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针距调节机构,属于缝纫机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针距调节机构容易因为电机转动超范围而引起撞击事故导致可靠性不足等问题。本针距调节机构,安装在缝纫机的机壳上,机壳上穿设有送料轴,针距调节机构包括摆动板座、电机和套装在送料轴上可转动的轴套,轴套上固定有第一曲柄以及与摆动板座传动连接的第二曲柄,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能够进行全圆周转动的旋转件,旋转件上偏心设置有驱动凸柱,第一曲柄上设置有呈条状的驱动孔,驱动凸柱插入到驱动孔内并能够作用在驱动孔的孔壁面上使第一曲柄绕送料轴转动,驱动孔的孔壁面包括能够与驱动凸柱抵靠且向外凹陷的减摆面。本针距调节机构提高了运行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针距调节机构
本专利技术属于缝纫机
,涉及一种针距调节机构。
技术介绍
缝纫机是通过缝线将缝料缝合的机器。缝纫机包括针杆机构、挑线机构、送料机构、勾线机构、压紧机构、抬压脚机构、针距调节机构、剪线机构等,随着自动化的发展,这些机构逐渐改进并配置驱动件,驱动件包括电机、电磁铁、气缸和油缸等,其中电机是用于驱动零部件转动的最常用驱动件。中国专利文献资料公开的一种缝纫机的针距变换机构[申请号:CN201320577992.5;公告号:203513991U],包括抬牙轴、送料轴和摆动板座,送料轴上固连有送布曲柄,抬牙轴上固连有送布偏心轮并在送布偏心轮上套接有送布连杆,摆动板座铰接在缝纫机的机壳上,在摆动板座内设置有使送布连杆能带动送布曲柄摆动的摆动板组件,送布连杆通过摆动板组件与送布曲柄相连,机壳上还固设有电机并转动连接有送布变换轴,送布变换轴通过传动结构与电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在送布变换轴上固连有针距变换曲柄,针距变换曲柄与摆动板座之间连接有使两者能一起摆动的调节连杆。针距变换机构中将针距调节到正值时缝纫机实现正缝,将针距调节到负值时缝纫机实现倒缝。上述的针距变换机构中,传动结构包括同步带轮一和同步带轮二,同步带轮一固连在电机的输出轴上,同步带轮二固定套设在送布变换轴上,同步带轮一和同步带轮二之间连接有同步带。或者传动结构包括联轴器,联轴器的一端连接电机的输出轴,联轴器的另一端连接送布变换轴。理论上电机可以转动一周带动摆动板座摆动,电机转动一周时会驱动针距变换曲柄转动一周,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针距变换曲柄在转动一周过程中会与其他零部件发生干涉,只能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转动,因此电机往往不需要转动一周,在使用时通常会对电机的转动角度进行限制来保证机构的正常运行。然而在机构运动的过程中,如果限制电机转动角度的装置发生了故障,电机转动容易超过允许的范围,从而引起撞击事故,导致缝纫机停机维修,从而影响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针距调节机构,解决了现有针距调节机构容易因为电机转动超范围而引起撞击事故导致可靠性不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针距调节机构,安装在缝纫机的机壳上,所述机壳上穿设有送料轴,针距调节机构包括铰接在机壳上的摆动板座以及能够驱动摆动板座摆动的电机,其特征在于,针距调节机构还包括套装在送料轴上可转动的轴套,所述轴套上固定有第一曲柄以及与摆动板座传动连接的第二曲柄,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能够进行全圆周转动的旋转件,所述旋转件上偏心设置有驱动凸柱,所述第一曲柄上设置有呈条状的驱动孔,所述驱动凸柱插入到驱动孔内并能够作用在驱动孔的孔壁面上使第一曲柄绕送料轴转动,所述驱动孔的孔壁面包括能够与驱动凸柱抵靠且向外凹陷的减摆面。