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盲样化防调换样品的检测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样品检验检测
,尤其涉及一种盲样化防调换样品的检测方法。
技术介绍
盲样管理,就是检测中心的检测人员在检验检测样品时,不能从任务单和样品上看到与送检单位和人员有关的信息,从而保证检测过程不受送检单位和人员的影响,保证检测过程的科学、公正、公平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随着二维码及RFID芯片在样品管理中的广泛应用,为了做到盲样管理,一般检测中心在接受了相关单位或个人送检的样品后,由检测中心的样品管理员对样品和委托方进行核实,确认无误后,等委托人离开检测中心后,样品管理员对样品贴上带有二维码的RFID标签,并移交给检验检测人员检测,检测数据与样品上的二维码编号及RFID标签编号对应,最后报告编制人员根据检测数据和委托信息编制报告。随着各地监管部门对送检样品取样过程的监管,为了防止样品送检途中被相关人员调换,要求现场取样或制作样品时就植入或绑定带有二维码的RFID标签。取样或制作样品时如果使用普通的二维码标签,由于扫描二维码就能得到一串字符串,送检单位和人员就通过这串字符串和检验检测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盲样化防调换样品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步骤一,加密二维码标签或带RFID芯片的加密二维码标签的制作:所述加密二维码标签或带RFID芯片的加密二维码标签包括基体(1),所述基体(1)上设置有明码编号(2)、RFID芯片(3)、二维码(4)和暗码编号(5)四个功能区;二维码字符串、明码编号、暗码编号及RFID内的编号建立一个对应关系数据库,并部署一个通过二维码字符串或RFID内编号或者暗码编号获取到明码编号的标签微服务;/n首先,平台管理单位根据需要预先生成一批有对应关系的加密二维码字符串、明码编号、暗码编号及RFID内的编号数据库,并存储在验证服务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盲样化防调换样品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加密二维码标签或带RFID芯片的加密二维码标签的制作:所述加密二维码标签或带RFID芯片的加密二维码标签包括基体(1),所述基体(1)上设置有明码编号(2)、RFID芯片(3)、二维码(4)和暗码编号(5)四个功能区;二维码字符串、明码编号、暗码编号及RFID内的编号建立一个对应关系数据库,并部署一个通过二维码字符串或RFID内编号或者暗码编号获取到明码编号的标签微服务;
首先,平台管理单位根据需要预先生成一批有对应关系的加密二维码字符串、明码编号、暗码编号及RFID内的编号数据库,并存储在验证服务器中,且各类编号随机产生验证唯一、各不连号;标签生产单位根据此对应关系生成生产带有加密二维码、明码编号、暗码编号的标签或加RFID的标签;其中,所述明码编号(2),明码编号的位数根据每个地区的样品的需求量来确定,确保明码在应用区域内的唯一性,明码用来关联委托信息;
其次,所述明码编号(2)设置在刮刮层的上面;
然后,所述暗码编号(5)指用防伪涂层覆盖的一串编码,该编码的位数根据每个地区样品的需求量来确定,确保暗码编号在应用区域内的唯一性;
最后,有需要的地区在二维码标签的基础上增加RFID电子标签,通过基体(1)封装为一体化的带RFID芯片的加密二维码标签(1);
步骤二,样品的制作:取样人员在现场取样或制作样品时,植入或绑定步骤一中预先制作的加密二维码标签或带RFID芯片的加密二维码标签;
步骤三,样品信息的录入,操作人员先在集中委托监管平台上录入样品的详细信息并打印出有二维码的样品登记清单,通过手机扫描样品标签上的二维码及登记清单上的二维码进行关联,读取二维码的特殊字符串后,并从所述标签微服务接口获取对应的明码编号,通过该明码编号与集中委托监管平台上的样品信息关联;或者操作人员先通过手机扫描样品标签上的二维码,读取二维码的特殊字符串后,并从所述标签微服务接口获取对应的明码编号,通过手机端软件再录入样品的主要信息,上传到集中委托监管平台,操作人员再在集中委托监管平台上找到相应样品信息,再次补全样品其它信息;
现场取样的同时,在样品上随机甩上一种易干耐磨耐洗的带色液体,以点成面形成识别图案,该识别图案作为此样品的唯一身份证明;或在样品成型时随机植入几个特殊带色小物质,以点成面形成识别图案,该识别图案作为此样品的唯一身份证明;取样时,把带有识别图案的样品照片与明码编号关联上传到服务器内;
步骤四,样品送至检测单位:首先,检测中心通过专用设备扫描样品上的加密二维码标签或带RFID芯片的加密二维码标签,通过调用标签微服务接口获取对应的明码编号,根据该明码获取对应的样品信息并按规范要求进行验样;其次是校对,利用特定开发的图像识别软件自动根据编号对收样时带识别图案样品的照片与取样时上传的带识别图案照片进行识别,确认两个照片所对应的物体是否为同一样品,如果不同拒绝收样;
然后,检测中心内部业务系统受理样品时做好样品二维码或RFID芯片内码与内部样品编号的对应关系;
最后,检测中心收样受理完成后,需刮除所述明码编号(2),并移交给检验检测人员进行检测作业;
步骤五,检测样品并出报告,通过检测中心内部的移动端软件,扫描样品上的二维码或读取RFID芯片获取样品部分信息和内部样品编号;
样品检测时,利用图像识别软件自动根据编号对被检测带识别图案样品的照片与取样时上传的照片进行识别,确认两个照片所对应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葛勤英,谢越松,
申请(专利权)人:越码浙江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