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控制电路
本技术涉及笔记本电脑
,特别涉及一种智能控制电路。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发展,笔记本电脑普遍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为了提高用户体验和保护电脑键盘的要求,现有的笔记本电脑的显示屏与电脑主体铰接相连,使用时将显示屏打开,使显示屏与电脑主体形成预设角度,用户便可使用电脑,当不使用时合上所述显示屏,从而可减小电脑体积,便于用户携带,且可避免灰层落入电脑主体的键盘区。然而,现有的笔记本电脑的显示屏的开合都是由用户通过手掰开,使用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于用户使用笔记本电脑的智能控制电路。本技术提供一种智能控制电路,包括光控电路、施密特整形电路、反相电路、第一微分电路、驱动电路、第二微分电路、滤波电路及电源,所述光控电路与所述施密特整形电路连接,所述施密特整形电路连接与所述反相电路连接,所述反相电路与所述第一微分电路连接,所述第一微分电路与所述驱动电路连接;所述驱动电路与所述第二微分电路连接,用于驱动电机;所述第二微分电路与所述滤波电路连接,所述滤波电路与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光控电路、施密特整形电路、反相电路、第一微分电路、驱动电路、第二微分电路、滤波电路及电源,所述光控电路与所述施密特整形电路连接,所述施密特整形电路连接与所述反相电路连接,所述反相电路与所述第一微分电路连接,所述第一微分电路与所述驱动电路连接;所述驱动电路与所述第二微分电路连接,用于驱动电机;所述第二微分电路与所述滤波电路连接,所述滤波电路与所述电源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光控电路、施密特整形电路、反相电路、第一微分电路、驱动电路、第二微分电路、滤波电路及电源,所述光控电路与所述施密特整形电路连接,所述施密特整形电路连接与所述反相电路连接,所述反相电路与所述第一微分电路连接,所述第一微分电路与所述驱动电路连接;所述驱动电路与所述第二微分电路连接,用于驱动电机;所述第二微分电路与所述滤波电路连接,所述滤波电路与所述电源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控电路包括第一三极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一电容,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电源正极电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的第一电阻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与电源负极电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电连接;其中,所述第一三极管为光敏三极管。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密特整形电路包括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二三极管、第三三极管,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与电源正极电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基极电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与电源正极电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二端与电源负极电连接;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二端与电源正极电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反相电路包括第八电阻、第九电阻、第四三极管,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三极管的基极电连接;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一端与电源正极电连接,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二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艳芳,肖中彬,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智微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