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室抗浮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474024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9: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地下室抗浮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其抗浮结构,包括预埋在地下室中的底板中的基座,基座上设置有钢管束,基座的上端插入至钢管束下端中并相互固定,钢管束作为地下室的承重墙;钢管束与基座中设置有排水机构,排水机构包括设置在基座内的容纳腔,底板侧面设置有插入至基座内与容纳腔上端连通的入水管;钢管束内设置有排水管,排水管一端伸入至容纳腔中,另一端穿过钢管束连接有水泵;容纳腔内壁的上端设置有液位传感器,容纳腔外设有耦接于液位传感器且根据液位传感器的检测信号控制启动水泵启闭的控制器,控制器使用PLC控制器。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能够主动疏排地下水,降低地下水,达到地下室的抗浮目的,且地下室不易受损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下室抗浮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地下室抗浮
,尤其是涉及一种地下室抗浮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民用地下工程的抗浮成为结构设计必须要考虑并解决的环节,在地下水充沛地区,尤其地下室埋深较大时抗浮设计尤为重要。目前,经常采用抗浮桩与地下室底板相连形成抗浮结构,在地下室受到较大的浮力时,则地下室底板与抗浮桩连接处容易形成应力集中,进而造成地下室出现裂化、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在于提供一种地下室抗浮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其优势在于能够主动疏排地下水,降低地下水,达到地下室的抗浮目的,且地下室不易受损。本专利技术第一个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地下室抗浮结构,包括预埋在地下室中的底板中的基座,所述基座沿底板边缘布置,且相互之间独立;所述基座上设置有钢管束,所述基座的上端插入至钢管束下端中并相互固定,所述钢管束作为地下室的承重墙;钢管束与基座中设置有排水机构,所述排水机构包括设置在基座内的容纳腔,所述底板侧面设置有插入至基座内与容纳腔上端连通的入水管;所述钢管束内设置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一端伸入至容纳腔中,另一端穿过钢管束连接有水泵;所述容纳腔内壁的上端设置有液位传感器,所述容纳腔外设有耦接于液位传感器且根据液位传感器的检测信号控制启动水泵启闭的控制器,控制器使用PLC控制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地下室还未施工完毕前,即地下室的外墙面与基坑内壁之间还留有一定的工作面时,此时若下雨则容易在施工面内聚集雨水,因为工作面都比较的狭小,因此工作面内的水位容易快速升高进而使得地下室承受巨大的浮力;在工作面中的积水水位上时,积水通过入水管流入至容纳腔中,当容纳腔中的水位触及液位传感器时,液位传感器发出电信号为PLC控制器,PLC控制器在接收电信号后则控制水泵启动将容纳腔中积水抽出至地下室内的容器中储存,进而实现在降低工作面中积水水位时,增加了地下室的自重,进而实现了地下室的抗浮;在天气好转后再对地下室中的集水进行处理。因为排水管、容纳腔等排水结构始终存在于钢管束与基座内,因此其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均可使用。具体地,在地下室施工完毕,并且填埋工作面后,若地下水位高于入水管的入口时同样会进入至容纳腔中并被水泵抽出,进而实现了降低地下水的水位,增强地基土的承载能力,并最终使得建筑更加难以沉降。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基座包括端板以及固定在端板上的容纳筒,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容纳筒内部的分隔板,所述分隔板将容纳筒上下分隔,所述分隔板与基座之间为容纳腔,所述分隔板上设置有插入孔,所述排水管从插入孔插入至容纳腔中;所述基座还包括固定在所述容纳筒的外表面的上端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与钢管束的下端固定连接,且所述支撑板与底板的上表面接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支撑板,在钢管束与支撑板抵接后,方便将钢管束与基座焊接固定。此外,支撑板与底板的上表面抵接,使得底板也能够承受钢管束的重量。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水管中设置有过滤器,所述过滤器包括筒状的过滤筒,所述过滤筒内的一端设置有滤网,另一端设置有滤芯,所述滤芯与滤网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过滤器对进入容纳腔中的进行过滤,使得水泵在将容纳腔中的积水抽出时更加不易对水泵造成损坏,延长水泵的使用寿命。滤芯与滤网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作为积水进入过滤器的缓冲空间,进而使得积水能够更高效的进入至过滤器中。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滤芯包括其两端的网框,以及位于两个网框之间的过滤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过滤层采用棉絮、活性炭填充而成,网框设置在过滤层的两端可以避免过滤层中过滤用原料泄露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基座包括设置在所述容纳腔的底端的一块垫块,所述排水管的下端边缘抵接在垫块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确保排水管的下端与容纳腔的底部之间留有一定的距离,使得容纳腔中的积水能够更好的进入至排水管中。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相邻所述基座中的容纳腔通过连接管连通,每隔若干根钢管束中的一根钢管束中才设置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于上下两根相邻的钢管束拼接处穿出钢管束。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基座中的容纳腔通过连接管连通,进而使得一台水泵即能够对多个容纳腔中的积水进行排除,提高水泵的利用效率。