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机型缓蚀冷却液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47288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9: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有机型缓蚀冷却液及其制备方法,该有机型缓蚀冷却液,包括如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甲基苯并三氮唑或苯并三氮唑0.05%‑0.2%;复配组分A:辛酸0.5%‑2%、2‑乙基己酸0.50%‑3.0%;复配组分B:壬二酸1.0%‑2.0%、对苯甲二酸1.5%‑2.5%、新癸酸2.0%‑3.0%、癸二酸0.5%‑2.0%;苯甲酸钠0.1%‑2.0%;聚六亚甲基胍0.2%‑0.7%;荧光素钠1‑10ppm;有机硅消泡剂20‑40ppm;余量为水和乙二醇,其中水与乙二醇按照冰点比例添加。本发明专利技术有机型缓蚀冷却液,采用有机酸以及其它有机缓蚀剂进行配比复合、一元酸与二元酸之间的协同效应等原理,具有稳定性高、防蚀性能更强、环境污染少、使用寿命长、更利于环境和健康等优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有机型缓蚀冷却液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发动机冷却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有机型缓蚀冷却液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车用冷却液的市场总需求将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而增加,而发动机冷却液是冷却系统中的导热介质,具有冷却、防腐、防垢、防冻的功能,是发动机正常工作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国内外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对汽车发动机冷却液的质量要求愈来愈高。通常使用的发动机冷却液大多为乙二醇的水溶液,水为主要冷却介质,乙二醇用于降低冷却液的冰点;同时,为了保证发动机冷却系统各金属部件在使用过程中不被冷却液腐蚀,通常在冷却液中加入各种缓蚀剂。常见的冷却液中所采用的缓蚀添加剂以无机盐为主,传统防冻液多采用无机型缓蚀剂或无机、有机复配型缓蚀剂。传统防冻液多以硅酸盐配方为主,但是硅酸盐经过一段时间的储存和使用后稳定性变差,容易形成凝胶沉淀析出,不但使缓蚀性能下降,而且凝胶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堵塞发动机管道,附着在散热器内表面降低传热效率引起发动机过热故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有机型缓蚀冷却液,具有防腐蚀性能强、储藏稳定性高和抗硬水性强等诸多优点,并且使用时限长,消耗缓慢,使用时间长效,储存稳定性高,而且不含对人体及环境有害的硅、磷、氯、钼酸盐、亚硝酸盐以及铵盐。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有机型缓蚀冷却液,包括如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甲基苯并三氮唑或苯并三氮唑0.05%-0.2%;复配组分A:辛酸0.5%-2%、2-乙基己酸0.50%-3.0%;复配组分B:壬二酸1.0%-2.0%、对苯甲二酸1.5%-2.5%、新癸酸2.0%-3.0%、癸二酸0.5%-2.0%;苯甲酸钠0.1%-2.0%;聚六亚甲基胍0.2%-0.7%;荧光素钠1-10ppm;有机硅消泡剂20-40ppm;余量为水和乙二醇,其中水与乙二醇按照冰点比例添加。制备上述有机型缓蚀冷却液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将乙二醇与水按照冰点比例加入到反应釜中,搅拌均匀;b、乙二醇与水搅拌均匀后,将甲基苯并三氮唑、辛酸、壬二酸、对苯甲二酸、2-乙基己酸、80%聚六亚甲基胍、新癸酸、苯甲酸钠、癸二酸按照比例投入;因聚六亚甲基胍纯度不同会引起PH值不同,因此为了防止PH值超标,聚六亚甲基胍首次添加时只加其总量的80%;c、测定PH值,并根据测定的PH值继续添加聚六亚甲基胍,调节PH值在7.5-11.0之间,符合国标范围;d、加入荧光素钠和有机硅消泡剂并搅拌均匀,得到有机型缓蚀冷却液。本专利技术采用上述结构,所具有的优点是:1、本专利技术有机型缓蚀冷却液,采用有机酸以及其它有机缓蚀剂进行配比复合、一元酸与二元酸之间的协同效应等原理,具有稳定性高、防蚀性能更强、环境污染少、使用寿命长、更利于环境和健康等特点。2、有机型缓蚀冷却液完全摒除了无机盐的加入,极大地减少了有机物的析出,而且摒除了硅酸盐,确保了凝胶现象不会发生。而有机型缓蚀冷却液作用机理与硅酸盐型冷却液是不一样的,无机型是在金属表面直接反应形成一层膜,相当于把金属表面包起来,一旦保护膜消失,马上补充,因此消耗量比较大,而有机型是有机物紧密地吸附在金属表面,不需要反应形成膜,完全靠分子间的力量来保护金属,这样大大的增加了冷却液的使用寿命。