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河床调质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对河床修复时,修复剂不能均匀进入泥层,修复剂与下层的淤泥不能进行充分反应,修补效果不佳的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机架,机架下端安装有轮子,机架内有转轴,转轴上有多个第一锥齿轮,机架内有水泵,机架下端有壳体,壳体内有空心筒,空心筒上端有第二锥齿轮,空心筒下端有第三锥齿轮,壳体左侧壁上有圆管,壳体下端左侧有圆柱壳,圆柱壳左侧板上有通孔,圆柱壳上有外壳,外壳左侧壁上有弧形槽,圆管右端固定有第四锥齿轮;壳体右侧板上有横轴,横轴固定有第五锥齿轮,横轴右端上有锥状固定块,固定块上有螺旋叶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河床调质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河道治理
,特别是一种河床调质装置。
技术介绍
河道治理中,对于河床的治理尤为重要。河内的有机物易在河床上形成沉淀,继而产生发酵,最终导致水体黑臭,所以要河床进行定期修复。现有技术中,在对污染河床进行原位修复时,常采用直接将修复剂抛洒入水中,但由于污泥较厚,这样会使修复剂大部分只停留在水中或者表面的淤泥,且不能有效地与下层的污泥发生反应进行分解,从而降低了修复剂的修复效果。此外受水流的影响,修复剂并不能均匀的到达泥层,影响反应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河床调质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对河床修复时,修复剂不能均匀进入泥层,修复剂与下层的淤泥不能进行充分反应,修补效果不佳的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机架,机架下端安装有轮子,机架内有沿前后方向布置且能主动转动的转轴,转轴上有多个第一锥齿轮,机架内固定有多个与锥齿轮一一对应的水泵,转轴能带动水泵运行,机架下端固定有壳体,壳体内有竖直的空心筒,空心筒上端贯穿机架下侧板且置于机架内,空心筒上端固定有与第一锥齿轮啮合的第二锥齿轮,空心筒下端固定有第三锥齿轮,壳体左侧壁上贯穿有水平且能转动圆管,壳体下端左侧固定有圆柱壳,圆管左端与圆柱壳同轴固定且与圆柱壳腔内连通,圆柱壳左侧板上开设有通孔,圆柱壳上扣装有圆柱形且开口向右的外壳,外壳与壳体固定在一起,外壳左侧壁与圆柱壳紧贴且能使通孔封堵,外壳左侧壁上开设有与通孔对应的弧形槽,当通孔与弧形槽对应时,修复剂能流向外侧;所述的水泵能将修复剂经空心筒、圆管、圆柱壳、通孔输送出去,圆管右端固定有与第三锥齿轮啮合的第四锥齿轮;壳体右侧板上贯穿有水平状的横轴,横轴固定有与第三锥齿轮啮合的第五锥齿轮,横轴右端置于壳体外侧,横轴右端上有锥状固定块,固定块上固定有螺旋叶片。本专利技术结构巧妙,能将修复剂打入泥层内,使修复剂能与泥层进行充分的反应,也能避免水流对修补剂的稀释及滞留,简单实用,适用性强。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主视剖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侧视剖视图。图3为图1中局部放大图。图4为图3中A-A剖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刀盘结构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刀具结构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中的第三锥齿轮、圆管、圆柱壳及其上的通孔的结构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中的外壳及其上弧形槽的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出进一步详细说明。