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万向对插电池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81492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9: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万向对插电池连接器,包括插头和插座,分别有若干圈受电电极和充电电极,均呈同心布置,且直径依次缩小,相连的两圈电极之间均设有绝缘胶芯,若干圈受电电极从中心处往外依次设有第一圈内母端子、第二圈外公端子、第三圈内母端子和若干第三圈信号外母端子;若干圈充电电极从中心处往外依次设有第一插头公端子、第二圈插头内母端子、第三圈插头外公端子和第四圈信号外公端子,插头和插座对插时,无需考虑对插的角度,任何角度都可以实现轻松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万向对插电池连接器
本专利技术属于连接器
,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万向对插电池连接器。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有很多机械设备中电池充电太慢,或是充电不方便,会有机械设备使用不便的问题,所以可以用整体更换电池包的方式来进行充电,从而让机械设备可以高频的使用,但在整体更换电池包的时候,电池包在对插的时候,有可能出现反插或者误插的情况,这样会出现电路的短路或断路;现在需要一种可以万向对插的电池连接器,无论怎么随意的安装电池包,都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对插成功,且可以安全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万向对插电池连接器,可以实现电池与受电设备之间的万向对插,且可以安全使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万向对插电池连接器,包括相互对插的插头和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包括安装法兰和若干圈受电电极,所述若干圈受电电极呈同心布置,且直径依次缩小,相连的两圈受电电极之间均设有绝缘胶芯,所述若干圈受电电极从中心处往外依次设有第一圈内母端子、第二圈外公端子、第三圈内母端子和若干第三圈信号外母端子,所述第一圈内母端子、第二圈内公端子和第三圈外母端子之间的间隙处均设有绝缘胶芯;所述插头包括安装法兰和若干圈充电电极,所述若干圈充电电极呈同心布置,且直径依次缩小,所述若干圈充电电极从中心处往外依次设有第一插头公端子、第二圈插头内母端子、第三圈插头外公端子和第四圈信号外公端子,所述第一插头公端子、第二圈插头内母端子、第三圈插头外公端子和第四圈信号外公端子之间的间隙处均设有绝缘胶芯;插头和插座对插时,插头的第一插头公端子插入到插座的第一圈内母端子内,插座的第二圈外公端子插入到插头的第二圈插头内母端子内,插头的第三圈插头外公端子插入到插座的第三圈内母端子内,插座的第三圈信号外母端子插入到插头的第四圈信号外公端子内。优选的,所述插座的第一圈内母端子内壁上和第三圈内母端子内壁上均电性连接设有接触冠簧,所述插头的第二圈插头内母端子内壁上设有接触冠簧。优选的,所述安装法兰设置在最外圈受电电极的底部外侧,所述安装法兰设置在最外圈充电电极的底部外侧。优选的,所述插头的第二圈插头内母端子和第三圈插头外公端子的尾端上均设有连接触片,所述插座的第二圈外公端子和第三圈内母端子的尾端上均设有连接触片,插座的若干第三圈信号外母端子的尾端上均设有连接触片。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万向对插电池连接器,插头和插座在对插时,充电电极和受电电极可以以任意角度接触,而不用担心,充电电极和受电电极出现反插或者误插的情况,避免了短路情况,让需要整体更换电池包的机器设备,可以更安全,更快速的完成更换电池包的操作。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插头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插座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插头的剖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插座的剖视图。其中,1-插头,2-插座,3-安装法兰,4-绝缘胶芯,5-第一圈内母端子,6-第二圈外公端子,7-第三圈内母端子,8-第三圈信号外母端子,9-第一插头公端子,10-第二圈插头内母端子,11-第三圈插头外公端子,12-第四圈信号外公端子,13-接触冠簧,14-连接触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目的是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专利技术的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并有助于其实施。