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却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7581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9: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冷却塔,冷却塔的塔体内部设有用于喷淋循环水的第一喷淋层和第二喷淋层,第一喷淋层和第二喷淋层之间设有换热层;换热层包括换热模块,换热模块设有供湿热空气流经的第一流道和供干冷空气流经的第二流道,第一流道的上端设有敞口,以供湿热空气流出以及供第二喷淋层喷淋的循环水流入,这样设置,提升了冷却塔的消雾效果和冷却效果,而且使换热模块起到了与填料层类似的作用。另外,在换热层的换热模块两侧设置通道,并在通道的端部设置可开合的挡板,这样不仅能满足冬季消雾需求,而且可以减小夏季非消雾模式下的空气流动阻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冷却塔
本专利技术涉及工业生产中的循环水冷却
,特别是涉及一种冷却塔,其利用空气冷却喷淋的循环水。
技术介绍
冷却塔是工业生产中常用的循环水冷却设备,冷却原理是:循环水经喷淋层喷淋到冷却塔的塔体内部,空气经进风口进入塔体内部,与循环水接触换热,使循环水温度降低。冷却塔应用过程中,空气与循环水接触,导致空气湿度增大(接近饱和状态),排出时,空气中多余的水分会凝结成小水滴,从而在冷却塔出口位置形成白雾。冬季外界环境温度低时,白雾现象尤为严重,为了缓解白雾现象,通常会在冷却塔内设置换热层,冬季通过运行消雾模式来消除白雾。运行消雾模式时,部分空气进入冷却塔,与喷淋下来的循环水接触换热,形成湿热空气,之后湿热空气流经换热层,同时另一部分空气进入换热层中,与湿热空气换热,使湿热空气的温度降低,冷凝析出水分,之后两股空气混合后从冷却塔的出口排出,由此缓解了白雾现象。当外界环境温度较高时,白雾现象不严重,这时,一般不需要运行消雾模式。当冷却塔在非消雾模式下运行时,湿热空气仍要通过换热层后才能从冷却塔的出口排出。目前的冷却塔,消雾模式下存在消雾效果不理想的弊端;非消雾模式下,换热层不起换热作用,却会白白增加湿热空气的流动阻力,导致湿热空气的流动阻力大,致使存在循环水温降达不到要求以及运行成本高的弊端。有鉴于此,如何规避上述弊端,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冷却塔,所述冷却塔的塔体内部设有用于喷淋循环水的第一喷淋层和第二喷淋层,所述第一喷淋层和所述第二喷淋层之间设有换热层;所述换热层包括换热模块,所述换热模块设有供湿热空气流经的第一流道和供干冷空气流经的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的上端设有敞口,以供湿热空气流出以及供所述第二喷淋层喷淋的循环水流入。可选地,所述换热模块包括多片换热板,各换热板沿上下方向层叠布置,相邻换热板之间形成所述第一流道或所述第二流道,所述换热模块的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沿上下方向一一交替排布。可选地,所述第一流道的侧部封闭,所述第一流道的上端和下端均设置敞口,使湿热空气从所述第一流道的下端流入、从所述第一流道的上端流出;所述第二流道的上端和下端封闭,所述第二流道的侧部设置敞口,使干冷空气从所述第二流道的侧部流入和流出。可选地,所述换热层还包括通道,每个所述换热模块两侧分别设有第一通道、第二通道,所述换热模块的第二流道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通道、所述第二通道相通,所述第一通道的下端以及所述第二通道的上端和下端均设有可开合的挡板,所述塔体的侧壁设有与所述第二通道相通的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二进风口处设有开度调节装置。可选地,所述塔体内部还设有填料层和收水层,所述填料层位于所述第一喷淋层下方,所述收水层位于所述第一喷淋层和所述换热层之间;所述塔体的侧壁上设有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位于所述填料层下方,所述第一进风口处设有开度调节装置。可选地,所述塔体的顶部设有混合室,所述混合室的顶端设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处设有引风机。本方案通过在换热层上方设置第二喷淋层,并使第二喷淋层喷淋的循环水流经换热层的第一流道,由此提升了消雾效果,规避了以往的冷却塔消雾效果不理想的弊端,同时也提升了冷却效果。并且,通过在换热层的换热模块两侧设置通道,并在通道的端部设置可开合的挡板,这样不仅能满足冬季消雾需求,而且可以减小夏季非消雾模式下的空气流动阻力,规避了非消雾模式下空气流动阻力大导致的冷却性能不好以及运行成本高的弊端。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冷却塔一实施例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塔体,11第一进风口,12第二进风口,13出风口,14开度调节装置,15混合室,16集水池;2填料层,3第一喷淋层,4收水层;5换热层,51换热模块,52第一通道,53第二通道,54挡板;6引风机;7第二喷淋层。