由图1至图8给出,本专利技术包括机架1,机架1下端安装有轮子2,机架1内有沿前后方向布置且能主动转动的转轴3,转轴3上有多个第一锥齿轮4,机架1内固定有多个与锥齿轮一一对应的水泵5,转轴3能带动水泵5运行,机架1下端固定有壳体6,壳体6内有竖直的空心筒7,空心筒7上端贯穿机架1下侧板且置于机架1内,空心筒7上端固定有与第一锥齿轮4啮合的第二锥齿轮8,空心筒7下端固定有第三锥齿轮9,壳体6左侧壁上贯穿有水平且能转动圆管10,壳体6下端左侧固定有圆柱壳101,圆管10左端与圆柱壳101同轴固定且与圆柱壳101腔内连通,圆柱壳101左侧板上开设有通孔12,圆柱壳101上扣装有圆柱形且开口向右的外壳11,外壳11与壳体6固定在一起,外壳11左侧壁与圆柱壳101紧贴且能使通孔12封堵,外壳11左侧壁上开设有与通孔12对应的弧形槽13,当通孔12与弧形槽13对应时,修复剂能流向外侧;所述的水泵5能将修复剂经空心筒7、圆管10、圆柱壳101、通孔12输送出去,圆管10右端固定有与第三锥齿轮9啮合的第四锥齿轮15;壳体6右侧板上贯穿有水平状的横轴17,横轴17固定有与第三锥齿轮9啮合的第五锥齿轮16,横轴17右端置于壳体6外侧,横轴17右端上有锥状固定块18,固定块18上固定有螺旋叶片。为了加速修复剂在淤泥分散速度,所述的圆柱壳101左端固定有与其同轴的搅拌轴28,搅拌轴28左端贯穿外壳11且置于外壳11外侧,搅拌轴28左端固定有多个与其垂直且呈圆周均布的搅拌杆29。为了实现修复剂能顺利从空心管进入到圆管10内,也为了能在通孔12封堵时防止修复剂的运输路径上的零件受压力太大,所述的第三锥齿轮9下端有矩形盒19,矩形盒19与空心筒7下端连通,空心筒7与矩形盒19转动连接在一起;矩形盒19与圆管10连通,圆管10右端与矩形盒19左侧板转动连接在一起;矩形盒19内下端有水平状且能上下滑动的活塞14,活塞14外缘与矩形盒19侧壁之间安装有密封圈,活塞14下端与矩形盒19下端之间安装有压簧,矩形盒19下侧板上开有透气孔。由于工作时,壳体6下端置于河床淤泥内,为了防止被泥内物体绊住,所述的固定块18与壳体6之间有间隔,横轴17置于间隔处的部分上套装有圆筒20,圆筒20的外圆面呈螺纹结构,圆筒20的四周有多个能转动的蜗轮21,圆筒20经其上的螺纹结构与蜗轮21啮合构成蜗轮21蜗杆结构,蜗轮21经连接板安装在横轴17上,蜗轮21与连接板铰接,蜗轮21上固定由于其同轴的第一齿轮22,横轴17四周安装有多个与蜗轮21一一对应且能转动的刀盘23,刀盘23外缘上有多个刀具24,刀盘23上同轴固定有第二齿轮25,第一齿轮22经第二齿轮25带动刀盘23转动。为了防止刀盘23卡住,所述的刀盘23外圆面上有多个与刀具24一一对应的凹槽,刀具24经扭簧铰接在凹槽内。为了提高刀具24的切割能力,所述的刀具24的截面呈T状,刀具24的外圆面为刀刃。所述的空心筒7上端经管道与水泵5连通,管道与空心筒7上端之间转动连接,水泵5的进水口与修复剂出料筒经管道连通。为了实现转轴3转动,所述的转轴3上连接有电机,电机固定在机架1上。为了更方便水下作业,所述的转轴3两端安装有第一链轮26,轮子2上安装有第二链轮27,第一链轮26与第二链轮27之间经链条连接在一起。为了防止轮子2打滑,所述的轮子2外圆面上均布有多个凸起块。为了更好的适应河床底部的高低起伏,所述的机架1的前后侧板上端向外倾斜,使机架1截面呈V状。所述的壳体6下端呈流线型,使得壳体6在前进的过程中减少阻力。