本专利技术第一个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地下室抗浮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的施工步骤:步骤一:利用连接管连接相邻的基座中的容纳腔;并且将入水管与容纳腔连接;步骤二:支模板并且浇筑形成底板;步骤三:在底板未固结前在容纳筒的上端外侧焊接固定支撑板,并且让支撑板的上端面与底板的上端面保持平齐;步骤四:将排水管伸入至钢管束的内部,然后分别利用绳索与排水管、钢管束的一端相连,然后利用同一起吊设备将排水管、钢管束吊起;步骤五:在将排水管、钢管束的上端吊起后,排水管从钢管束的下端伸出,然后将排水管对准从插入孔插入至容纳腔中与垫块相抵接;步骤六:排水管插入至容纳腔后,钢管束与支撑板之间留有人员进入的间隙,然后对排水管与插入孔接触处刷涂密封胶;步骤七:利用起吊设备继续向下放钢管束,然后让钢管束的下端将容纳筒包围,并且钢管束的下端抵接在支撑板上,接着将支撑板与钢管束下端焊接在一起;步骤八:排水管的上端连接弯头,在钢管束的上端预留有允许延长管插入的延长孔,将延长管插入延长孔与弯头连接;步骤九:向钢管束中浇筑入混凝土,并且接长钢管束。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稳固高效的施工制作出用于地下室抗浮的结构,进而提高地下室抗浮能力。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步骤四在底板固结后进行。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若在底板未固结前就进行步骤四,那么仅仅支撑板在承受钢管束的重量,则容易导致支撑板弯折,而在底板固结达到一定的抗压强度后,则底板自身也承重钢管束的重量。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在浇筑底板前,在进水管中散入塞子,在拆除底板的模板再在进水管中装入过滤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浇筑底板前,在进水管中散入塞子避免混凝土进入至入水管中,进而导致入水管堵塞。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在钢管束与支撑板焊接后,在钢管束形成的承重墙的外侧面先设置一层沥青防水层,然后再在沥青防水层上设置一层的土工布层,然后再对工作面进行填埋。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地下室施工完毕后,会对工作面进行填埋,在工作面填埋后土层会直接与承重墙的外侧面进行接触,且土层中可能会被浸没在地下水中;而沥青防水层则起到防止地下水的穿过承重墙作用,土工布则起到避免在填埋工作面时,填埋的砂土石砾对沥青防水层的磕碰破坏。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排出工作面中的积水水位时,增加了地下室的自重,进而实现了地下室的抗浮,在地下室施工完毕,若地下水位高于入水管的入口时同样会进入至容纳腔中并被水泵抽出,进而实现了降低地下水的水位,增强地基土的承载能力,并最终使得建筑更加难以沉降;2、过滤器对进入容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下室抗浮结构,包括预埋在地下室中的底板(1)中的基座(2),所述基座(2)沿底板(1)边缘布置,且相互之间独立;所述基座(2)上设置有钢管束(3),所述基座(2)的上端插入至钢管束(3)下端中并相互固定,所述钢管束(3)作为地下室的承重墙;钢管束(3)与基座(2)中设置有排水机构,所述排水机构包括设置在基座(2)内的容纳腔(6),所述底板(1)侧面设置有插入至基座(2)内与容纳腔(6)上端连通的入水管(10);所述钢管束(3)内设置有排水管(9),所述排水管(9)一端伸入至容纳腔(6)中,另一端穿过钢管束(3)连接有水泵(12);所述容纳腔(6)内壁的上端设置有液位传感器(13),所述容纳腔(6)外设有耦接于液位传感器(13)且根据液位传感器(13)的检测信号控制启动水泵(12)启闭的控制器(14),控制器(14)使用PLC控制器(1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室抗浮结构,包括预埋在地下室中的底板(1)中的基座(2),所述基座(2)沿底板(1)边缘布置,且相互之间独立;所述基座(2)上设置有钢管束(3),所述基座(2)的上端插入至钢管束(3)下端中并相互固定,所述钢管束(3)作为地下室的承重墙;钢管束(3)与基座(2)中设置有排水机构,所述排水机构包括设置在基座(2)内的容纳腔(6),所述底板(1)侧面设置有插入至基座(2)内与容纳腔(6)上端连通的入水管(10);所述钢管束(3)内设置有排水管(9),所述排水管(9)一端伸入至容纳腔(6)中,另一端穿过钢管束(3)连接有水泵(12);所述容纳腔(6)内壁的上端设置有液位传感器(13),所述容纳腔(6)外设有耦接于液位传感器(13)且根据液位传感器(13)的检测信号控制启动水泵(12)启闭的控制器(14),控制器(14)使用PLC控制器(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室抗浮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基座(2)包括端板(27)以及固定在端板(27)上的容纳筒(4),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容纳筒(4)内部的分隔板(5),所述分隔板(5)将容纳筒(4)上下分隔,所述分隔板(5)与基座(2)之间为容纳腔(6),所述分隔板(5)上设置有插入孔(7),所述排水管(9)从插入孔(7)插入至容纳腔(6)中;所述基座(2)还包括固定在所述容纳筒(4)的外表面的上端的支撑板(15),所述支撑板(15)的上表面与钢管束(3)的下端固定连接,且所述支撑板(15)与底板(1)的上表面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地下室抗浮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排水管(9)中设置有过滤器(16),所述过滤器(16)包括筒状的过滤筒(17),所述过滤筒(17)内的一端设置有滤网(18),另一端设置有滤芯(19),所述滤芯(19)与滤网(18)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地下室抗浮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滤芯(19)包括其两端的网框(20),以及位于两个网框(20)之间的过滤层(2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地下室抗浮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基座(2)包括设置在所述容纳腔(6)的底端的一块垫块(11),所述排水管(9)的下端边缘抵接在垫块(11)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室抗浮结构,其特征是:相邻所述基座(2)中的容纳腔(6)通过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轶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佰邦建筑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