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润松专利>正文

股骨骨折固定用组合式髓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6720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9: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股骨骨折固定用组合髓针,股骨骨折固定用组合髓针,其特征在于:组合使用包括可沿股骨两端穿入并以轴向可拆卸式固定连接于股骨髓内的两个髓针本体;在使用过程中,只需对髓针的近端采用锁钉固定,无需对远端进行锁钉固定,减少锁钉的使用量,减少髓针安装对骨部的损伤,避免了锁钉对骨折断段附近区域的影响。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组合髓针可组合使用,也可单独使用,通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股骨骨折固定用组合式髓针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股骨骨折固定用组合式髓针。
技术介绍
创伤骨折中的股骨骨折是常见的骨折病情,若治疗部当易发生骨折的延迟愈合、不愈合或畸形愈合。长期以来,临床上对治疗管状骨骨骨折多采用交锁髓内钉定位愈合的方式。髓内固定虽复合生物力学理论,具有固定牢固,可早期功能锻炼,早期负重,防止骨的缩短,避免骨折的轴向和旋转畸形。但交锁髓内钉一般采用一体结构的锁钉在髓内钉的远端和近端进行静力固定,限制了骨折断段的轴向压力作用和刺激作用,存在着一定的动力遮挡,致使骨折愈合周期延长。且髓内钉端部容易出现应力集中,容易对穿入部的骨部和髓针造成损伤。而且采用锁钉固定,对于股骨骨折或者多处骨折的情况,往往需要两个髓针同时进行固定,因此两个髓针的远端和近端都需要打锁钉锁住,锁定的用量增加,不利于促进骨折愈合,且在两个髓针的远端,一般靠近骨折断段区域,不利于打锁钉固定,会加重骨折受损的程度。且在骨折愈合过程中,需要取出静力钉促进骨折愈合,增加了病患的痛苦,也延长了骨折的愈合期。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股骨骨折固定用组合髓针,在使用过程中,只需对髓针的近端进行固定,无需对远端进行固定,减少锁钉的使用量,避免了锁钉对骨折断段附近区域的影响,且可消除髓针端部产生的应力集中现象,减少髓针端部与股骨之间的相互影响,也不影响骨折断段的轴向压力作用和刺激作用,更利于促进骨折愈合,加快骨折愈合的周期。本专利技术的股骨骨折固定用组合髓针,包括可沿股骨两端穿入并以轴向可拆卸式固定连接于股骨髓内的两个髓针本体;进一步,还包括将两个髓针本体沿穿刺端轴向固定连接于股骨髓内的连接杆;进一步,所述髓针本体具有中空内腔,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沿髓针本体的穿刺端穿入两个髓针本体的中空内腔内固定连接;进一步,所述髓针本体包括中空的针体和针座,所述针座内设置有用于与连接杆连接的内套筒,所述内套筒内壁与连接杆为螺纹连接;进一步,所述内套筒与针座内壁为螺纹连接;进一步,所述针座内还设置有用于轴向限位固定内套筒的限位卡块,所述限位卡块与针座内壁为螺纹连接;进一步,所述髓针本体设置有用于穿刺端相互对接的防旋连接端口;进一步,所述防旋连接端口为沿髓针本体穿刺端周向设置的至少2个轴向齿,两个髓针本体的穿刺端通过轴向齿啮合固定连接;进一步,所述轴向齿齿面截面为弧形,相邻轴向齿之间平滑过渡;进一步,所述限位卡块和内套筒均为螺母,所述内套筒截面为U形。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公开的股骨骨折固定用组合髓针,两个髓针可相互连接固定为一体,在使用过程中,只需对髓针的近端采用锁钉固定,无需对远端进行锁钉固定,减少锁钉的使用量,减少髓针安装对骨部的损伤,避免了锁钉对骨折断段附近区域的影响。本专利技术的组合髓针可组合使用,也可单独使用,通用性强。本髓针适用于以下情况:1.股骨远近端同时骨折,避免了其它组合固定带来的应力集中及固定强度差;2.股骨病理性骨折,以往采用保肢姑息性治疗,无论是髓内,髓外固定,终因肿瘤侵蚀性破坏,而短期失效。本髓针为股骨通长髓针通过远近端的固定,可大大延长有效固定时间,减轻病人痛苦;3.以往股骨骨折采用髓针固定出现髓针尾端周围骨折,补救措施存在诸多问题,本髓针可采用对接形式,无需更换髓针,使治疗大大简化,转变为股骨通长髓针,固定强度更高。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髓针组合后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髓针组合后结构示意图;图3为髓针连接杆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髓针组合后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髓针组合后结构示意图;图3为髓针连接杆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股骨骨折固定用组合髓针,本专利技术的股骨骨折固定用组合髓针,包括可沿股骨两端穿入并以轴向可拆卸式固定连接于股骨髓内的两个髓针本体1;两个髓针本体1沿股骨的两端穿入股骨髓内并以穿刺端相连的方式将两个髓针本体1连接为一体,两根髓针形成一根髓针,因此只需在两个髓针本体1的近端(股骨的穿入端)打锁钉固定即可,而两个髓针本体1的远端无需打锁钉固定,减少了锁钉的用量,同时减少对股骨的创伤,同时可消除髓针端部产生的应力集中现象,减少髓针端部与股骨之间的相互影响,且方便拆除髓针。