如图1至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是一种万向对插电池连接器,包括相互对插的插头和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包括安装法兰和若干圈受电电极,所述若干圈受电电极呈同心布置,且直径依次缩小,相连的两圈受电电极之间均设有绝缘胶芯,所述若干圈受电电极从中心处往外依次设有第一圈内母端子、第二圈外公端子、第三圈内母端子和若干第三圈信号外母端子,所述第一圈内母端子、第二圈内公端子和第三圈外母端子之间的间隙处均设有绝缘胶芯;所述插头包括安装法兰和若干圈充电电极,所述若干圈充电电极呈同心布置,且直径依次缩小,所述若干圈充电电极从中心处往外依次设有第一插头公端子、第二圈插头内母端子、第三圈插头外公端子和第四圈信号外公端子,所述第一插头公端子、第二圈插头内母端子、第三圈插头外公端子和第四圈信号外公端子之间的间隙处均设有绝缘胶芯;插头和插座对插时,插头的第一插头公端子插入到插座的第一圈内母端子内,插座的第二圈外公端子插入到插头的第二圈插头内母端子内,插头的第三圈插头外公端子插入到插座的第三圈内母端子内,插座的第三圈信号外母端子插入到插头的第四圈信号外公端子内。本实施例中,所述插座的第一圈内母端子内壁上和第三圈内母端子内壁上均电性连接设有接触冠簧,所述插头的第二圈插头内母端子内壁上设有接触冠簧,可以让电性接触更加稳定。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法兰设置在最外圈受电电极的底部外侧,所述安装法兰设置在最外圈充电电极的底部外侧。本实施例中,所述插头的第二圈插头内母端子和第三圈插头外公端子的尾端上均设有连接触片,所述插座的第二圈外公端子和第三圈内母端子的尾端上均设有连接触片,插座的若干第三圈信号外母端子的尾端上均设有连接触片,连接触片方便后面与设备之间接电线。基于上述,本专利技术结构的一种万向对插电池连接器,插头和插座在对插时,充电电极和受电电极可以以任意角度接触,而不用担心,充电电极和受电电极出现反插或者误插的情况,避免了短路情况,让需要整体更换电池包的机器设备,可以更安全,更快速的完成更换电池包的操作。以上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专利技术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是采用了本专利技术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万向对插电池连接器,包括相互对插的插头和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包括安装法兰和若干圈受电电极,所述若干圈受电电极呈同心布置,且直径依次缩小,相连的两圈受电电极之间均设有绝缘胶芯,所述若干圈受电电极从中心处往外依次设有第一圈内母端子、第二圈外公端子、第三圈内母端子和若干第三圈信号外母端子,所述第一圈内母端子、第二圈内公端子和第三圈外母端子之间的间隙处均设有绝缘胶芯;/n所述插头包括安装法兰和若干圈充电电极,所述若干圈充电电极呈同心布置,且直径依次缩小,所述若干圈充电电极从中心处往外依次设有第一插头公端子、第二圈插头内母端子、第三圈插头外公端子和第四圈信号外公端子,所述第一插头公端子、第二圈插头内母端子、第三圈插头外公端子和第四圈信号外公端子之间的间隙处均设有绝缘胶芯;/n插头和插座对插时,插头的第一插头公端子插入到插座的第一圈内母端子内,插座的第二圈外公端子插入到插头的第二圈插头内母端子内,插头的第三圈插头外公端子插入到插座的第三圈内母端子内,插座的第三圈信号外母端子插入到插头的第四圈信号外公端子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万向对插电池连接器,包括相互对插的插头和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包括安装法兰和若干圈受电电极,所述若干圈受电电极呈同心布置,且直径依次缩小,相连的两圈受电电极之间均设有绝缘胶芯,所述若干圈受电电极从中心处往外依次设有第一圈内母端子、第二圈外公端子、第三圈内母端子和若干第三圈信号外母端子,所述第一圈内母端子、第二圈内公端子和第三圈外母端子之间的间隙处均设有绝缘胶芯;
所述插头包括安装法兰和若干圈充电电极,所述若干圈充电电极呈同心布置,且直径依次缩小,所述若干圈充电电极从中心处往外依次设有第一插头公端子、第二圈插头内母端子、第三圈插头外公端子和第四圈信号外公端子,所述第一插头公端子、第二圈插头内母端子、第三圈插头外公端子和第四圈信号外公端子之间的间隙处均设有绝缘胶芯;
插头和插座对插时,插头的第一插头公端子插入到插座的第一圈内母端子内,插座的第二圈外公端子插入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鑫龙孙计兵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中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