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植物废弃物粉末的环保型载银抗菌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472544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9: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植物废弃物粉末的环保型载银抗菌剂及其制备方法。通过加入一定比例的植物废弃物粉末、银盐、硅烷偶联剂并均匀混合,控制反应温度和时间,即可获得。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植物废弃物富含的还原性基团和多孔结构,设计使银离子在多孔结构的作用下均匀吸附,在还原性基团的作用下原位还原生长出纳米银,同时纳米银借助多孔结构均匀锚定在植物组织内部和表面,在植物废弃物粉末的干燥过程中一步实现载银抗菌剂的制备。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纳米银成本高、易团聚、银离子易溶出、与高分子材料相互作用力弱等问题,以植物废弃物粉末为基底,环保易得,成本低廉,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且制备工艺简单,避免了特殊设备、试剂,尤其是还原剂的额外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植物废弃物粉末的环保型载银抗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无机纳米材料制备
,具体涉及一种抗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植物废弃物粉末的环保型载银抗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健康安全意识和需求的提高,具有抗菌功能的材料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赋予材料抗菌性能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提高其耐用性并延长使用寿命。此外,高效抗菌性能还能满足健康无害的功能要求,并拓宽材料的应用领域。因此,抗菌剂的开发成为一种新兴产业。抗菌剂品种繁多,按照化学成分的不同,可分为无机抗菌剂和有机抗菌剂两大类。有机抗菌剂虽然短时间内抗菌效果显著,但是存在持久性差、毒性高、易挥发和易分解等不足,使其在材料的加工方面受到限制。相比之下,无机抗菌剂具有突出的长效性和良好的耐热性,可广泛用于制备具有抗菌功能的高分子复合材料。纳米银抗菌剂是无机抗菌剂的代表,它具有低毒、高效、广谱、持久、无耐药性等优点,在市场和抗菌领域中占据优势。然而,纳米银抗菌剂表面能高,极易聚集形成大尺寸颗粒,从而降低其分散性与抗菌效率。另外,纳米银抗菌剂易溶出银离子,其释放会缩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植物废弃物粉末的载银抗菌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将植物废弃物粉碎,研磨成粉,得到植物废弃物粉末;/n按重量份数计,将5-40份银盐溶解在水中,依次加入50-90份植物废弃物粉末和1-12份硅烷偶联剂,均匀搅拌后避光吸附,干燥,得到基于植物废弃物粉末的载银抗菌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植物废弃物粉末的载银抗菌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将植物废弃物粉碎,研磨成粉,得到植物废弃物粉末;
按重量份数计,将5-40份银盐溶解在水中,依次加入50-90份植物废弃物粉末和1-12份硅烷偶联剂,均匀搅拌后避光吸附,干燥,得到基于植物废弃物粉末的载银抗菌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植物废弃物粉末的载银抗菌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废弃物包括农作物秸秆、废木料、植物果壳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植物废弃物粉末的载银抗菌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银盐包括硝酸银、醋酸银中的一种或它们的混合物。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植物废弃物粉末的载银抗菌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硅烷偶联剂的分子结构一端可与植物废弃物中的基团作用,另一端可与纳米颗粒作用。


5.如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基于植物废弃物粉末的载银抗菌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硅烷偶联剂包括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乙烯基三(β-甲氧基乙氧基)硅烷、γ―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γ―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N-(β-氨乙基)-γ-氨丙基三甲(乙)氧基硅烷、N-β-(氨乙基)-γ-氨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昱程戚嵘嵘钱雪峰宰建陶罗超
申请(专利权)人:石家庄元鼎新材料有限公司上海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