对于股骨多处骨折的情况,两个髓针本体1可实现多处骨折损伤部的连接,而两个髓针本体1的连接端自然位于骨折损伤部之间,因此通过两个髓针本体1的连接固定可避免在骨折损伤部之间打锁钉,可以减少操作的难度,同时有效的减少损伤和痛苦。而传统的髓针之间无连接,需要在骨折损伤部之间打锁钉以固定髓针的远端,这样会增加操作的难度,同时不可避免对骨折损伤部造成额外的损害,且由于髓针的近端和远端都采用锁钉固定,会造成髓针近端部的应力集中。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将两个髓针本体1沿穿刺端轴向固定连接于股骨髓内的连接杆2;采用连接杆2连接固定两个髓针本体1,结构简单。本实施例中,所述髓针本体1具有中空内腔,所述连接杆2的两端分别沿髓针本体1的穿刺端穿入两个髓针本体1的中空内腔内固定连接;髓针本体1采用传统的髓针中空管状结构,因此通过连接杆2分别穿入两个髓针本体1的中空管状结构内固定实现将两根髓针固定成一根的目的,结构更简单,更容易操作。由于髓针本体1都是联通的空腔结构,由于髓针本体1的周向两端自然也是开口结构,因此,使用时,先将两个髓针本体1分别沿股骨的两端相对进入髓内,然后将连接杆2沿一髓针的近端开口部穿入髓针本体1的内腔并进入另一髓针本体1的内腔进行固定,达到将两根髓针固定成一根髓针的目的,然后分别在髓针本体1的近端部打锁钉固定。本实施例中,所述髓针本体1包括中空的针体11和针座12,所述针座12内设置有用于与连接杆2连接的内套筒3,所述内套筒3内壁与连接杆2为螺纹连接;所述内套筒3与针座12内壁为螺纹连接;所述针座12内还设置有用于轴向限位固定内套筒3的限位卡块4,所述限位卡块4与针座12内壁为螺纹连接;针体11和针座12都是空心管状结构,当连接杆2连接穿入两个髓针本体1的空腔中之后,连接杆2的两端通过与设置于两髓针本体1空腔中的内套筒3螺纹连接进行固定,而内套筒3通过与髓针本体1的空腔内壁螺纹连接进行固定,同时为了防止内套筒3松动,在内套筒3的端部设置了限位卡块4以限制内套筒3的轴向移动,提高了连接杆2的连接稳定性和固定端的结构强度。当连接杆2穿入髓针本体1内腔后,将内套筒3置入髓针本体1内腔中与连接杆2端部螺纹连接固定,然后再将限位卡块4置入髓针本体1内腔中置于内套筒3后以防止内内套筒3松动。当两个髓针固定好后,再在髓针的近端打锁钉固定。本实施例中,所述髓针本体1设置有用于穿刺端相互对接的防旋连接端口5;通过防旋连接端口5对两个髓针本体1的穿刺端进行固定连接,也就是说,不仅两个髓针本体1空腔内有连接杆2连接,两个髓针本体1的穿刺端也相互连接,实现内外双重连接固定,提高髓针本体1穿刺端的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股骨骨折固定用组合髓针,其特征在于:包括可沿股骨两端穿入并以轴向可拆卸式固定连接于股骨髓内的两个髓针本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股骨骨折固定用组合髓针,其特征在于:包括可沿股骨两端穿入并以轴向可拆卸式固定连接于股骨髓内的两个髓针本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股骨骨折固定用组合髓针,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将两个髓针本体沿穿刺端轴向固定连接于股骨髓内的连接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股骨骨折固定用组合髓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髓针本体具有中空内腔,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沿髓针本体的穿刺端穿入两个髓针本体的中空内腔内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股骨骨折固定用组合髓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髓针本体包括中空的针体和针座,所述针座内设置有用于与连接杆连接的内套筒,所述内套筒内壁与连接杆为螺纹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股骨骨折固定用组合髓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套筒与针座内壁为螺纹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润松马秋野邓毅姜海东
申请(专利权)人:杨润松马秋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