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部可通行非机动车的桥梁风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73847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9:15
一种内部可通行非机动车的桥梁风嘴结构,包括外侧钢板、横隔板、包括行车面板,横隔板上设有全桥贯通的孔洞,行车面板设置于孔洞内的下部,实现通行非机动车的功能;风嘴的外侧钢板形状与常规钢箱梁风嘴一致,可使主梁断面保持流线外型,保证大跨度桥梁抗风稳定性能要求;外侧钢板的上钢板设置封闭透明窗格,保证采光,下钢板设置半开启透明窗格和封闭透明窗格,保证采光和通风。本发明专利技术将非机动车道布置在风嘴内部,相比位于桥面的情况,可有效减小桥梁断面总宽度和非机动车道路面标高,优化了非机动车道纵断面,对于桥下净空要求较高的跨路、跨江大跨度桥梁,可在实现非机动车骑行交通功能的同时减小桥梁总长度,具有较好的经济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部可通行非机动车的桥梁风嘴结构
本专利技术属于桥梁
,具体涉及一种内部可通行非机动车的桥梁风嘴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人为本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非机动车随桥过路、过江成了一些桥梁方案设计中必须考虑的问题,特别是一些城市桥梁,非机动车过江的需求比较强烈。然而跨路、跨江的大跨度桥梁的桥下净空要求一般较高,非机动车骑行的纵坡要求也比较高,实现非机动车全线骑行功能的代价很大,有时甚至无法实现,只能退而求其次实现部分路段骑行。在保证非机动车全线骑行过路、过江问题上,已有一些桥梁做出了尝试,其中宁波中兴大桥是相对比较成功的案例。宁波中兴大桥为矮塔斜拉桥,主梁为钢箱梁。常规的钢箱梁挑臂均设于主梁结构顶面,中兴大桥不仅在顶面设置了挑臂用于机动车通行,还在底面增设了挑臂用于非机动车通行。由于非机动车通道位于主梁底面,其路面标高降低了大约一个梁高,减小了爬坡高度,为非机动车骑行过江创造了良好条件。中兴大桥采用的这种顶底面均设置挑臂的布置方式也有其局限性,下挑臂的设置使得主梁断面成为钝体断面,结构抗风稳定性能较差,只能适用于跨度较小的桥梁结构或体系刚度较大的桥型。当跨度进一步增大,或者采用体系刚度较小的桥型时,如大跨径或超大跨径悬索桥,中兴大桥这种结构布置方式将难以满足抗风稳定性能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必须构思另外一种既能够有效降低非机动车道的路面标高,又具备良好抗风稳定性能的桥梁结构布置方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内部可通行非机动车的桥梁风嘴结构,在方便非机动车骑行过江的同时使主梁断面保持良好的流线外型,保证大跨度桥梁抗风稳定性能要求。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内部可通行非机动车的桥梁风嘴结构,包括外侧钢板、横隔板、包括行车面板,所述横隔板上设有全桥贯通的孔洞,所述行车面板设置于孔洞的下部,实现通行非机动车的功能。进一步地,所述外侧钢板包括上钢板、下钢板、顶钢板、底钢板、上钢板纵向加劲肋、下钢板纵向加劲肋、顶钢板纵向加劲肋、底钢板纵向加劲肋,上钢板、下钢板、顶钢板、底钢板围成风嘴的外立面,上钢板和下钢板均相对桥梁的横桥向倾斜设置,上钢板的下侧边和下钢板的上侧边连接,上钢板和下钢板之间的夹角为60~90°,顶钢板的一侧边与上钢板的上侧边连接,底钢板的一侧边与下钢板的下侧边连接。更进一步地,所述上钢板和下钢板上均沿桥梁顺桥向分布有多个窗格开孔,上钢板上的窗格开孔中设有封闭透明窗格,下钢板上的窗格开孔中设有封闭透明窗格和半开启透明窗格。所述上钢板和下钢板的内侧面上均设有与多个窗格开孔相对应的多个窗格环向加劲肋,每个窗格环向加劲肋环绕相对应的窗格开孔设置。所述半开启透明窗格朝风嘴内部开启,并通过限位装置限制和固定开启角度。所述半开启透明窗格的开启角度范围为15~45°。所述封闭透明窗格和半开启透明窗格均为亚克力窗格。所述上钢板上的封闭透明窗格和上钢板的窗格面积比为30%,所述下钢板上的封闭透明窗格和下钢板的窗格面积比为15%,所述下钢板上的半开启透明窗格和下钢板的窗格面积比为15%。进一步地,所述横隔板包括横隔板腹板、环向加劲肋,横隔板腹板上设有孔洞,孔洞沿边设有环向加劲肋。进一步地,所述行车面板包括结构层、铺装层、行车道栏杆,结构层安装于横隔板的环向加劲肋底部,铺装层设置于结构层上面,结构层上横桥向两侧立有行车道栏杆。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桥梁风嘴结构可应用于钢箱主梁的两侧,风嘴的外侧钢板的形状与常规钢箱梁风嘴一致,可以使主梁断面保持流线外型,保证大跨度桥梁抗风稳定性能要求;将非机动车道布置在风嘴内部,相比位于桥面的情况,可有效减小桥梁断面总宽度,而且由于非机动车道的行车面板靠近底部布置,非机动车道路面标高可降低约一个主梁高度,优化了非机动车道纵断面,对于桥下净空要求较高的跨路、跨江大跨度桥梁,可在实现非机动车骑行交通功能的同时减小桥梁总长度,具有较好的经济性能。