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恒温半容积式换热机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75835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9: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效恒温半容积式换热机组,包括至少一罐体、热媒模块、至少一膨胀罐、循环模块及控制模块;所述罐体、热媒模块、膨胀罐、循环模块和控制模块均集成于一底座上;所述罐体包括设于罐体内的壳体、设于壳体内的换热管束、设于壳体上的进口和出口;所述罐体底部设有进水口,该进水口通过连接管与出口相连通;所述循环模块包括循环总管、设于循环总管上的通管、设于通管上的连接口、设于循环总管上的循环口和补液口。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底座的设置,可以使得换热器、膨胀罐、循环模块、热媒模块和控制模块都集成于底座上,使得结构更加的紧凑,布局合理,占地面积小,同时使得设备维护更为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恒温半容积式换热机组
本专利技术属于换热器
,尤其是涉及一种高效恒温半容积式换热机组。
技术介绍
换热机组是一种常用的换热设备,现有技术中换热机组都是由热媒模块、循环泵等一些部件组成,这些部件都是零散的进行安装放置,然后在通过管道将这些部件相连通,这样安装施工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并且占地面积大,对于后期的维修带来了不便,其次当热水从换热器上的出水口流出时,换热器内的底部热水和顶部热水温度不一致,使得换热器内部冷热水不均匀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布局合理的高效恒温半容积式换热机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效恒温半容积式换热机组,包括至少一罐体、热媒模块、至少一膨胀罐、循环模块及控制模块;所述罐体、热媒模块、膨胀罐、循环模块和控制模块均集成于一底座上;所述罐体包括设于罐体内的壳体、设于壳体内的换热管束、设于壳体上的进口和出口;所述罐体底部设有进水口,该进水口通过连接管与出口相连通;所述循环模块包括循环总管、设于循环总管上的通管、设于通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恒温半容积式换热机组,包括至少一罐体(1)、热媒模块(5)、至少一膨胀罐(6)、循环模块(7)及控制模块(8);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1)、热媒模块(5)、膨胀罐(6)、循环模块(7)和控制模块(8)均集成于一底座(10)上;所述罐体(1)包括设于罐体(1)内的壳体(3)、设于壳体(3)内的换热管束(4)、设于壳体(3)上的进口(101)和出口(2);所述罐体(1)底部设有进水口(30),该进水口(30)通过连接管(103)与出口(2)相连通;所述循环模块(7)包括循环总管(70)、设于循环总管(70)上的通管(71)、设于通管(71)上的连接口(72)、设于循环总管(70)上的循...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恒温半容积式换热机组,包括至少一罐体(1)、热媒模块(5)、至少一膨胀罐(6)、循环模块(7)及控制模块(8);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1)、热媒模块(5)、膨胀罐(6)、循环模块(7)和控制模块(8)均集成于一底座(10)上;所述罐体(1)包括设于罐体(1)内的壳体(3)、设于壳体(3)内的换热管束(4)、设于壳体(3)上的进口(101)和出口(2);所述罐体(1)底部设有进水口(30),该进水口(30)通过连接管(103)与出口(2)相连通;所述循环模块(7)包括循环总管(70)、设于循环总管(70)上的通管(71)、设于通管(71)上的连接口(72)、设于循环总管(70)上的循环口(73)和补液口(74);所述循环口(73)与膨胀罐(6)底部相连通,连接口(72)与壳体(3)底部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恒温半容积式换热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口(101)上设有用于实现水流以稳态向罐体(1)内输送的导流稳流器(10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效恒温半容积式换热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103)设于罐体(1)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恒温半容积式换热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103)设于罐体(1)外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效恒温半容积式换热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总管(70)上设有多组循环部件(700),用于连接多组循环部件(700)的循环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永锋陈立飞顾之绅丁磊顾小平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杭特容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