单元及第二滤波放大单元提供电源。进一步地,所述上变频模块还包括逻辑控制单元,所述逻辑控制单元与所述本振单元、所述混频单元及所述第二滤波放大单元均电连接;所述逻辑控制单元用于输出控制信号,以控制所述本振单元、所述混频单元及所述第二滤波放大单元的工作状态。进一步地,所述上变频模块包括腔体及盖板,所述第一滤波放大单元、混频单元及第二滤波放大单元、本振单元、电源单元及逻辑控制单元均设置于所述腔体内,所述盖板盖合于所述腔体上。进一步地,所述本振单元用于提供频率为27.6GHz的本振信号。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频段信号为L波段中频信号,所述第二频段信号为Ka频段射频信号。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包括如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上变频模块。相对于现有技术,本申请提供的上变频模块及移动终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上变频模块及移动终端,上变频模块包括:第一滤波放大单元、混频单元及第二滤波放大单元;第一滤波放大单元用于接入第一频段信号,对第一频段信号进行滤波及放大处理,将放大处理后的信号传输至混频单元;混频单元用于根据本振信号以及第一滤波放大单元放大处理后的信号进行混频得到第二频段信号,并将第二频段信号发送至第二滤波放大单元;第二滤波放大单元用于对混频单元转换后的第二频段信号进行功率放大,并滤除本振泄漏及混频交调谐波杂散信号,以将处理后的信号传输至天线进行发射,其中,第二滤波放大单元包括射频信号输入端、射频信号输出端、腔体滤波器及功率放大器;射频信号输入端用于接入混频单元输出的信号,将信号传输至腔体滤波器,腔体滤波器对信号进行滤波,并将滤波后的信号传输至功率放大器;功率放大器对滤波后的信号进行功率放大,并将功率放大后的信号传输至射频信号输出端进行输出,该射频信号输出端采用2.92连接器,将Ka波段上变频模块的波导滤波器进行移除,将上变频模块的高度进行压缩,缩减了上变频模块的体积,有利于实现上变频模块以及移动终端的小型化设计。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上变频模块的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上变频模块的示意图;图3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上变频模块的示意图;图4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上变频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标:100-上变频模块;110-第一滤波放大单元;120-混频单元;130-第二滤波放大单元;131-腔体滤波器;132-功率放大器;LF_IN-中频信号输入端;RF_IN-射频信号输入端;RF_OUT-射频信号输出端;140-本振单元;150-电源单元;160-腔体;170-盖板;180-电路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专利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若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卫星通信具有以下几个优点:1.卫星信号覆盖范围广,传输距离远;2.卫星信号同时分配给多个地面站;3.卫星信号的频带宽,通信容量大;4.卫星信号灵活性强。卫星通信在天地一体化的通信系统中必将扮演重要角色。上变频模块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上变频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变频模块包括:第一滤波放大单元、混频单元及第二滤波放大单元;/n所述第一滤波放大单元用于接入第一频段信号,对所述第一频段信号进行滤波及放大处理,将放大处理后的信号传输至所述混频单元;/n所述混频单元用于根据本振信号以及所述第一滤波放大单元放大处理后的信号进行混频得到第二频段信号,并将所述第二频段信号发送至所述第二滤波放大单元;/n所述第二滤波放大单元用于对所述混频单元转换后的第二频段信号进行功率放大,并滤除本振泄漏及混频交调谐波杂散信号,以将处理后的信号传输至天线进行发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上变频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变频模块包括:第一滤波放大单元、混频单元及第二滤波放大单元;
所述第一滤波放大单元用于接入第一频段信号,对所述第一频段信号进行滤波及放大处理,将放大处理后的信号传输至所述混频单元;
所述混频单元用于根据本振信号以及所述第一滤波放大单元放大处理后的信号进行混频得到第二频段信号,并将所述第二频段信号发送至所述第二滤波放大单元;
所述第二滤波放大单元用于对所述混频单元转换后的第二频段信号进行功率放大,并滤除本振泄漏及混频交调谐波杂散信号,以将处理后的信号传输至天线进行发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变频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滤波放大单元包括射频信号输入端、射频信号输出端、腔体滤波器及功率放大器;
所述射频信号输入端用于接入所述混频单元输出的信号,将所述信号传输至所述腔体滤波器,所述腔体滤波器对所述信号进行滤波,并将滤波后的信号传输至所述功率放大器;
所述功率放大器对滤波后的信号进行功率放大,并将功率放大后的信号传输至所述射频信号输出端进行输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变频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射频信号输出端为2.92连接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变频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变频模块包括本振单元,所述本振单元与所述混频单元电连接,所述本振单元用于生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松赵国华罗烜刘会奇郭凡玉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天锐星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