3、冷却液中各组分相互协调复配,加入的甲基苯并三氮唑,极大地增强了紫铜以及黄铜的缓蚀率;加入的辛酸以及2-乙基己酸则是加强了对铝的缓蚀率,另外通过添加的苯甲酸钠加强防冻液的防腐性能;而配方中的壬二酸、对苯二甲酸、新癸酸以及癸二酸则对紫铜、焊锡、黄铜、铸钢、铸铁、铸铝六种金属都具有极强的缓蚀性能;发动机气穴腐蚀较严重,因此为了加强抗气穴腐蚀能力,配方中添加了有机硅消泡剂,此消泡剂较其他种类具有更强的水溶性以及长效性;此外GB29743-2013Z中,对防冻液的PH以及外观有所要求,因此添加聚六亚甲基胍对防冻液PH进行调节,使其符合国标7.5-11.0范围,且使用聚六亚甲基胍后冷却液导电率很低,可适用于机动车以及其它高要求发动机。通过添加荧光素钠进行外观调配。配方中各组分比例相互协调,各组分用量完全适合各类金属防腐蚀最佳值,有效地避免因浓度过高而造成负面效果。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清楚的阐释本申请的整体构思,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申请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申请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原料纯度:甲基苯并三氮唑:≧99%;辛酸:≧98%;2-乙基己酸:≧99.5%;壬二酸:≧99%;对苯二甲酸:≧97%;新癸酸:≧99%;癸二酸:≧98%;苯甲酸钠:≧95%;聚六亚甲基胍:≧99.5%;荧光素钠:江苏锦鸡实业有限公司;有机硅消泡剂:广州德汇美贸易有限公司;乙二醇:≧99.9%。本申请有机缓蚀冷却液采用以下方法制备,具体包括如下步骤:a、将乙二醇与水按照冰点比例加入到反应釜中,搅拌均匀;b、乙二醇与水搅拌均匀后,将各组分按照比例投入混合;其中,因聚六亚甲基胍纯度不同会引起PH值不同,因此为了防止PH值超标,聚六亚甲基胍首次添加时只加其总量的80%;c、测定PH值,并根据测定的PH值继续添加聚六亚甲基胍,调节PH值在7.5-11.0之间,符合国标范围;d、加入荧光素钠和有机硅消泡剂并搅拌均匀,得到有机型缓蚀冷却液。实施例1提供了一种有机型缓蚀冷却液,包括下述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甲基苯并三氮唑或苯并三氮唑0.15%;复配组分A:辛酸0.8%、2-乙基己酸2.45%;复配组分B:壬二酸1.35%、对苯甲二酸1.8%、新癸酸2.5%、癸二酸0.8%;苯甲酸钠1.2%;聚六亚甲基胍0.7%;荧光素钠5ppm;有机硅消泡剂25ppm;余量为水和乙二醇。实施例1制得的有机型缓蚀冷却液的技术指标见下表1:对照实验提供了一种无机型冷却液,包括如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苯并三氮唑0.15%、三乙醇胺0.35%、癸二酸0.21%、氢氧化钠0.15%、硝酸钠0.14%、亚硝酸钠0.3%、硅酸钠1.0%,水与乙二醇按照冰点比例添加。制备方法如下:a、将乙二醇与水按照冰点比例加入到反应釜中,搅拌均匀;b、乙二醇与水搅拌均匀后,将甲基苯并三氮唑、三乙醇胺、癸二酸、部分氢氧化钠、硝酸钠、亚硝酸钠、硅酸钠按照比例投入,并测定PH值;c、根据测定的PH值适当添加氢氧化钠,使PH值符合国标范围7.5-11.0。d、将调试好的冷却液加入5ppm荧光素钠和25ppm的有机硅消泡剂搅拌均匀,得到无机型冷却液,该无机冷却液的技术指标见下表1:表1实施例1和对照实验对应的冷却液的技术指标按照SH/T0085-1991进行机动车发动机冷却液玻璃器皿腐蚀实验,实施例1和对照实验的测定结果如下,具体见表2:表2实施例1和对照实验的冷却液进行玻璃器皿腐蚀实验测定结果由表2可知,本专利技术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有机型缓蚀冷却液,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n甲基苯并三氮唑或苯并三氮唑0.05%-0.2%;/n复配组分A:辛酸0.5%-2%、2-乙基己酸0.50%-3.0%;/n复配组分B:壬二酸1.0%-2.0%、对苯甲二酸1.5%-2.5%、新癸酸2.0%-3.0%、癸二酸0.5%-2.0%;/n苯甲酸钠0.1%-2.0%;/n聚六亚甲基胍0.2%-0.7%;/n荧光素钠1-10ppm;/n有机硅消泡剂20-40ppm;/n余量为水和乙二醇,其中水与乙二醇按照冰点比例添加。/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机型缓蚀冷却液,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
甲基苯并三氮唑或苯并三氮唑0.05%-0.2%;
复配组分A:辛酸0.5%-2%、2-乙基己酸0.50%-3.0%;
复配组分B:壬二酸1.0%-2.0%、对苯甲二酸1.5%-2.5%、新癸酸2.0%-3.0%、癸二酸0.5%-2.0%;
苯甲酸钠0.1%-2.0%;
聚六亚甲基胍0.2%-0.7%;
荧光素钠1-10ppm;
有机硅消泡剂20-40ppm;
余量为水和乙二醇,其中水与乙二醇按照冰点比例添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型缓蚀冷却液,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
甲基苯并三氮唑或苯并三氮唑0.08%-0.15%;
复配组分A:辛酸0.8%-1.45%、2-乙基己酸1.45%-2.6%;
复配组分B:壬二酸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雨修陈宏春王丽丽
申请(专利权)人:纯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