值得注意的是,储存修复剂的储料箱设置在机架1上或者附近;本装置中采用的电机为水下防水特种电机;本装置也可以不使用电机,具体操作,人力或者轮船等器械通过绳索牵引机架1移动,机架1移动后,轮子2带动第一链轮26转动,第一链轮26经第二链轮27带动转动转动,转轴3转动使得水泵5运行,使得修复剂经水泵5、空心筒7、圆管10、圆柱壳101等最终被挤入到河床淤泥;储料箱可以设置在岸上或者水面船舶上,也可以直接将储料箱设置在机架1上,较为灵活;水泵5经固定杆固定在机架1下侧板上;通孔上覆盖有滤网能有效防止淤泥进入;圆筒20经螺纹结构与蜗杆结合,能传递较大的扭矩,能够提供足够的切割力;通孔12边缘安装有密封圈。所述的空心筒7与机架1之间安装有轴承,圆管10与壳体6之间安装有轴承,横轴17与圆筒20之间安装有轴承,空心管上端与其对应的管道之间安装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河床调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机架(1)下端安装有轮子(2),机架(1)内有沿前后方向布置且能主动转动的转轴(3),转轴(3)上有多个第一锥齿轮(4),机架(1)内固定有多个与锥齿轮一一对应的水泵(5),转轴(3)能带动水泵(5)运行,机架(1)下端固定有壳体(6),壳体(6)内有竖直的空心筒(7),空心筒(7)上端贯穿机架(1)下侧板且置于机架(1)内,空心筒(7)上端固定有与第一锥齿轮(4)啮合的第二锥齿轮(8),空心筒(7)下端固定有第三锥齿轮(9),壳体(6)左侧壁上贯穿有水平且能转动圆管(10),壳体(6)下端左侧固定有圆柱壳(101),圆管(10)左端与圆柱壳(101)同轴固定且与圆柱壳(101)腔内连通,圆柱壳(101)左侧板上开设有通孔(12),圆柱壳(101)上扣装有圆柱形且开口向右的外壳(11),外壳(11)与壳体(6)固定在一起,外壳(11)左侧壁与圆柱壳(101)紧贴且能使通孔(12)封堵,外壳(11)左侧壁上开设有与通孔(12)对应的弧形槽(13),当通孔(12)与弧形槽(13)对应时,修复剂能流向外侧;/n所述的水泵(5)能将修复剂经空心筒(7)、圆管(10)、圆柱壳(101)、通孔(12)输送出去,圆管(10)右端固定有与第三锥齿轮(9)啮合的第四锥齿轮(15);壳体(6)右侧板上贯穿有水平状的横轴(17),横轴(17)固定有与第三锥齿轮(9)啮合的第五锥齿轮(16),横轴(17)右端置于壳体(6)外侧,横轴(17)右端上有锥状固定块(18),固定块(18)上固定有螺旋叶片。/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河床调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机架(1)下端安装有轮子(2),机架(1)内有沿前后方向布置且能主动转动的转轴(3),转轴(3)上有多个第一锥齿轮(4),机架(1)内固定有多个与锥齿轮一一对应的水泵(5),转轴(3)能带动水泵(5)运行,机架(1)下端固定有壳体(6),壳体(6)内有竖直的空心筒(7),空心筒(7)上端贯穿机架(1)下侧板且置于机架(1)内,空心筒(7)上端固定有与第一锥齿轮(4)啮合的第二锥齿轮(8),空心筒(7)下端固定有第三锥齿轮(9),壳体(6)左侧壁上贯穿有水平且能转动圆管(10),壳体(6)下端左侧固定有圆柱壳(101),圆管(10)左端与圆柱壳(101)同轴固定且与圆柱壳(101)腔内连通,圆柱壳(101)左侧板上开设有通孔(12),圆柱壳(101)上扣装有圆柱形且开口向右的外壳(11),外壳(11)与壳体(6)固定在一起,外壳(11)左侧壁与圆柱壳(101)紧贴且能使通孔(12)封堵,外壳(11)左侧壁上开设有与通孔(12)对应的弧形槽(13),当通孔(12)与弧形槽(13)对应时,修复剂能流向外侧;
所述的水泵(5)能将修复剂经空心筒(7)、圆管(10)、圆柱壳(101)、通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翠云,
申请(专利权)人:朱翠云,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