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何清汉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电流监测以提高负载稳定性的自动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424998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14: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电流监测以基于电流监测以提高负载稳定性的自动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包括:控制模块、供电调节模块和电流监测模块,所述供电调节模块接收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出控制,以根据负载工作状态,自动控制满足负载稳定性的控制信号,通过所述控制信号调节供电调节模块的输出;所述供电调节模块包括比较输出单元、负载状态切换单元和输出单元,所述比较输出单元用于接收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一输出端的第一控制信号以及输出单元的反馈的信号,发送比较输出信号给所述负载状态切换单元,所述负载状态切换单元根据负载状态,进行匹配负载状态的自动供电控制,并将匹配后的负载状态控制信号发送给所述输出单元,所述输出单元连接负载,所述电流监测模块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入输出接口,所述电流监测模块连接所述输出单元以监测输出单元的电流状态;所述控制模块包括控制单元、接收单元和输出控制单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电流监测以提高负载稳定性的自动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自动控制
,特别涉及一种基于电流监测以提高负载稳定性的自动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自动控制已在各种工业中进行应用,尤其是各种工厂或自动化生成车间中,通过自动控制电机的运转,实现工业自动化生产,然后,在电机生产运转中,会因为生产时不同对象而产生负载荷载量不同,如何满足不同荷载量时,快速自动控制电机负载稳定运行,自动控制实现提高负载稳定性的要求,这是在工业自动化生产中的一个研究的重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电流监测以提高负载稳定性的自动控制系统,包括:控制模块、供电调节模块和电流监测模块,所述供电调节模块接收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出控制,以根据负载工作状态,自动控制满足负载稳定性的控制信号,通过所述控制信号调节供电调节模块的输出;所述供电调节模块包括比较输出单元、负载状态切换单元和输出单元,所述比较输出单元用于接收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一输出端的第一控制信号以及输出单元的反馈的信号,发送比较输出信号给所述负载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电流监测以提高负载稳定性的自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模块、供电调节模块和电流监测模块,所述供电调节模块接收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出控制,以根据负载工作状态,自动控制满足负载稳定性的控制信号,通过所述控制信号调节供电调节模块的输出;所述供电调节模块包括比较输出单元、负载状态切换单元和输出单元,所述比较输出单元用于接收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一输出端的第一控制信号以及输出单元的反馈的信号,发送比较输出信号给所述负载状态切换单元,所述负载状态切换单元根据负载状态,进行匹配负载状态的自动供电控制,并将匹配后的负载状态控制信号发送给所述输出单元,所述输出单元连接负载,所述电流监测模块连接所述控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电流监测以提高负载稳定性的自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模块、供电调节模块和电流监测模块,所述供电调节模块接收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出控制,以根据负载工作状态,自动控制满足负载稳定性的控制信号,通过所述控制信号调节供电调节模块的输出;所述供电调节模块包括比较输出单元、负载状态切换单元和输出单元,所述比较输出单元用于接收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一输出端的第一控制信号以及输出单元的反馈的信号,发送比较输出信号给所述负载状态切换单元,所述负载状态切换单元根据负载状态,进行匹配负载状态的自动供电控制,并将匹配后的负载状态控制信号发送给所述输出单元,所述输出单元连接负载,所述电流监测模块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入输出接口,所述电流监测模块连接所述输出单元以监测输出单元的电流状态;所述控制模块包括控制单元、接收单元和输出控制单