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信号传输线连接构造及具备其的磁共振成像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67135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9: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磁共振信号传输线连接构造及具备其的磁共振成像设备,其包括:一第一连接部(50),固定设置于磁共振成像设备的病床,并能够与进行磁共振成像的线圈连接;一第二连接部(52),设置于磁共振成像设备的腔体的供病床进入的开口侧相反的另一侧,并通过设置于另一侧的线缆(53)与磁共振信号的信号接收机连接;第一连接部具备至少一个第一连接端子(503),第二连接部具备至少一个第二连接端子(521),当病床移动进入所述腔体进行磁共振成像时,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抵接,并使第一连接端子与第二连接端子连接,由线圈接收到的磁共振信号能够经由第一连接端子和第二连接端子输送到信号接收机,当结束磁共振成像时,病床移动退出所述腔体,将第一连接端子与第二连接端子的连接断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磁共振信号传输线连接构造及具备其的磁共振成像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磁共振信号传输线连接构造,特别是一种具备其的磁共振成像设备。
技术介绍
局部线圈应用对于躺在病床上的患者来说是必须的。在接收来自患者身体的信号时,局部线圈需要将复杂的信号通过线缆传送到信号接收机,并随后将由信号转化后的数据传送给图像重建中心。因为患者的身体会随着病床一起移动,所以局部线圈线缆也需要相对磁共振扫描仪移动。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磁共振系统的示意图。现有技术中的磁共振系统包括系统主体1,在系统主体1中设置有用于病床3以及患者通过的腔体2。在此示出的是病床3以及患者完全进入腔体2进行检查的情况。此时,连接在病床3的床头端的病床线缆5的一部分在腔体2中。为了减少信号干扰以保证成像质量,在病床线缆5上逐段地设置有多个射频扼流器6来消除外界的干扰。由于射频扼流器6需要将病床线缆5卷绕来实现,其外径大于线缆外径,且导致病床线缆5很长,通常能达到15米。而病床线缆5在腔体2中的部分会受到来自外界的最大程度的干扰,因此需要设置有多个射频扼流器。在另外的需要更多射频接收频道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磁共振信号传输线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n一第一连接部(50),固定设置于磁共振成像设备的病床(3),并能够与进行磁共振成像的线圈(4)连接;/n一第二连接部(52),设置于磁共振成像设备的腔体的供病床进入的开口侧相反的另一侧,并通过设置于所述另一侧的线缆(53)与磁共振信号的信号接收机连接;/n所述第一连接部具备至少一个第一连接端子(503),所述第二连接部具备至少一个第二连接端子(521),/n当所述病床移动进入所述腔体进行磁共振成像时,所述第一连接部(50)与所述第二连接部(52)抵接,并使所述第一连接端子(503)与所述第二连接端子(521)连接,由所述线圈接收到的磁共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磁共振信号传输线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第一连接部(50),固定设置于磁共振成像设备的病床(3),并能够与进行磁共振成像的线圈(4)连接;
一第二连接部(52),设置于磁共振成像设备的腔体的供病床进入的开口侧相反的另一侧,并通过设置于所述另一侧的线缆(53)与磁共振信号的信号接收机连接;
所述第一连接部具备至少一个第一连接端子(503),所述第二连接部具备至少一个第二连接端子(521),
当所述病床移动进入所述腔体进行磁共振成像时,所述第一连接部(50)与所述第二连接部(52)抵接,并使所述第一连接端子(503)与所述第二连接端子(521)连接,由所述线圈接收到的磁共振信号能够经由所述第一连接端子(503)和第二连接端子(521)输送到所述信号接收机,当结束磁共振成像时,所述病床移动退出所述腔体,将所述第一连接端子与所述第二连接端子的连接断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共振信号传输线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端子是非接触式的第一耦接端子,所述第二连接端子是非接触式的第二耦接端子,当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抵接时,所述第一耦接端子与所述第二耦接端子耦合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共振信号传输线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端子是触头(503’);所述第二连接端子是汇流条(521’),当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廷强汪坚敏
申请(专利权)人:西门子深圳磁共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