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罗静婷专利>正文

轨道列车环境控制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47071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9: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轨道列车环境控制方法及系统。轨道列车是我国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现有轨道交通包括火车、地铁以及有轨电车等形式,其中地铁和有轨电车的运送范围限于市内运输,其列车环境控制系统仅需要根据城市气候特点进行简单设置即可,但是由于我国幅员辽阔,有的火车运输路线很长,途径若干个省份,在同一天的天气情况会有较大差异。为了提高火车运输途中的车厢内环境舒适性和节能性,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天气信息和乘员信息对列车空调系统进行智能化控制,在显著提高舒适性的同时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轨道列车环境控制方法及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轨道交通
,特别涉及一种轨道列车环境控制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中,轨道交通是我国目前交通运输方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地铁、火车、有轨电车等形式,地铁和有轨电车主要用于城市内交通运输,其运输距离较短,在地铁和有轨电车系统中,其环境控制系统,例如空调系统的控制,仅需要按照季节性天气特点进行设置即可,例如在夏季,南方天气较热,而地铁和有轨电车系统的运输时间较短,此时仅需要将地铁或有轨电车的车内空调系统固定一个制冷目标温度即可,如26℃。但是,对于火车运输来说,由于中国幅员辽阔,有的火车会途径较多省市,其运输路途较长,乘客在火车内乘坐时间甚至超过24小时,并且在同一季节的同一天,路径省市的天气情况差异较大,气温差异甚至可达20℃,而现有技术中仍然采用固定温度的方式设定长距离火车运行时的目标温度,这种方式在不同省份下难以满足所有乘客的舒适性要求,并且也不利于节能环保。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轨道列车环境控制方法及系统,着力解决现有技术中长距离轨道运输过程中车内环境系统舒适性不佳以及不节能运行的技术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轨道列车环境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列车包括所述空调系统,对所述空调系统的目标温度进行设定,具体包括如下步骤:所述步骤S1、列车出发前初始化环境系统的控制参数;所述步骤S2、获取列车运行路线并确定列车途径地信息;所述步骤S3、获取途径地信息中的天气参数。所述步骤S4、根据途径地天气信息修正列车环境系统的控制参数。其中,所述控制参数为所述轨道列车的空调系统的目标运行温度值。优选的,所述步骤S3包括如下具体步骤:所述步骤S31、根据列车运行时间,获取列车达到某个站点时,该站点的天气参数;所述步骤S32、根据获取的每个站点详细天气数据,生成列车空调系统在开车前的首次设定温度曲线。所述步骤S33、按照步骤S32生成的首次设定温度曲线更新列车在各个站点的设定温度。其中所述天气参数包括白天气温,夜间气温,湿度和紫外线强度。优选的,所述步骤S32还包括如下具体步骤:步骤S321、列车到达运行路线的某一途径地车站时获取该车站的下车人员信息,步骤S322、获取该途径地车站的上车人员信息,步骤S323、根据该车站的上车人员信息和下车人员信息确定空调系统的设定温度,步骤S324、空调系统以步骤S323确定的设定温度运行预设时间,步骤S325、当空调系统运行预设时间后,将空调系统的设定温度更新为温度首次设定曲线中步骤S321到达的车站对应的设定温度。优选的,所述人员信息包括性别和年龄,其中年龄包括成年人,儿童,老人,对于成年人的年龄定义为:大于16周岁且小于60周岁。优选的,可以根据湿度和紫外线强度对空调系统的设定温度进行修正,其中列车运行的白天时间和夜间时间均考虑湿度修正,仅在列车的白天时间考虑紫外线强度修正。优选的,紫外线强度包括很弱、弱、中等、强和很强,总共五个档位。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了一种轨道列车环境控制系统,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具体为:一种轨道列车环境控制系统,包括云服务器和控制终端,所述控制终端包括:天气查询模块、曲线生成模块、人员信息获取模块、温度设定模块、数据表存储模块以及云服务器接口,天气查询模块、曲线生成模块、人员信息获取模块、温度设定模块以及数据表存储模块均与云服务器接口电连接。优选的,云服务器接口与云服务器无线通信,所述无线通信为5G网络。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提出的轨道列车环境控制方法及系统有效的将长距离列车运行路线结合到环境控制系统中,利用物联网和大数据实时更新长距离运行列车的环境系统的控制参数,结合天气信息、人员信息以及时间信息对列车的环境控制系统进行智能化控制,提高长距离运输过程中车厢内的舒适性的同时,有效降低长距离运输列车的环境系统的能耗。