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桥梁支架
本申请涉及桥梁施工
,具体地,涉及一种桥梁支架。
技术介绍
桥梁是架设在江河之上使车辆行人通行的建筑物。图1为桥梁的局部示意图。如图1所示,桥梁一般由上部构造、下部结构等构造物组成;其中,上部结构又称桥跨结构10,是跨越障碍的主要结构,下部结构包括根桩21,承台22和桥跨支承结构23。多根根桩21的顶部通过承台22联接为一体,根桩21设置于土中将承受的荷载传递到地基持力层上,承台22之上固定桥跨支承结构23,其中,桥跨支承结构包括位于桥梁两端的桥台和位于桥梁中间的桥墩。在桥梁施工过程中,通常先将根桩固定于土中;再在多根根桩的顶部建造承台,根桩和承台联接为一体;之后,在承台之上建造桥跨支承结构;最后,建造桥跨结构。由于桥跨结构相对于承台来说较高,无法直接建造,因此需要设置桥梁支架和桥跨结构的支撑结构,在支撑结构之上建造桥跨结构。传统的桥梁支架采用脚手架形式,在每次桥梁施工时都需要针对承台之间的跨度完全重新建造桥梁支架,施工复杂,导致桥梁支架工期长,施工费用较高。因此,桥梁支架面对承台之间的多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桥梁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n主架体,所述主架体是首尾顺次连接的至少三个支撑杆围成的封闭结构,其中,底部支撑杆是用来跨在所述桥梁相邻的两个承台之上的支撑杆;/n所述底部支撑杆的长度能够调整以适应所述承台之间的多种跨度,所述主架体随着所述底部支撑杆的长度调整而改变形状并锁定;其中,所述主架体的顶部用于承载所述桥梁的桥跨结构的支撑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桥梁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架体,所述主架体是首尾顺次连接的至少三个支撑杆围成的封闭结构,其中,底部支撑杆是用来跨在所述桥梁相邻的两个承台之上的支撑杆;
所述底部支撑杆的长度能够调整以适应所述承台之间的多种跨度,所述主架体随着所述底部支撑杆的长度调整而改变形状并锁定;其中,所述主架体的顶部用于承载所述桥梁的桥跨结构的支撑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梁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架体是四个支撑杆围成的梯形结构,其中,侧部支撑杆是与所述底部支撑杆相连的支撑杆,顶部支撑杆是与所述底部支撑杆平行的支撑杆;
所述侧部支撑杆和所述底部支撑杆之间的夹角保持不变,所述顶部支撑杆的长度能够调整,所述侧部支撑杆的长度固定;
所述底部支撑杆的长度调整带动所述顶部支撑杆的长度随之调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梁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架体是四个支撑杆围成的梯形结构,其中,侧部支撑杆是与所述底部支撑杆相连的支撑杆,顶部支撑杆是与所述底部支撑杆平行的支撑杆;
所述侧部支撑杆和所述底部支撑杆之间的夹角保持不变,所述侧部支撑杆和所述顶部支撑杆的长度能够调整;所述侧部支撑杆的长度调整带动所述顶部支撑杆的长度随之调整,进而带动所述主架体的高度变化。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桥梁支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高度调节装置,用来固定在所述承台之上;所述底部支撑杆固定在所述高度调节装置之上;
所述高度调节装置和所述主架体的高度之和以适应所述底部支撑杆到所述桥梁的桥跨结构之间的多种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桥梁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架体围成等腰梯形结构,两个所述侧部支撑杆的长度保持相等。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桥梁支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两个对称设置的加固支撑杆,所述加固支撑杆的长度固定,所述加固支撑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顶部支撑杆和所述侧部支撑杆的连接处,以及两个所述底部支撑杆的中间位置通过带锁转功能的转动连接件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桥梁支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两个对称设置的立柱;所述立柱的长度固定,所述立柱固定在所述底部支撑杆和所述侧部支撑杆的连接处,且所述立柱的上端面和所述顶部支撑杆的上表面高度一致;
其中,所述立柱的上端面和所述顶部支撑杆用于共同承载所述桥跨结构的支撑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桥梁支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两个对称设置的加固支撑杆,所述加固支撑杆的长度能够调整,所述加固支撑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顶部支撑杆和所述侧部支撑杆的连接处,以及所述底部支撑杆的中间位置通过带锁转功能的转动连接件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桥梁支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两个对称设置的立柱,所述立柱的长度能够调整;所述立柱固定在所述底部支撑杆和所述侧部支撑杆的连接处;
其中,所述立柱的上端面和所述顶部支撑杆用于共同承载所述桥梁的桥跨结构的支撑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7或9所述的桥梁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支撑杆由两个底部子支撑杆顺次固定连接形成,所述底部子支撑杆的长度能够调整,两个所述底部子支撑杆的长度保持相等。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桥梁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子支撑杆由单元杆顺次固定连接形成,每个所述单元杆的尺寸一致;
根据所述桥梁的桥跨支承结构之间的跨度,调整所述底部子支撑杆中的单元杆的数量,以实现所述底部支撑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少宏,梁志新,罗九林,朵君泰,田圆圆,郭亚娟,罗红春,张润泽,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