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生产管柱和生产方法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油气钻采
,尤其涉及用于自喷井的生产管柱和生产方法。
技术介绍
油井在对新的地层求产时,如果井内的压力低于该地层的地层压力,就可以借助地层压力,将原油推送至井内并沿油井流动至地面,这种开采方法称为自喷。当地层压力下降,井内原油不能自行沿油井流动至地面时,就需要通过机采方式将地层内的原油推送至地面,实现对地层内原油的充分开采。现有技术中通常需要管柱将地层内的原油引流至地面。自喷管柱通常包括油管,油管一端插设于套管内、另一端与地面上的生产系统连通,油管与套管之间的空间称为环空。油井自喷时,原油沿油管流动至地面并进入与油管连通的生产系统内。油井自喷结束后,需要将上述油管取出,下抽油泵并重新安装油管,借助抽油泵使原油流动至地面的生产系统。这种自喷转机采的生产方式,作业工序多,工作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生产管柱和生产方法,降低了油井在自喷转机采时的作业工序,提高了工作效率。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产管柱,其特征在于,包括:/n油管;/n套管,套设在所述油管外;/n泵筒组件,包括连接在所述油管底端的筒体、以及设置在所述筒体底部的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一单向阀用于使原油只能从所述套管进入所述筒体;/n活塞组件,包括活塞以及第二单向阀,所述活塞内设有流道,所述第二单向阀设置于所述流道的顶端,以使所述原油只能从筒体进入所述油管内;/n抽油杆,所述抽油杆的底端与所述活塞组件连接,所述抽油杆的顶端伸出于所述油管并与抽油机连接;/n所述生产管柱包括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活塞位于所述筒体顶部的所述油管内;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活塞位于所述筒体内,所述活塞的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产管柱,其特征在于,包括:
油管;
套管,套设在所述油管外;
泵筒组件,包括连接在所述油管底端的筒体、以及设置在所述筒体底部的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一单向阀用于使原油只能从所述套管进入所述筒体;
活塞组件,包括活塞以及第二单向阀,所述活塞内设有流道,所述第二单向阀设置于所述流道的顶端,以使所述原油只能从筒体进入所述油管内;
抽油杆,所述抽油杆的底端与所述活塞组件连接,所述抽油杆的顶端伸出于所述油管并与抽油机连接;
所述生产管柱包括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活塞位于所述筒体顶部的所述油管内;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活塞位于所述筒体内,所述活塞的横截面尺寸与所述筒体的横截面尺寸相同;且所述活塞能够沿所述抽油杆的轴向相对所述筒体往复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包括沿所述抽油杆的轴线延伸的侧壁以及固定在所述侧壁底端的底壁;所述侧壁的顶端与所述油管的底端连接;所述第一单向阀包括第一阀体、第一限位件以及第一密封件;
所述第一阀体固定在所述底壁上,且所述第一阀体形成有用于流通所述原油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限位件罩设在所述第一阀体的顶端外,且所述第一限位件上形成有用于流通所述原油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密封件能够在原油压力的作用下在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所述第一阀体之间移动,以密封所述第一通孔或打开所述第一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单向阀包括第二限位件以及第二密封件;
所述第二限位件罩设在所述活塞的顶端外,且所述第二限位件上形成有用于流通所述原油的第三通孔;所述第二密封件能够在原油压力的作用下在所述第二限位件和所述活塞之间移动,以密封所述流道或打开所述流道。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今明,潘昭才,江同文,王平,赵长虎,鞠成才,袁梓钧,袁泽波,庹维志,王方智,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