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轨道列车环境控制方法的主流程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轨道列车环境控制方法步骤S3的细化流程图;图3A是首次温度设定曲线的部分示意图;图3B是首次温度设定曲线的另一部分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轨道列车环境控制方法步骤S32的细化流程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轨道列车环境控制系统的逻辑构成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主要针对我国目前长距离客运列车的车厢环境控制系统提出一种智能化控制方法,车厢环境控制系统包括空调系统。在我国目前的长距离客运体系中,主要还是依靠火车,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火车已经逐渐向高铁过度,但是仍然存在诸如特快、直达等普通班次的列车,普通班次的列车在长距离运输时,有的直达列车运行时间甚至长达48小时,并且需要跨越多个省市,例如从广州出发前往乌鲁木齐的列车Z138次,其运行时长就达到48小时。对于这种长距离且长时间的运行列车来说,其现有的空调列车系统仅仅是将车内温度设定为固定温度值,例如26℃,并且不论车厢内是否满员,其空调系统设置温度都是26℃。此外,我国现有的直达或特快列车由于运行时间长,其部分车厢为卧铺车厢,卧铺车厢的额定人数与硬座车厢的额定人数差异较大,但目前的空调系统不区分车厢类型,仍然按照统一的设定温度执行制冷/制热运行,如果设定温度较低,例如在夏季通常设置为24℃,就会导致卧铺车厢内的旅客体感温度较冷,而硬座车厢的旅客体感温度较热。另外,对于长距离运输的火车来说,其运行时间通常会跨越白天和夜晚,而有的地区白天和夜晚温度差较大,并且列车上的旅客在白天和夜晚的活动量不同,旅客本身在白天和夜晚对温度的需求不同,现有火车的空调系统并不会区分白天和夜晚,导致不同类型车厢在白天和夜晚的舒适性都较差,甚至出现卧铺车厢旅客在夏季需要盖厚被子才能入睡的情况。此外,由于火车的运行特点,在各个车站都会有人员变化,到站的旅客需要下车,进站的旅客需要上车,并且不论车厢类型,各个车厢的旅客组成都会发生变化,此处的旅客组成指的是车厢内旅客的数量、人员的性别比例、人员的年龄比例等参数,由于车厢内旅客人员的组成发生变化,其对车厢内温度的要求也会产生变化,明显的是,如果一个车厢内的旅客主要为老年人,在夏季时,老年人比年轻人怕冷,因此该车厢内的设定温度应该比其他车厢高一些,这样才能满足老年人对温度的需求,及不同的人员组成对车厢内环境的需求是不同的。从上面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目前长距离运输的火车的空调系统基本没有智能化控制系统,车厢内舒适性较低并且能耗较大。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轨道列车环境控制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S1、列车出发前初始化环境系统的控制参数。首先,在火车开车前,需要对空调系统的控制参数进行初始化,由于列车在运行时,气候条件不停变化,而长距离运输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轨道列车环境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列车包括所述空调系统,对所述空调系统的目标温度进行设定,具体包括如下步骤:/n所述步骤S1、列车出发前初始化环境系统的控制参数;/n所述步骤S2、获取列车运行路线并确定列车途径地信息;/n所述步骤S3、获取途径地信息中的天气参数。/n所述步骤S4、根据途径地天气信息修正列车环境系统的控制参数。/n其中,所述控制参数为所述轨道列车的空调系统的目标运行温度值。/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轨道列车环境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列车包括所述空调系统,对所述空调系统的目标温度进行设定,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所述步骤S1、列车出发前初始化环境系统的控制参数;
所述步骤S2、获取列车运行路线并确定列车途径地信息;
所述步骤S3、获取途径地信息中的天气参数。
所述步骤S4、根据途径地天气信息修正列车环境系统的控制参数。
其中,所述控制参数为所述轨道列车的空调系统的目标运行温度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列车环境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S3包括如下具体步骤:
所述步骤S31、根据列车运行时间,获取列车达到某个站点时,该站点的天气参数;
所述步骤S32、根据获取的每个站点详细天气数据,生成列车空调系统在开车前的首次设定温度曲线。
所述步骤S33、按照步骤S32生成的首次设定温度曲线更新列车在各个站点的设定温度。
其中所述天气参数包括白天气温,夜间气温,湿度和紫外线强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轨道列车环境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S32还包括如下具体步骤:
步骤S321、列车到达运行路线的某一途径地车站时获取该车站的下车人员信息,
步骤S322、获取该途径地车站的上车人员信息,
步骤S323、根据该车站的上车人员信息和下车人员信息确定空调系统的设定温度,
步骤S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静婷
申请(专利权)人:罗静婷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