另外,在风嘴的外侧钢板上开孔,并安装封闭透明窗格和半开启透明窗格,可有效改善风嘴内部非机动车道的行车环境,而且窗格面积比处于合适范围,可使窗格在满足强度、刚度、稳定性要求的前提下,将采光和通风功能发挥到最优。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去掉封闭透明窗格和半开启透明窗格后的断面示意图。图3为图1中B-B的断面示意图,示出了行车面板的主要安装结构。图4为图1中A-A的断面示意图,示出了封闭透明窗格和半开启透明窗格的布置结构。图5为本专利技术应用于桥梁上的桥面布置示意图。图中部件标号如下:1外侧钢板101上钢板102下钢板103顶钢板104底钢板105上钢板纵向加劲肋106下钢板纵向加劲肋107顶钢板纵向加劲肋108底钢板纵向加劲肋109窗格环向加劲肋2横隔板201横隔板腹板202环向加劲肋3行车面板301结构层3011自攻钉3012橡胶垫块302铺装层303行车道栏杆4封闭透明窗格5半开启透明窗格6钢箱主梁。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清楚地理解如何实践本专利技术。尽管结合其优选的具体实施方案描述了本专利技术,但这些实施方案只是阐述,而不是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参见图1至图4,一种内部可通行非机动车的桥梁风嘴结构,包括外侧钢板1、横隔板2、行车面板3、封闭透明窗格4、半开启透明窗格5。参见图1和图2,所述外侧钢板1包括上钢板101、下钢板102、顶钢板103、底钢板104、上钢板纵向加劲肋105、下钢板纵向加劲肋106、顶钢板纵向加劲肋107、底钢板纵向加劲肋108、窗格环向加劲肋109。上钢板101和下钢板102均相对桥梁的横桥向倾斜设置,上钢板101的下侧边和下钢板102的上侧边焊接连接,顶钢板103的一侧边与上钢板101的上侧边焊接连接,底钢板104的一侧边与下钢板102的下侧边焊接连接,顶钢板103和底钢板104的另一侧边分别与钢箱主梁6的顶板和底板焊接连接。上钢板101、下钢板102、顶钢板103、底钢板104围成的风嘴形状与常规钢箱梁风嘴一致,上钢板101和下钢板102之间的夹角范围为60~90°,使主梁断面保持流线外型,以满足桥梁抗风稳定性能要求,本实施例中,上钢板101和下钢板102之间的夹角为85.3°。上钢板101、下钢板102、顶钢板103、底钢板104的内侧面上分别焊接连接有多个上钢板纵向加劲肋105、多个下钢板纵向加劲肋106、多个顶钢板纵向加劲肋107、多个底钢板纵向加劲肋108,可以保证风嘴在参与主梁总体受力时外侧钢板1的稳定性能。上钢板101和下钢板102上均沿桥梁顺桥向等间距分布有多个窗格开孔,上钢板101和下钢板102的内侧面上均焊接连接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部可通行非机动车的桥梁风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侧钢板、横隔板、包括行车面板,所述横隔板上设有全桥贯通的孔洞,所述行车面板设置于孔洞的下部,实现通行非机动车的功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部可通行非机动车的桥梁风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侧钢板、横隔板、包括行车面板,所述横隔板上设有全桥贯通的孔洞,所述行车面板设置于孔洞的下部,实现通行非机动车的功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部可通行非机动车的桥梁风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钢板包括上钢板、下钢板、顶钢板、底钢板、上钢板纵向加劲肋、下钢板纵向加劲肋、顶钢板纵向加劲肋、底钢板纵向加劲肋,上钢板、下钢板、顶钢板、底钢板围成风嘴的外立面,上钢板和下钢板均相对桥梁的横桥向倾斜设置,上钢板的下侧边和下钢板的上侧边连接,上钢板和下钢板之间的夹角为60~90°,顶钢板的一侧边与上钢板的上侧边连接,底钢板的一侧边与下钢板的下侧边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部可通行非机动车的桥梁风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钢板和下钢板上均沿桥梁顺桥向分布有多个窗格开孔,上钢板上的窗格开孔中设有封闭透明窗格,下钢板上的窗格开孔中设有封闭透明窗格和半开启透明窗格。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部可通行非机动车的桥梁风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钢板和下钢板的内侧面上均设有与多个窗格开孔相对应的多个窗格环向加劲肋,每个窗格环向加劲肋环绕相对应的窗格开孔设置。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小洁顾民杰王青桥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政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