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编织线的涂层方法及生产线技术

技术编号:2647370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9:14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编织线的涂层方法及生产线,包括步骤:对所述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编织线进行至少两次清洗,第一次清洗液为无水乙醇,第二次清洗液为蒸馏水;对清洗后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编织线进行第一次烘干;对烘干后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编织线进行表面涂层的涂覆;对涂覆后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编织线进行第二次烘干;对烘干后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编织线进行卷绕。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对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编织线进行醇洗,去除原丝生产过程中残留的溶剂,提高纤维在上色过程中的均匀性,减少色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编织线的涂层方法及生产线
本专利技术一般涉及单丝领域,尤其涉及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编织线的涂层方法及生产线。
技术介绍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0万~600万,具有高强度高模量特性,而且耐紫外线辐射、耐化学腐蚀,其编织线被广泛应用在深海捕鱼和安全防护等领域。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是由非极性的亚甲基形成的线性长链,纤维表面呈化学惰性,很难与其他树脂形成化学键合,容易剥离,且染色性能差。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编织线的涂层方法及生产线。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编织线的涂层方法,包括步骤:S1:对所述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编织线进行至少两次清洗,第一次清洗液为无水乙醇,第二次清洗液为蒸馏水;S2:对清洗后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编织线进行第一次烘干;S3:对烘干后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编织线进行表面涂层的涂覆;S4:对涂覆后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编织线进行第二次烘干;S5:对烘干后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编织线进行卷绕。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编织线涂层处理生产线,用于实施上述涂层方法,包括顺次设置的至少两个洗涤槽,用于对所述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编织线进行清洗,第一个所述洗涤槽放置无水乙醇,第二个所述洗涤槽放置蒸馏水;两个所述洗涤槽后设有第一烘箱,所述第一烘箱后设有涂覆槽,所述涂覆槽内放置涂覆溶液,用于对清洗后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编织线进行镀膜处理;所述涂覆槽后设有第二烘箱,所述第二烘箱后设有卷绕装置。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对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编织线进行醇洗,去除原丝生产过程中残留的溶剂,提高纤维在上色过程中的均匀性,减少色差。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实施例中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编织线的涂层方法;图2为本实施例中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编织线处理生产线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专利技术,而非对该专利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专利技术相关的部分。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请参考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编织线的涂层方法,包括步骤:S1:对所述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编织线进行至少两次清洗,第一次清洗液为无水乙醇,第二次清洗液为蒸馏水;S2:对清洗后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编织线进行第一次烘干;S3:对烘干后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编织线进行表面涂层的涂覆;S4:对涂覆后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编织线进行第二次烘干;S5:对烘干后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编织线进行卷绕。本实施例提供的涂层方法中首先对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编织线进行醇洗前处理,该编织线制备过程中会有溶剂残留,主要为十氢萘,通过使用无水乙醇对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编织线进行清洗,优选的采用98%的无水乙醇进行清洗,能够去除原丝残留的溶剂,能够使得后续表面涂层的涂覆更加均匀,减少色差。进一步的,所述涂覆溶液由以下质量份的组分组成:15~40尼龙基树脂、30~50甲酸、5.35~5.0稀释剂、0.5~1.0色浆、0.5~2.0钛酸酯偶联剂和0.5~2.0平滑剂。本实施例中采用上述组分的材料进行涂覆溶液的设置,其中通过优化涂覆槽中涂覆液的配方,一方面加入钛酸酯偶联剂,溶液不仅色浆分散均匀,且使编织线纤维惰性表面层活化,提高上色后的色牢度;另一方面,尼龙基树脂在编织线的表面形成一层树脂膜,提高了编织线的硬度以及表面的光滑度,使得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编织线的切水速度提高。