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缝装置、用于模拟真实岩石驱替实验过程的系统及工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476563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9: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造缝装置、用于模拟真实岩石驱替实验过程的系统及工艺,其中,该装置包括顶部、底部开口的柱状弹性管、弹性橡胶内衬以及若干三角锥;该柱状弹性管由两片相同的弧状片材拼接而成,且该柱状弹性管于初始状态下的横截面不为圆形,其于工作时的最大变形状态下的横截面为圆形;该柱状弹性管内设置有弹性橡胶内衬,该弹性橡胶内衬的两端封闭,其中一端设置有用于与管线相连接的接口;该三角锥两两对称地连接于所述柱状弹性管的外侧壁。该装置适用于真实岩石模型的造缝,由于使用了该柱状膨胀造缝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供的该系统可以实现一个真实岩石模型完成两组不同实验(造缝前后)目的的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造缝装置、用于模拟真实岩石驱替实验过程的系统及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造缝装置、用于模拟真实岩石驱替实验过程的系统及工艺,属于油田开发

技术介绍
油田开发实验中所采用的真实岩石模型包括钻井取样岩石、地面露头以及物性接近的岩石。这类模型具有油藏的真实孔隙结构,在驱油实验研究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当研究油藏中裂缝对驱油效果的影响时,通常要在真实岩石模型上制造人工裂缝,模拟其对渗流的影响。由于油藏中的裂缝仍处于高压条件,岩石间仍保持很好的吻合,缝宽通常为1微米左右。在油藏中制造裂缝通常采用压裂技术,即快速注入高粘流体使其在地层孔隙内憋压直至超过地层破裂压力,使地层裂开形成裂缝,该方法是目前特低渗等油藏的有效开采方法。实验室中对岩石裂缝的制造方法最为简易、应用较广的是机械压制法,即利用尖锐工具及加压设备由岩石表面施压,进而破坏岩石胶结作用形成裂缝,通常该裂缝容易贯通、且不易控制。随着对裂缝真实状态要求的提高,温差法的应用也逐渐增多,其产生裂缝较为真实,缝宽小,且断面几乎没有机械破坏,吻合程度高。综合分析认为:实验研究通常在岩石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柱状膨胀造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柱状膨胀造缝装置包括顶部、底部开口的柱状弹性管、弹性橡胶内衬以及若干三角锥;/n该柱状弹性管由两片相同的弧状片材拼接而成,且该柱状弹性管于初始状态下的横截面不为圆形,其于工作时的最大变形状态下的横截面为圆形;/n该柱状弹性管内设置有弹性橡胶内衬,该弹性橡胶内衬的两端封闭,其中一端设置有用于与管线相连接的接口;/n该三角锥两两对称地连接于所述柱状弹性管的外侧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柱状膨胀造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柱状膨胀造缝装置包括顶部、底部开口的柱状弹性管、弹性橡胶内衬以及若干三角锥;
该柱状弹性管由两片相同的弧状片材拼接而成,且该柱状弹性管于初始状态下的横截面不为圆形,其于工作时的最大变形状态下的横截面为圆形;
该柱状弹性管内设置有弹性橡胶内衬,该弹性橡胶内衬的两端封闭,其中一端设置有用于与管线相连接的接口;
该三角锥两两对称地连接于所述柱状弹性管的外侧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柱状膨胀造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柱状弹性管的材质为镍铜合金、弹性钢及黄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柱状膨胀造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柱状弹性管的材质为镍铜合金。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柱状膨胀造缝装置,其特征在于,以所述镍铜合金的总重量为100%计,其中的镍、铜含量分别为63%、28%。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柱状膨胀造缝装置,其特征在于,以所述镍铜合金的总重量为100%计,其中的镍、铜含量分别为63%、28%。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柱状膨胀造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柱状弹性管的壁厚度为0.1-1mm。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柱状膨胀造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柱状弹性管的壁厚度为0.25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柱状膨胀造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橡胶内衬的厚度为0.1-0.2m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柱状膨胀造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角锥的材质为硬质合金。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9所述的柱状膨胀造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角锥由高硬度难熔金属的碳化物微米级粉末制成。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柱状膨胀造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硬度难熔金属的碳化物包括WC或TiC。


12.一种用于模拟真实岩石驱替实验过程的系统,包括驱替泵、中间容器、高压釜、收集装置,包覆有密封层的真实岩石位于该高压釜中,该驱替泵通过管路与所述中间容器的入口相连,该中间容器的出口通过管路与所述高压釜的入口相连,该高压釜的出口通过管路与所述收集装置相连;其特征在于,该系统还包括柱塞泵及活塞容器,所述真实岩石开设有安置孔,该安置孔用于放置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柱状膨胀造缝装置,所述柱塞泵通过管路与所述活塞容器的入口相连,该活塞容器的出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兴隆张可李实韩海水吕文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