旋转件能够进行全圆周转动,即电机能够进行全圆周转动。电机转动一周时,驱动凸柱随旋转件绕电机输出轴转动一周,由于驱动凸柱位于驱动孔内,根据机械原理,驱动凸柱作用在驱动孔的孔壁面上能够驱动第一曲柄绕送料轴摆动一次,第二曲柄则同步绕送料轴摆动一次。由于减摆面向外凹陷,相比于没有设置减摆面时的平面或者向内凸的凸出面,第一曲柄和第二曲柄的摆动角度可以控制在更小的范围,从而避免第一曲柄和第二曲柄与其他零部件发生撞击事故,保证电机转动一周时第一曲柄和第二曲柄均不会发生撞击事故。由于是通过驱动凸柱与第一曲柄上驱动孔的配合来实现第一曲柄和第二曲柄摆动角度的限制,而不是对电机的转动角度进行限制,从根本上解决了电机转动角度会超范围的问题,从而避免了因为电机转动超范围而引起的撞击事故,提高了针距调节机构运行的可靠性。而且由于轴套套装在送料轴上,即第一曲柄和第二曲柄被定位安装在送料轴上,一方面通过送料轴对第一曲柄和第二曲柄进行支撑和定位,避免第一曲柄和第二曲柄与送料轴发生撞击,同时使第一曲柄和第二曲柄定位准确且转动稳定,保证了机构设计运行轨迹与实际运行轨迹的一致性,从而提高针距调节机构工作的可靠性,另一方面还能够减少轴套占用的缝纫机内部空间,使缝纫机各机构有序紧凑的形成一个整体。另外,驱动凸柱插入到驱动孔内进行配合,增加了旋转件与第一曲柄之间在送料轴方向上的重叠部分,电机转动一周时,相比于其他传动结构,旋转件和第一曲柄在缝纫机中占用的运动空间比较小,减少了旋转件和第一曲柄与其他零部件发生干涉的可能性,有利于提高针距调节机构运行的可靠性。在上述的针距调节机构中,所述驱动孔的孔壁面上在最靠近轴套处设置有让位槽,所述让位槽的两侧壁面平行设置并能够同时与驱动凸柱贴靠,当驱动凸柱与让位槽的两侧壁面同时贴靠时驱动凸柱与让位槽的底面之间具有间隙。让位槽的两侧壁面平行,且驱动凸柱与让位槽的两侧壁面同时贴靠时驱动凸柱与让位槽的底面之间具有间隙,使让位槽具有让位作用,避免驱动凸柱在最靠近轴套处因为驱动凸柱与驱动孔的孔壁面之间产生过盈结构而导致驱动凸柱卡住,使驱动凸柱在驱动孔内顺畅运动;同时由于让位槽的两侧壁面平行设置并能够同时与驱动凸柱贴靠,使驱动凸柱在让位槽内能够平稳过渡,避免了驱动凸柱因为抵靠处发生突变而引起第一曲柄摆动的突变,即避免了针距在调节过程中发生突变,使针距调节机构在调节针距时运行平稳顺畅,有利于提高针距调节机构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并保证了针距调节的准确性。在上述的针距调节机构中,所述减摆面与让位槽的侧壁面相连,且减摆面与让位槽的侧壁面之间设置有圆弧过渡面。圆弧过渡面使驱动凸柱在减摆面与让位槽的侧壁面之间过渡平稳,使针距调节机构在调节针距时稳定进行,避免针距发生突变,有利于提高针距调节机构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并保证了针距调节的准确性。在上述的针距调节机构中,所述减摆面呈圆弧状,当驱动凸柱抵靠在减摆面上时所述减摆面的圆心与电机输出轴的旋转中心保持同心状态。上述减摆面的设置使驱动凸柱作用在减摆面上不能够驱动第一曲柄和第二曲柄绕送料轴转动,即电机的转动在驱动凸柱作用于减摆面时不再传递到第一曲柄上,因此,如果针距调节机构在使用过程中仍然要用到电机角度的限制,设置上述的减摆面后,即使发生了电机转动角度超范围的情况,电机的转动也不会发生传递,从而能够避免电机转动角度超范围而引起撞击事故的发生,提高了针距调节机构运行的可靠性。而且还可以利用上述的减摆面结构配合缝纫机的其他动作,比如在驱动凸柱作用在减摆面上时进行剪线或者抬压脚,能够提高缝纫机中各个机构的配合使用。在上述的针距调节机构中,所述第一曲柄上具有与送料轴的中心轴线垂直的假想对称轴线,所述让位槽关于假想对称轴线对称设置,所述减摆面有两个并关于假想对称轴线对称设置,所述圆弧过渡面有两个并关于假想对称轴线对称设置。