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体化文丘里管流量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5988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7: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一体化文丘里管流量计,包括依次连通的入口稳流管、圆锥收缩管、喉管和圆锥扩散管,各管段的内壁均为光滑表面,入口稳流管和喉管均为圆筒形,入口稳流管前端在管内安装有整流器,所述入口稳流管的中间部分在管外连通有正均压环,圆筒形喉管的中间部分在管外连通有负均压环,正均压环和负均压环均与三阀组连通。该流量计将流速不规则的流体经过内置整流器的文丘里管直接整流成理想流体,可充分满足伯努利定理的要求,获得很高的测量精度和重复性,不需要直管段整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一体化文丘里管流量计
本技术涉及管道内流量检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一体化文丘里管流量计。
技术介绍
在现有的工业计量方案中,所有的差压式流量仪表都是依据伯努利定理测量,常用孔板流量计由于只有单个流通孔,孔两边的死区产生大量的涡流消耗流体的动能,会导致很大的压力损失;随机和杂乱涡流所形成的噪声引起取压点信号波动,使测量线性和重复性降低;精度无法满足要求,单个孔的结构,需要很长的直管段来整理流场和恢复压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公开一种一体化文丘里管流量计,该流量计将流速不规则的流体经过内置整流器的文丘里管直接整流成理想流体,可充分满足伯努利定理的要求,获得很高的测量精度和重复性,不需要直管段整流。压力损失达到最低,一体化的设计使测量误差大大减小,文丘里管内采用均压环装置取压,使正负压力更加稳定,测量精度更高。一种一体化文丘里管流量计,包括依次连通的入口稳流管、圆锥收缩管、喉管和圆锥扩散管,各管段的内壁均为光滑表面,所述入口稳流管和喉管均为圆筒形,所述喉管的直径小于入口稳流管的直径,所述入口稳流管前端在管内安装有整流器,所述入口稳流管的中间部分在管外连通有正均压环,所述圆筒形喉管的中间部分在管外连通有负均压环,所述正均压环和负均压环均与三阀组连通。优选的,所述正均压环和负均压环均通过导压管分别与三阀组连通。优选的,所述导压管的直径为22mm。优选的,每个导压管与三阀组之间均设置有螺纹接头。优选的,所述三阀组与螺纹接头之间设置有密封垫片。优选的,所述三阀组连接有差压变送器。优选的,所述差压变送器与三阀组之间设置有密封圆环。优选的,所述正均压环和负均压环均周向均布多个支撑管,正压支撑管与入口稳流管连通,负压支撑管与喉管连通。优选的,所述正压支撑管和负压支撑管均为6个,6个支撑管沿均压环的中心呈辐射状分布。优选的,入口稳流管、圆锥收缩管、喉管和圆锥扩散管的内壁均为镜面抛光处理。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各管段均进行镜面抛光处理,使测量管内壁不粘附,不堆积各种脏污介质,如粉尘、泥沙、悬浮物颗粒和纤维,同时不锈蚀/腐蚀测量管内壁,保证测量管内径长期不增大或减小,确保流量计长期运行精度、流量准确测量。2.整流器的每个孔的尺寸和分布基于独特的公式和测试数据定制,称为函数孔。当流体穿过圆盘的函数孔时,流体将被平衡调整,涡流被最小化,形成流速分布有一定规律的充分发展的紊流,通过取压装置可获得稳定的差压信号,根据伯努利方程计算出体积流量、质量流量。所以,入口稳流管前段内置整流器的设计更好的克服了管道中存在的流速分布不均,并消除了漩涡流,提高了流量计的精度。3.本产品集文丘里管流量传感器、三阀组板和差压变送器于一体,去掉了各种阀门和管件,大大提高了系统测量的可靠性与稳定性。4.一体化文丘里管采用各段连接的设计,压损小,能耗低,运行费用低。5.一体化均压环设计使正负压力更加稳定,使一体化文丘里管精度可达±0.5%,重复性为±0.1%,贸易计量型精度为±0.3%。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整体结构主视图;图2是图1中的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整体结构立体图;图中:1、整流器,2、入口稳流管,3、正均压环,4、导压管,5、圆锥收缩段,6、喉管,7、负均压环,8、差压变送器,9、三阀组,10、螺纹接头,11、圆锥扩散段。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内”、“外”、“左”、“右”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技术公开一种如图1-3所示的一体化文丘里管流量计,该流量计包括自左向右依次连通的入口稳流管2、圆锥收缩管5、喉管6和圆锥扩散管11,各管段的内壁均镜面抛光处理为光滑表面,各管段均进行镜面抛光处理,使测量管内壁不粘附,不堆积各种脏污介质,如粉尘、泥沙、悬浮物颗粒和纤维,同时不锈蚀/腐蚀测量管内壁,保证测量管内径长期不增大或减小,确保流量计长期运行精度、流量准确测量。入口稳流管2和喉管6均为圆筒形,其中喉管的直径小于入口稳流管的直径,在入口稳流管的前端在管内安装有整流器1,该整流器为带多个通孔的平板,通孔的轴线与入口稳流管的轴线平行,整流器的每个孔的尺寸和分布基于独特的公式和测试数据定制,称为函数孔。当流体穿过圆盘的函数孔时,流体将被平衡调整,涡流被最小化,形成流速分布有一定规律的充分发展的紊流,通过取压装置可获得稳定的差压信号,根据伯努利方程计算出体积流量、质量流量。入口稳流管前段内置整流器的设计更好的克服了管道中存在的流速分布不均,并消除了漩涡流,提高了流量计的精度。在入口稳流管的中间部分在管外连通有正均压环3,在圆筒形喉管的中间部分在管外连通有负均压环7,正均压环和负均压环均通过导压管4分别与三阀组9连通,导压管的直径为22mm,三阀组上端连接有差压变送器8,差压变送器与三阀组之间设置有密封圆环。每个导压管与三阀组之间均设置有螺纹接头10,三阀组与螺纹接头之间设置有密封垫片。正均压环和负均压环均周向均布6个支撑管,6个支撑管沿均压环的中心呈辐射状分布。正压支撑管与入口稳流管连通,负压支撑管与喉管连通。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一体化文丘里管流量计,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通的入口稳流管、圆锥收缩管、喉管和圆锥扩散管,各管段的内壁均为光滑表面,所述入口稳流管和喉管均为圆筒形,所述喉管的直径小于入口稳流管的直径,所述入口稳流管前端在管内安装有整流器,所述入口稳流管的中间部分在管外连通有正均压环,所述圆筒形喉管的中间部分在管外连通有负均压环,所述正均压环和负均压环均与三阀组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体化文丘里管流量计,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通的入口稳流管、圆锥收缩管、喉管和圆锥扩散管,各管段的内壁均为光滑表面,所述入口稳流管和喉管均为圆筒形,所述喉管的直径小于入口稳流管的直径,所述入口稳流管前端在管内安装有整流器,所述入口稳流管的中间部分在管外连通有正均压环,所述圆筒形喉管的中间部分在管外连通有负均压环,所述正均压环和负均压环均与三阀组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化文丘里管流量计,其特征在于,所述正均压环和负均压环均通过导压管分别与三阀组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一体化文丘里管流量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压管的直径为22m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一体化文丘里管流量计,其特征在于,每个导压管与三阀组之间均设置有螺纹接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一体化文丘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世勋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仕中自动化仪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