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长骨表面软组织的清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473048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9: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长骨表面软组织的清理装置,包括圆柱壳体、环状刮刀和多个固定螺栓,圆柱壳体由两个互相合拢的半圆壳组成,两个半圆壳的一端通过铰链连接,另一端通过卡扣连接,圆柱壳体上设有长条孔和多个螺纹孔,长条孔在圆柱壳体的外壁上沿着圆柱壳体轴向设置,固定螺栓穿过螺纹孔,环状刮刀包括互相连接长条手柄和弧形刀片组,弧形刀片组位于圆柱壳体内,弧形刀片组包括多个弧形刀片,多个弧形刀片依次通过铰链连接,位于弧形刀片组两端的弧形刀片通过卡扣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显著提高了清理的便捷程度,缩短操作时间,降低污染风险,同时环状刮刀更为贴合骨面,提高清理效率的同时也避免破坏骨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长骨表面软组织的清理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生物实验器械,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长骨表面软组织的清理装置。
技术介绍
在生物学实验中,经常使用原代细胞进行培养、药物干预、基因抑制等实验,其中动物的原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较强的多向分化潜能,更是十分重要的细胞来源。通常利用兔子、大鼠或小鼠的股骨和胫骨取原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目前常用的做法是:在酒精中浸泡消毒5min;无菌操作分离胫骨和股骨,剔除表面的肌肉等软组织,PBS反复冲洗后置于α-MEM培养基;分别剪去胫骨和股骨的上下两端干骺端,冲洗骨髓腔;吹打培养皿内骨髓冲洗液,消除细胞团;离心、弃上清,加入α-MEM全完培养基重新悬浮细胞并接种于细胞培养皿中,放置于37℃、5%CO2的恒温培养箱中培养。在上述步骤中,无菌操作分离股骨和胫骨十分重要,需要将骨质表面的肌肉、组织等分离干净,避免在原代干细胞中混入其他杂质细胞,影响后续实验。目前该步骤均采用人工分离的方法,具体而言,操作者一手使用止血钳拿住骨,另一手使用剪刀仔细分离软组织。由此带来的问题是:1、使用剪刀操作不便,操作时间延长,容易对操作造成污染;2、把持不牢导致骨掉在桌面上,影响无菌;3、剪刀容易伤到骨质,导致实验失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用于长骨表面软组织的清理装置,实现长骨上软组织的快速高效清理。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用于长骨表面软组织的清理装置,包括圆柱壳体、环状刮刀和多个固定螺栓,所述圆柱壳体由两个互相合拢的半圆壳组成,两个半圆壳的一端通过铰链连接,另一端通过卡扣连接,所述圆柱壳体上设有长条孔和多个螺纹孔,长条孔在圆柱壳体的外壁上沿着圆柱壳体轴向设置,所述固定螺栓穿过螺纹孔,所述环状刮刀包括互相连接长条手柄和弧形刀片组,所述弧形刀片组位于圆柱壳体内,所述长条手柄从内向外穿出长条孔,所述弧形刀片组包括多个弧形刀片,多个弧形刀片依次通过铰链连接,位于弧形刀片组两端的弧形刀片通过卡扣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弧形刀片组的最外圈直径比圆柱壳体内壁直径小0.3~0.5cm。进一步地,所述固定螺栓位于圆柱壳体内的一端设有缓冲垫,位于圆柱壳体外的一端设有旋钮。进一步地,所述螺纹孔在圆柱壳体中央的同一水平面上均匀分布。进一步地,圆柱壳体上至少分布有两个螺纹孔。进一步地,包括两个环状刮刀,所述圆柱壳体上设有两个长条孔,并且两个长条孔沿着圆柱壳体轴向共线设置,分别位于螺纹孔所处水平面的上下两侧,每个环状刮刀对应连接一个长条孔。进一步地,所述的弧形刀片的截面为水滴型,其尖端指向圆心。进一步地,所述的圆柱壳体上设有把手。进一步地,所述的圆柱壳体为透明壳体。进一步地,所述弧形刀片组的内圈直径为0.5~2c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通过圆柱壳体和固定螺栓进行长骨的快速固定,然后通过环状刮刀高效地清理骨表面软组织,显著提高了清理的便捷程度,缩短操作时间,降低污染风险,同时环状刮刀更为贴合骨面,提高清理效率的同时也避免破坏骨质。2、圆柱壳体上设有把手,便于操作人员的单手握持,进行后续操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侧视立体示意图。图2为圆柱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环状刮刀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弧形刀片的截面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俯视立体示意图。