驱动孔孔壁面关于假想对称轴线对称设置后,驱动凸柱作用于驱动孔孔壁面上产生的第一曲柄的摆动角度也是关于假想对称轴线对称分布,方便针距调节机构进行针距调节。在上述的针距调节机构中,所述驱动孔的孔壁面上在最远离轴套处设置有避让槽或者贯穿开口,在旋转件旋转一周的过程中所述驱动凸柱始终不与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针距调节机构,安装在缝纫机的机壳(1)上,所述机壳(1)上穿设有送料轴(2),针距调节机构包括铰接在机壳(1)上的摆动板座(4)以及能够驱动摆动板座(4)摆动的电机(3),其特征在于,针距调节机构还包括套装在送料轴(2)上可转动的轴套(6),所述轴套(6)上固定有第一曲柄(7)以及与摆动板座(4)传动连接的第二曲柄(9),所述电机(3)的输出轴(3a)上固定连接有能够进行全圆周转动的旋转件(5),所述旋转件(5)上偏心设置有驱动凸柱(5a),所述第一曲柄(7)上设置有呈条状的驱动孔(7a),所述驱动凸柱(5a)插入到驱动孔(7a)内并能够作用在驱动孔(7a)的孔壁面上使第一曲柄(7)绕送料轴(2)转动,所述驱动孔(7a)的孔壁面包括能够与驱动凸柱(5a)抵靠且向外凹陷的减摆面(7b)。/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针距调节机构,安装在缝纫机的机壳(1)上,所述机壳(1)上穿设有送料轴(2),针距调节机构包括铰接在机壳(1)上的摆动板座(4)以及能够驱动摆动板座(4)摆动的电机(3),其特征在于,针距调节机构还包括套装在送料轴(2)上可转动的轴套(6),所述轴套(6)上固定有第一曲柄(7)以及与摆动板座(4)传动连接的第二曲柄(9),所述电机(3)的输出轴(3a)上固定连接有能够进行全圆周转动的旋转件(5),所述旋转件(5)上偏心设置有驱动凸柱(5a),所述第一曲柄(7)上设置有呈条状的驱动孔(7a),所述驱动凸柱(5a)插入到驱动孔(7a)内并能够作用在驱动孔(7a)的孔壁面上使第一曲柄(7)绕送料轴(2)转动,所述驱动孔(7a)的孔壁面包括能够与驱动凸柱(5a)抵靠且向外凹陷的减摆面(7b)。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距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孔(7a)的孔壁面上在最靠近轴套(6)处设置有让位槽(7c),所述让位槽(7c)的两侧壁面平行设置并能够同时与驱动凸柱(5a)贴靠,当驱动凸柱(5a)与让位槽(7c)的两侧壁面同时贴靠时驱动凸柱(5a)与让位槽(7c)的底面之间具有间隙(1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针距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摆面(7b)与让位槽(7c)的侧壁面相连,且减摆面(7b)与让位槽(7c)的侧壁面之间设置有圆弧过渡面(7d)。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距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摆面(7b)呈圆弧状,当驱动凸柱(5a)抵靠在减摆面(7b)上时所述减摆面(7b)的圆心与电机(3)输出轴(3a)的旋转中心保持同心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针距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曲柄(7)上具有与送料轴(2)的中心轴线垂直的假想对称轴线(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质彬,刘冰,刘霖,林云山,
申请(专利权)人:琦星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