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人工智能垃圾分类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垃圾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人工智能垃圾分类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镇、乡村生活垃圾产量也逐年增多,导致环境问题变得越来越严峻。现有的垃圾处理多采用焚烧、卫生填埋的方式,不仅浪费了大量可回收利用的资源,而且严重污染了环境。由于垃圾成分复杂,其分类难度较大,垃圾回收利用率极低。目前垃圾处理过程中主要以人工回收分类为主,一些分类环节有选择性的使用回收处理设备,且人工回收只能进行简单的分类。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人工智能垃圾分类装置,该装置能便于自动化地实现垃圾的分类处理,其能便于实现可回收垃圾的回收作业,可有效降低垃圾处理不当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人工智能垃圾分类装置,包括处理箱体、皮带机、竖向设置的四个隔板A、三对隔板B和安装在处理箱体中的控制器;四个隔板A均沿处理箱体宽度方向延伸,且从左右到均匀地固定连接在处理箱体的内部,并将处理箱体内部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人工智能垃圾分类装置,包括处理箱体(1)和皮带机(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竖向设置的四个隔板A(3)、三对隔板B(5)和安装在处理箱体(1)中的控制器;/n四个隔板A(3)均沿处理箱体(1)宽度方向延伸,且从左右到均匀地固定连接在处理箱体(1)的内部,并将处理箱体(1)内部空间由左右到隔离为进料室(6)、第一处理室(7)、第二处理室(8)、第三处理室(9)和排料室(10);/n三对隔板B(5)分别安装在第一处理室(7)、第二处理室(8)和第三处理室(9)中,且每对隔板B(5)均沿处理箱体(1)长度方向延伸,且均前后方向相间隔地设置;左侧的一对隔板B(5)将第一处理室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人工智能垃圾分类装置,包括处理箱体(1)和皮带机(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竖向设置的四个隔板A(3)、三对隔板B(5)和安装在处理箱体(1)中的控制器;
四个隔板A(3)均沿处理箱体(1)宽度方向延伸,且从左右到均匀地固定连接在处理箱体(1)的内部,并将处理箱体(1)内部空间由左右到隔离为进料室(6)、第一处理室(7)、第二处理室(8)、第三处理室(9)和排料室(10);
三对隔板B(5)分别安装在第一处理室(7)、第二处理室(8)和第三处理室(9)中,且每对隔板B(5)均沿处理箱体(1)长度方向延伸,且均前后方向相间隔地设置;左侧的一对隔板B(5)将第一处理室(7)由前到后隔离为第一热处理间(11)、第一隔离间(12)和第一冷处理间(13);中部的一对隔板B(5)将第二处理室(8)由前到后隔离为第二热处理间(14)、第二隔离间(15)和第二冷处理间(16);右侧的一对隔板B(5)将第三处理室(9)由前到后隔离为第三热处理间(17)、第三隔离间(18)和第三冷处理间(19);第一隔离间(12)、第二隔离间(15)和第三隔离间(18)沿处理箱体(1)长度方向对应地设置;四个隔板A(3)在第一隔离间(12)、第二隔离间(15)和第三隔离间(18)中部分的中心位置开设有圆孔(2);
所述皮带机(4)的长度方向与处理箱体(1)的长度方向一致,且中部通过穿设于四个隔板A(3)上圆孔(2)的中部,且进料端和出料端分别延伸到进料室(6)和排料室(10)中;皮带机(4)将第一隔离间(12)分隔为位于上部的第一分选间(27)和位于下部的第一垃圾间(28),皮带机(4)将第二隔离间(15)分隔为位于上部的第二分选间(29)和位于下部的第二垃圾间(30),皮带机(4)将第三隔离间(18)分隔为位于上部的第三分选间(31)和位于下部的第三垃圾间(38);所述皮带机(4)的机架的左右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左旋转轴(20)和右旋转轴(21),左旋转轴(20)和右旋转轴(21)分别可转动地连接在左支架(22)和右支架(23)的上端;且左旋转轴(20)与固定安装在进料室(6)中的驱动电机A(24)的输出轴连接,通过驱动电机A(24)的驱动可以使皮带机(4)在圆孔(2)中360度的旋转;皮带机(4)的机架上于其承载面上方沿其长度方向均匀地固定连接有多对伸缩装置A(25),且在第一隔离间(12)、第二隔离间(15)和第三隔离间(18)中均分布有至少一对伸缩装置A(25);每对伸缩装置A(25)均相对地设置,且均水平地设置,其中伸缩装置A(25)的固定部与皮带机(4)的机架固定连接,其伸缩部的端部固定连接有夹板(26);
第一分选间(27)、第二分选间(29)和第三分选间(31)的顶部均安装有人工智能识别模块(32)和灯光(33);第一分选间(27)通过设置在左侧的一对隔板B(5)上的一对平移自动门A(39)分别与第一热处理间(11)和第一冷处理间(13)连通;第二分选间(29)通过设置在中部的一对隔板B(5)上的一对平移自动门B(40)分别与第二热处理间(14)和第二冷处理间(16)连通;第三分选间(31)通过设置在右侧的一对隔板B(5)上的一对平移自动门C(41)分别与第三热处理间(17)和第三冷处理间(19)连通;第一热处理间(11)、第二热处理间(14)和第三热处理间(17)的下部均设置有熔解池(34),且均于处理箱体(1)的内侧壁上安装有机械手A(42);所述熔解池(34)中设置有恒温控制系统A;第一热处理间(11)、第二热处理间(14)和第三热处理间(17)的底部均设置有位于熔解池(34)下方的高熔点凝液管路(52),高熔点凝液管路(52)的一端通过竖直设置的第一排液管路(53)与熔解池(34)的底部连通,另一端穿过一对隔板B(5)的底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易,胡斌,蒋文杰,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工程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