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热风炉炉底与基础之间密实灌浆的操作方法,属于建筑工程中基础灌浆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自制的自流平灌浆模板,通过自流平灌浆模板上的两个灌浆口(入浆口低于溢浆口高度)对热风炉底部进行密实灌浆,其中灌浆溜槽对浆料进行导向,防止浆料在入浆口处积瘤堵塞,大大提高密实效果和灌浆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热风炉炉底与基础之间密实灌浆的操作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工程中基础灌浆的
,尤其涉及一种热风炉炉底与基础之间密实灌浆的操作方法。
技术介绍
热风炉炉底板及过渡带周围有热风炉底部加强圈,且它们的间隙较小,使用人工灌浆,较难实现密实灌浆作业,往往达不到设计要求。时间上消耗较多,不利于材料资源的优化,同时耗费大量的人力,存在安全质量风险,往往不利后续工序的进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不足,故此提出一种热风炉炉底与基础之间密实灌浆的操作方法,不仅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可靠,适用性强,而且降低施工成本和不安全因素,提高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热风炉炉底与基础之间密实灌浆的操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测量热风炉外径:根据设计图纸,测设热风炉底部直径;步骤二、制作自流平灌浆模板:根据测设的热风炉底部直径,制作自流平灌浆模板,采用6mm钢板,其长度根据热风炉底部直径所对应的周长来下料制作,宽度取200mm;随后在钢板沿热风炉底部的圆周方向上,对称设置两个灌浆料口,一个为入浆口,一个为溢浆口;其余部分制作成与热风炉底部适配的规则圆弧;步骤三、制作灌浆溜槽:灌浆溜槽采用8#槽钢,截取部分,用于导流自流平灌浆料;步骤四、凿毛基础:使用细长铁件,在狭窄的间隙内,在基础上,沿着自流平灌浆模板预置的位置,对基础进行一圈的凿毛作业,为了保证灌浆与基础的充分密实融合;步骤五、自流平灌浆施工:将自流平灌浆模板固定在凿毛的槽侧,再把灌浆溜槽于自流平灌浆模板的入浆口上方,自流平灌浆料通过灌浆溜槽源源不断的流入热风炉炉底与基础之间,待灌浆料从溢浆口溢出,即完成热风炉炉底与基础之间的密实灌浆施工。进一步优先地:所述自流平灌浆模板上对称开设有两个预留槽口,两个所述预留槽口处均固定安装有预留腔体,两个所述预留腔体内均活动连接有挤压块,所述挤压块为上大下小的结构,所述挤压块相对热风炉底部的一侧为斜坡面。进一步优先地:所述预留腔体的内部设有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与挤压块滑动连接,所述第二腔体用于存储多余的浆料,所述第二腔体的体积大于等于挤压块的体积。进一步优先地:所述挤压块上转动连接有调节件,所述调节件远离挤压块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柄,所述转动柄位于预留腔体的外侧,所述调节件与预留墙体螺纹连接。进一步优先地:所述灌浆溜槽的内侧设有若干个缓冲结构,所述缓冲结构包括铰接板、缓冲弹簧,所述铰接板的一端转动连接在灌浆溜槽内侧底部、另一端沿浆料流动方向自由设置,所述缓冲弹簧的一端与铰接板固定、另一端与灌浆溜槽固定连接。进一步优先地:所述铰接板上一体连接有凸起,所述凸起的宽度沿浆料流动方向逐渐增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自制的自流平灌浆模板,通过自流平灌浆模板上的两个灌浆口(入浆口低于溢浆口高度)对热风炉底部进行密实灌浆,其中灌浆溜槽对浆料进行导向,防止浆料在入浆口处积瘤堵塞,大大提高密实效果和灌浆效果。本专利技术中自流平灌浆模板上对称开设有两个预留槽口,利用预留槽口处的预留腔体对多余的浆料进行收集,当浆料从溢浆口溢出时,对挤压块进行施压,将预留腔体内部的浆料进行挤压,进而进一步对浆料进行密实,保证密实效果。本专利技术中的灌浆溜槽内部设有缓冲结构,利用缓冲结构对浆料进行缓冲,防止浆料在入浆口处堆积造成堵塞现象,保证入浆效率和施工质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俯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中预留腔体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灌浆溜槽的内部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铰接板的俯视图。图中:1、热风炉底部;2、自流平灌浆模板;21、预留槽口;22、预留腔体;23、挤压块;24、调节件;25、转动柄;3、加固钢圈;4、基础;5、灌浆溜槽;51、铰接板;52、缓冲弹簧;53、凸起。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实施例:在某钢铁公司1080m3热风炉施工项目中,需要根据现场实际快速、保质的完成热风炉炉底的灌浆施工,使用本专利技术所提出的一种热风炉炉底与基础之间密实灌浆的操作方法进行施工。