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所示,该冷却塔的塔体1内部自上至下依次设有第二喷淋层7、换热层5、收水层4、第一喷淋层3和填料层2。第二喷淋层7用于向换热层5喷淋循环水。换热层5供湿热空气和干冷空气三者换热。第一喷淋层3用于向填料层2喷淋循环水。塔体1的侧壁上设有第一进风口11和第二进风口12。第一进风口11位于填料层2下方,第二进风口12位于换热层5所在的高度位置上。第一进风口11处和第二进风口12处均设有开度调节装置14,用于调节风口的开度。具体的,开度调节装置14可以为百叶窗型盖板或者伸缩型盖板,相比而言,百叶窗型盖板更便于调节。塔体1的顶部设有混合室15,混合室15的顶端设有出风口13,出风口13处设有引风机6。塔体1的底部设有集水池16。第一喷淋层3和第二喷淋层7的结构相同,均包括喷头和分配系统,分配系统通过循环水供给管路与集水池16内的循环泵连通,分配系统具体可以是分槽式布水系统、管式布水系统或槽管结合布水系统。应用中,循环水由循环泵泵送至分配系统,然后由分配系统分配到各个喷头,最终由喷头喷淋到下方的换热层5上或填料层2上。换热层5包括换热模块51,换热模块51包括多片换热板,换热板采用金属薄片压制而成或改性PVC超导膜制备而成。各片换热板层叠布置,部分相邻换热板之间形成供湿热空气流经的第一流道,部分相邻换热板之间形成供干冷空气流经的第二流道,干冷空气能够和湿热空气以及循环水在换热模块51内进行间壁换热。间壁换热后,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凝成液滴,空气含湿量降低,因而可以消除或缓解白雾现象。优选让换热模块51各换热板沿上下方向层叠布置,并让换热模块51的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沿上下方向一一交替排布,这样设置,换热效果比较好。优选让第一流道的侧部封闭,并在第一流道的下端也设置敞口,使湿热空气从第一流道的下端流入、从第一流道的上端流出。同时让第二流道的上端和下端封闭,并在第二流道的侧部设置敞口,使干冷空气从第二流道的侧部流入和流出。这样设置,干冷空气和湿热空气的流动方向相互交叉,能够提升换热效果;而且,这样设置,第二喷淋层7喷淋的循环水会流经第一流道,从而对第二流道中的干冷空气进行间壁加热,这样可以使干冷空气和湿热空气混合后的状态点进一步远离饱和曲线,因而使冷却塔的消雾效果更好。另外,循环水流经第一流道时,湿热空气也流经第一流道,两者在换热模块的第一流道中充分接触换热,使循环水的温度进一步降低,因而提升了冷却塔的冷却效果。在这一过程中,换热模块延长了循环水和湿热空气的接触时间和增大了两者的接触面积,起到与填料层类似的作用。综上所述,本方案设置第二喷淋层7,并使第二喷淋层7喷淋的循环水流经换热模块51的第一流道,利用换热模块51延长了循环水和湿热空气的接触时间和增大了循环水和湿热空气的接触面积,提升了冷却塔的消雾效果和冷却效果,规避了以往的冷却塔消雾效果不理想的弊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塔的塔体(1)内部设有用于喷淋循环水的第一喷淋层(3)和第二喷淋层(7),所述第一喷淋层(3)和所述第二喷淋层(7)之间设有换热层(5);所述换热层(5)包括换热模块(51),所述换热模块(51)设有供湿热空气流经的第一流道和供干冷空气流经的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的上端设有敞口,以供湿热空气流出以及供所述第二喷淋层(7)喷淋的循环水流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塔的塔体(1)内部设有用于喷淋循环水的第一喷淋层(3)和第二喷淋层(7),所述第一喷淋层(3)和所述第二喷淋层(7)之间设有换热层(5);所述换热层(5)包括换热模块(51),所述换热模块(51)设有供湿热空气流经的第一流道和供干冷空气流经的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的上端设有敞口,以供湿热空气流出以及供所述第二喷淋层(7)喷淋的循环水流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模块(51)包括多片换热板,各换热板沿上下方向层叠布置,相邻换热板之间形成所述第一流道或所述第二流道,所述换热模块(51)的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沿上下方向一一交替排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道的侧部封闭,所述第一流道的上端和下端均设置敞口,使湿热空气从所述第一流道的下端流入、从所述第一流道的上端流出;所述第二流道的上端和下端封闭,所述第二流道的侧部设置敞口,使干冷空气从所述第二流道的侧部流入和流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却塔,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宫婷婷邹昌宏邵晓萌岳昆卢言玉
申请(专利权)人:荏原冷热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