附图标记:1、圆柱壳体,1a、半圆壳,11、长条孔,12、螺纹孔,13、把手,2、环状刮刀,21、长条手柄,22、弧形刀片,3、固定螺栓,4、长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以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长骨表面软组织的清理装置,包括圆柱壳体1、环状刮刀2和多个固定螺栓3。圆柱壳体1由两个互相合拢的半圆壳1a组成,两个半圆壳1a的一端通过铰链连接,另一端通过卡扣连接。由此圆柱壳体1打开卡扣后即可进行对半开合,实现环状刮刀2和长骨4的放入。在圆柱壳体1上设有长条孔11和多个螺纹孔12。长条孔11在圆柱壳体1的外壁上沿着圆柱壳体1轴向设置,固定螺栓3穿过螺纹孔12。螺纹孔12一般情况下可以沿着圆柱壳体1中央的同一水平面上均匀分布,设置至少两个螺纹孔12,使得固定螺栓3穿过螺纹孔12固定住内部的长骨4。本实施例中优选采用三个螺纹孔12和三个固定螺栓3。长条孔11在圆柱壳体1的外壁上沿着圆柱壳体1轴向设置,本实施例设有两个长条孔11,并且两个长条孔11沿着圆柱壳体1轴向共线设置,并且位于螺纹孔12所处水平面的上下两侧。固定螺栓3位于圆柱壳体1内的一端设有缓冲垫,避免对长骨4压力过大;位于圆柱壳体1外的一端设有旋钮,进一步提高操作便利性。在圆柱壳体1上还设有把手13,把手13上设有防滑花纹,便于操作人员的单手握持。圆柱壳体1为透明壳体,可采用塑料材质,便于操作人员观察和进行操作。如图3所示,每个环状刮刀2包括互相连接长条手柄21和弧形刀片组。弧形刀片组一般包括多个弧形刀片22,弧形刀片22依次通过铰链连接,位于两端的弧形刀片22通过卡扣连接。本实施例中,环状刮刀2优选采用两段弧形刀片22,实现长骨4的放入。环状刮刀2位于圆柱壳体1内,长条手柄21从内向外穿出长条孔11。本实施例中两个环状刮刀2一一对应连接两个长条孔11,以便进行长骨4的上下两端软组织清理。弧形刀片组的内圈直径一般为0.5~2cm,优选1cm,弧形刀片组的最外圈直径一般小于圆柱壳体1内壁直径0.3~0.5cm,优选0.5cm。由此,环状刮刀2可以在圆柱壳体1内部进行略微翻转和倾斜,对长骨4的侧壁进行刮削。如图4所示,弧形刀片22的截面为水滴型,其尖端指向圆心,避免在翻转倾斜过程中对圆柱壳体1内壁造成损伤,使移动更加顺滑。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为:如图5所示,将长骨4通过三个固定螺栓3固定在圆柱壳体1内部中央,并且也位于环状刮刀2的中间,通过长条手柄21上下、前后、左右移动环状刮刀2,分离骨表面的软组织等。在清理完成后,使用剪刀抵靠在圆柱壳体1的上端和下端,切断长骨4,继续后续操作。以上详细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
中技术人员依本专利技术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长骨表面软组织的清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圆柱壳体(1)、环状刮刀(2)和多个固定螺栓(3),所述圆柱壳体(1)由两个互相合拢的半圆壳(1a)组成,两个半圆壳(1a)的一端通过铰链连接,另一端通过卡扣连接,所述圆柱壳体(1)上设有长条孔(11)和多个螺纹孔(12),长条孔(11)在圆柱壳体(1)的外壁上沿着圆柱壳体(1)轴向设置,所述固定螺栓(3)穿过螺纹孔(12),所述环状刮刀(2)包括互相连接长条手柄(21)和弧形刀片组,所述弧形刀片组位于圆柱壳体(1)内,所述长条手柄(21)从内向外穿出长条孔(11),所述弧形刀片组包括多个弧形刀片(22),多个弧形刀片(22)依次通过铰链连接,位于弧形刀片组两端的弧形刀片(22)通过卡扣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长骨表面软组织的清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圆柱壳体(1)、环状刮刀(2)和多个固定螺栓(3),所述圆柱壳体(1)由两个互相合拢的半圆壳(1a)组成,两个半圆壳(1a)的一端通过铰链连接,另一端通过卡扣连接,所述圆柱壳体(1)上设有长条孔(11)和多个螺纹孔(12),长条孔(11)在圆柱壳体(1)的外壁上沿着圆柱壳体(1)轴向设置,所述固定螺栓(3)穿过螺纹孔(12),所述环状刮刀(2)包括互相连接长条手柄(21)和弧形刀片组,所述弧形刀片组位于圆柱壳体(1)内,所述长条手柄(21)从内向外穿出长条孔(11),所述弧形刀片组包括多个弧形刀片(22),多个弧形刀片(22)依次通过铰链连接,位于弧形刀片组两端的弧形刀片(22)通过卡扣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长骨表面软组织的清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刀片组的最外圈直径比圆柱壳体(1)内壁直径小0.3~0.5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长骨表面软组织的清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螺栓(3)位于圆柱壳体(1)内的一端设有缓冲垫,位于圆柱壳体(1)外的一端设有旋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长骨表面软组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鑫王金武王天畅焦鑫赵雪戴尅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