进一步的,第一次对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编织线进行超声波清洗。本实施例中首先对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编织线进行两次清洗,第一步的醇洗能够去除原丝残留的容易,便于后续上色步骤,第二步的水洗能够洗涤上一步的乙醇溶剂,其中两次洗涤采用超声波进行清洗,使得对聚乙烯编织线的清洗效果更好,具有更快的清洗速度。进一步的,所述钛酸酯偶联剂为焦磷酸型钛酸酯偶联剂,所述平滑剂为改性丙烯酸酯型平滑剂。本实施例中采用焦磷酸型钛酸酯偶联剂和改性丙烯酸酯型平滑剂作为涂层的组分,进一步的,可以选择以下组分的涂层溶液,20尼龙基树脂、35甲酸、5.2稀释剂、0.8色浆、1.2钛酸酯偶联剂和1.5平滑剂.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次烘干和所述第二次烘干的烘箱温度均为70-95℃。本实施例中在对聚乙烯编织线进行清洗后需要进行干燥,涂覆溶液后还需要进行干燥,将两次干燥温度均设置为70-95℃,优选的采用90℃的温度进行干燥,不仅能够快速对编织线进行干燥,在后续的卷绕速度下能够充分对涂层好的编织线进行充分干燥,并且不影响编织线的质量。进一步的,所述卷绕速度为10-30m/min。本实施例中对编织线进行卷绕,该编织线顺次进行洗涤,烘干,涂层,烘干后进行卷绕,该卷绕速度不能过快,过快会使得编织线清洗或者烘干或者涂层涂覆等步骤反应不充分,影响该聚乙烯编织线涂层的效果;该卷绕速度也不宜过慢,卷绕太慢聚乙烯编织线涂覆效率低下,浪费资源和时间,本实施例中设置10-30m/min的卷绕速度,优选的为20m/min,能保证前面的每一个步骤充分反应,保证该涂覆的效果。本实施例通过对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编织线进行醇洗,去除原丝生产过程中残留的溶剂,提高纤维在上色过程中的均匀性,减少色差。进一步通过优化涂覆溶液的配方,其中加入钛酸酯偶联剂,提高上色后的色牢度,同时尼龙树脂在编织线表面形成一层树脂膜,提高了编织线的硬挺度及表面的光滑度,使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编织线的切水速度提高。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编织线涂层处理生产线,用于实施上述方法,包括顺次设置的至少两个洗涤槽1、2,用于对所述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编织线进行清洗,第一个所述洗涤槽1放置无水乙醇,第二个所述洗涤槽2放置蒸馏水;两个所述洗涤槽后设有第一烘箱3,所述第一烘箱3后设有涂覆槽4,所述涂覆槽4内放置涂覆溶液,用于对清洗后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编织线进行镀膜处理;所述涂覆槽4后设有第二烘箱5,所述第二烘箱5后设有卷绕装置6。本实施例中的生产线将上述装置顺次排列,聚乙烯编织线只需要按照一定的速度顺次通过各个反应装置即可,最后的卷绕装置对编织线进行卷绕,控制该卷绕装置的卷绕速度控制前面的反应速度,保证充分反应。进一步的,所述洗涤槽和所述涂覆槽内均设有辊子,所述洗涤槽和所述涂覆槽内的溶液均没过所述辊子设置,所述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编织线绕过所述辊子设置。本实施例中各个槽内放置有不同功能的溶液,溶液没过辊子,并且编织线绕过辊子,使得编织线与每个槽内的溶液充分接触,充分反应,保证涂层涂覆的效果。...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编织线的涂层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nS1:对所述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编织线进行至少两次清洗,第一次清洗液为无水乙醇,第二次清洗液为蒸馏水;/nS2:对清洗后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编织线进行第一次烘干;/nS3:对烘干后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编织线进行表面涂层的涂覆;/nS4:对涂覆后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编织线进行第二次烘干;/nS5:对烘干后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编织线进行卷绕。/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编织线的涂层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S1:对所述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编织线进行至少两次清洗,第一次清洗液为无水乙醇,第二次清洗液为蒸馏水;
S2:对清洗后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编织线进行第一次烘干;
S3:对烘干后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编织线进行表面涂层的涂覆;
S4:对涂覆后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编织线进行第二次烘干;
S5:对烘干后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编织线进行卷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编织线的涂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涂覆溶液由以下质量份的组分组成:15~40尼龙基树脂、30~50甲酸、5.0~5.35稀释剂、0.5~1.0色浆、0.5~2.0钛酸酯偶联剂和0.5~2.0平滑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编织线的涂层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次对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编织线进行超声波清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编织线的涂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钛酸酯偶联剂为焦磷酸型钛酸酯偶联剂,所述平滑剂为改性丙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海燕邵小群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新帝克单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