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压差通风流量传感器文丘里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76163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9:18
一种微压差通风流量传感器文丘里管,涉及一种文丘里管。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的文丘里管存在流体测量精度低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圆筒段一侧外端面上开设燕尾槽,圆筒段另一侧外圆周上开设多个第一通压孔,第一通压孔的外圆周上开设第一环形槽,第一环形槽的两侧分别开设一个第一凹槽;第一均压环与圆筒段密封连接;喉部段的内孔由左至右依次开设喉部倒角和喉部通孔;喉部段的外圆周上以环形阵列的形式开设多个第二通压孔,第二通压孔的外圆周上开设第二环形槽,第二环形槽的左右两侧分别开设一个第二凹槽,第二均压环与喉部段密封连接;第二管体为外径逐扩的筒形管体,第二管体与第一管体之间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用于微压差通风流量传感器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压差通风流量传感器文丘里管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文丘里管,具体涉及一种微压差通风流量传感器文丘里管,属于气体体积流量传感器领域。
技术介绍
流量是工业中检测的重要参数之一,在制造业、物理化学、生命科学及国防安全中均是需要重点检测的物理量。因压阻式微压差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工作频带宽、分辨率高等优点,应用伯努利方程原理,测量文丘里管中的微压差,进而计算得出管路中的流体的体积流量,压阻式微压差传感器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由压阻式微压差传感器及文丘里管组成流量传感器,影响其流体体积流量的精确测量,除了微压差传感器的精度外,合理设计文丘里管也是测量过程中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而现有的文丘里管通常都是采用一体化结构,且文丘里管内部的表面粗糙度低,不但影响气体的流速和流量,还影响文丘里管内的截面压差,尤其是针对微压差的测量,降低了流体体积流量的测量精度。综上所述,现有的文丘里管存在应用微压差测量流体流量精度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现有的文丘里管存在应用微压差测量流体流量精度低的问题。进而提供了一种微压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压差通风流量传感器文丘里管,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第一管体(1)、第二管体(2)、第一均压环(3)、第二均压环(4)和多个密封圈(5),/n第一管体(1)包括圆筒段(1-1)和喉部段(1-2),圆筒段(1-1)和喉部段(1-2)由左至右制成一体,圆筒段(1-1)的一侧外端面上开设燕尾槽(1-1-1),圆筒段(1-1)的另一侧外圆周上以环形阵列的形式开设多个第一通压孔(1-1-2),第一通压孔(1-1-2)的外圆周上开设第一环形槽(1-1-3),且第一环形槽(1-1-3)与多个第一通压孔(1-1-2)连通,第一环形槽(1-1-3)的左右两侧分别开设一个第一凹槽(1-1-4),圆筒段(1-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压差通风流量传感器文丘里管,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第一管体(1)、第二管体(2)、第一均压环(3)、第二均压环(4)和多个密封圈(5),
第一管体(1)包括圆筒段(1-1)和喉部段(1-2),圆筒段(1-1)和喉部段(1-2)由左至右制成一体,圆筒段(1-1)的一侧外端面上开设燕尾槽(1-1-1),圆筒段(1-1)的另一侧外圆周上以环形阵列的形式开设多个第一通压孔(1-1-2),第一通压孔(1-1-2)的外圆周上开设第一环形槽(1-1-3),且第一环形槽(1-1-3)与多个第一通压孔(1-1-2)连通,第一环形槽(1-1-3)的左右两侧分别开设一个第一凹槽(1-1-4),圆筒段(1-1)的筒内直径相等;第一均压环(3)通过安装在两个第一凹槽(1-1-4)内的密封圈(5)与圆筒段(1-1)密封连接;
喉部段(1-2)为筒形,喉部段(1-2)的内孔由左至右依次开设喉部倒角(1-2-1)和喉部通孔(1-2-2),喉部通孔(1-2-2)的孔径小于圆筒段(1-1)的筒内直径;喉部段(1-2)的外圆周上以环形阵列的形式开设多个第二通压孔(1-2-3),第二通压孔(1-2-3)的外圆周上开设第二环形槽(1-2-4),且第二环形槽(1-2-4)与多个第二通压孔(1-2-3)连通,第二环形槽(1-2-4)的左右两侧分别开设一个第二凹槽(1-2-5),第二均压环(4)通过安装在两个第二凹槽(1-2-5)内的密封圈(5)与喉部段(1-2)密封连接;
第二管体(2)为外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玉欣钱力葛江亚余斐陈宝成姜晓龙王文博王永鹏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六三九一九部队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九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