参照图1至图5所示,一种热风炉炉底与基础之间密实灌浆的操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测量热风炉外径:根据设计图纸,测设热风炉底部1直径;步骤二、制作自流平灌浆模板:根据测设的热风炉底部1直径,制作自流平灌浆模板2,采用6mm钢板,其长度根据热风炉底部1直径所对应的周长来下料制作,宽度取200mm;随后在钢板沿热风炉底部1的圆周方向上,对称设置两个灌浆料口,一个为入浆口,一个为溢浆口,其中入浆口低于溢浆口的高度;其余部分制作成与热风炉底部1适配的规则圆弧;其中入浆口和溢浆口的高度进行特殊的设计,使得浆料会在热风炉底部1处出现挤压状态,从而消除内部的气体残留,提高密实效果;步骤三、制作灌浆溜槽:灌浆溜槽5采用8#槽钢,截取部分,用于导流自流平灌浆料,浆料通过灌浆溜槽5对浆料进行导向,防止在入浆口处集结,造成堵塞;步骤四、凿毛基础:使用细长铁件,在狭窄的间隙内,在基础4上,沿着自流平灌浆模板2预置的位置,对基础4进行一圈的凿毛作业,为了保证灌浆与基础4的充分密实融合;步骤五、自流平灌浆施工:将自流平灌浆模板2固定在凿毛的槽侧,再把灌浆溜槽5于自流平灌浆模板2的入浆口上方,自流平灌浆料通过灌浆溜槽5源源不断的流入热风炉炉底与基础4之间,待灌浆料从溢浆口溢出,即完成热风炉炉底与基础4之间的密实灌浆施工。其中,自流平灌浆模板2上对称开设有两个预留槽口21,两个预留槽口21处均固定安装有预留腔体22,两个预留腔体22内均上下滑动连接有挤压块23,挤压块23为上大下小的结构,挤压块23相对热风炉底部1的一侧为斜坡面。通过挤压块23下移、其自身的斜坡面对预留腔体22内部的浆料进行施压,迫使其浆料向基础4和热风炉底部1之间区域的浆料进行施压,进一步提高其浆料压实的效果。且挤压块23的特殊结构设计使得浆料凝固后也便于其拆除。其中:预留腔体22的内部设有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第一腔体与挤压块23滑动连接,第二腔体用于存储多余的浆料,第二腔体的体积大于等于挤压块23的体积。首先在浆料进入入浆口处后且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热风炉炉底与基础之间密实灌浆的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步骤一、测量热风炉外径:/n根据设计图纸,测设热风炉底部(1)直径;/n步骤二、制作自流平灌浆模板:/n根据测设的热风炉底部(1)直径,制作自流平灌浆模板(2),采用6mm钢板,其长度根据热风炉底部(1)直径所对应的周长来下料制作,宽度取200mm;随后在钢板沿热风炉底部(1)的圆周方向上,对称设置两个灌浆料口,一个为入浆口,一个为溢浆口;其余部分制作成与热风炉底部(1)适配的规则圆弧;/n步骤三、制作灌浆溜槽:/n灌浆溜槽(5)采用8#槽钢,截取部分,用于导流自流平灌浆料;/n步骤四、凿毛基础:/n使用细长铁件,在狭窄的间隙内,在基础(4)上,沿着自流平灌浆模板(2)预置的位置,对基础(4)进行一圈的凿毛作业,为了保证灌浆与基础(4)的充分密实融合;/n步骤五、自流平灌浆施工:/n将自流平灌浆模板(2)固定在凿毛的槽侧,再把灌浆溜槽(5)于自流平灌浆模板(2)的入浆口上方,自流平灌浆料通过灌浆溜槽(5)源源不断的流入热风炉炉底与基础(4)之间,待灌浆料从溢浆口溢出,即完成热风炉炉底与基础(4)之间的密实灌浆施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风炉炉底与基础之间密实灌浆的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测量热风炉外径:
根据设计图纸,测设热风炉底部(1)直径;
步骤二、制作自流平灌浆模板:
根据测设的热风炉底部(1)直径,制作自流平灌浆模板(2),采用6mm钢板,其长度根据热风炉底部(1)直径所对应的周长来下料制作,宽度取200mm;随后在钢板沿热风炉底部(1)的圆周方向上,对称设置两个灌浆料口,一个为入浆口,一个为溢浆口;其余部分制作成与热风炉底部(1)适配的规则圆弧;
步骤三、制作灌浆溜槽:
灌浆溜槽(5)采用8#槽钢,截取部分,用于导流自流平灌浆料;
步骤四、凿毛基础:
使用细长铁件,在狭窄的间隙内,在基础(4)上,沿着自流平灌浆模板(2)预置的位置,对基础(4)进行一圈的凿毛作业,为了保证灌浆与基础(4)的充分密实融合;
步骤五、自流平灌浆施工:
将自流平灌浆模板(2)固定在凿毛的槽侧,再把灌浆溜槽(5)于自流平灌浆模板(2)的入浆口上方,自流平灌浆料通过灌浆溜槽(5)源源不断的流入热风炉炉底与基础(4)之间,待灌浆料从溢浆口溢出,即完成热风炉炉底与基础(4)之间的密实灌浆施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风炉炉底与基础之间密实灌浆的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自流平灌浆模板(2)上对称开设有两个预留槽口(21),两个所述预留槽口(21)处均固定安装有预留腔体(22),两个所述预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单博龙,胡巍,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