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电流监测以提高负载稳定性的自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比较输出单元包括开关管M1-M12、电流源I1,所述开关管M1-M2的第一非可控端连接输入电源VIN1,所述开关管M1的第二非可控端连接开关管M2的可控端、开关管M1的可控端和所述电流源I1的第一端,所述电流源I1的第二端接地,开关管M2的第二非可控端连接开关管M3的第一非可控端、开关管M4的第一非可控端,开关管M2的可控端连接开关管M1的可控端,开关管M3的第二非可控端连接开关管M10的第二非可控端、开关管M12的第一非可控端,开关管M3的可控端连接控制模块的第一输出端,开关管M4的第二非可控端连接开关管M9的第二非可控端和开关管M11的第一非可控端,开关管M4的可控端电阻R1和电阻R2的连接端;开关管M5-M6的第一非可控端连接输入电源VIN1,开关管M5的可控端连接开关管M6的可控端,开关管M5的第二非可控端连接开关管M7的第一非可控端,开关管M7的可控端连接开关管M8的可控端,开关管M7的第二非可控端连接开关管M9的第一非可控端、开关管M11的可控端和开关管M12的可控端,开关管M9的可控端连接开关管M10的可控端,开关管M9的第二非可控端连接开关管M11的第一非可控端,开关管M11的可控端连接开关管M12的可控端,开关管M11的第二非可控端接地;开关管M6的第二非可控端连接开关管M8的第一非可控端,开关管M8的第二非可控端连接开关管M10的第一非可控端、开关管M14的可控端和开关管M15的可控端,开关管M10的第二非可控端连接开关管M12的第一非可控端,开关管M12的第二非可控端接地。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电流监测以提高负载稳定性的自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状态切换单元包括:开关管M13-M21、电流源I2,所述开关管M13的第一非可控端连接所述输入电源VIN1,开关管M13的可控端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二输出端,开关管M13的第二非可控端连接开关管M14的第一非可控端和开关管M20的可控端,开关管M14的第二非可控端连接开关管M16的第一非可控端、开关管M16的可控端、开关管M17的可控端和开关管M29的可控端,开关管M16的第二非可控端接地;所述开关管M18的第一非可控端连接输入电源VIN1,开关管M18的可控端连接开关管M19的可控端,开关管M18的第二非可控端连接开关管M15的第一非可控端,开关管M15的第二非可控端连接开关管M21的可控端和电流源I2的第一端,电流源I2的第二端接地;所述开关管M19的第一非可控端连接输入电源VIN1,开关管M19的第二非可控端连接开关管M22的可控端、开关管M21的第一非可控端、开关管M20的第二非可控端和开关管M17的第一非可控端,开关管M21的可控端连接开关管M15的第二非可控端,开关管M21的第二非可控端接地;开关管M20的第一非可控端连接输入电源VIN1,开关管M20的可控端连接开关管M13的第二非可控端和开关管M14的第一非可控端,开关管M17的第二非可控端接地。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电流监测以提高负载稳定性的自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单元包括:开关管M22-M31、电容C1-C3和电阻R1-R3,所述电阻R2为可调电阻;所述开关管M22的第一非可控端连接输入电源VIN2,开关管M22的第二非可控端连接电阻R1的第一端、开关管M27的第一非可控端、开关管M27的可控端和开关管M28的可控端,电阻R1的第二端连接电阻R2的第一端,电阻R2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电阻R2为可调电阻,开关管M27的可控端连接开关管M28的可控端,开关管M27的第二非可控端接地;开关管M23-M24的第一非可控端连接输入电源VIN2,开关管M23的可控端连接开关管M24的可控端和开关管M25的可控端,开关管M23的第二非可控端连接开关管M28的第一非可控端,开关管M28的第二非可控端接地;开关管M24的第二非可控端连接电容C1的一端、电容C2的一端和开关管M29的第一非可控端,开关管M29的第二非可控端接地,开关管M25-M26的第一非可控端连接输入电源VIN2,开关管M25的第二非可控端连接电容C1的另一端、开关管M30的第一非可控端、电容C3的一端和开关管M31的可控端,开关管M30的可控端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三输出端,开关管M30的第二非可控端接地,电容C2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3的一端,开关管M26的第二非可控端连接电容C3的另一端、电阻R3的另一端、开关管M31的第一非可控端和输出端Vout,开关管M31的第二非可控端接地,开关管M26的可控端连接开关管M24的第二非可控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电流监测以提高负载稳定性的自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监测模块包括:开关管M32-M36、电流源I3-I4,所述开关管M32的第一非可控端连接输出电源VIN1,开关管M32的可控端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入输出接口,开关管M32的第二非可控端连接开关管M32的可控端和开关管M33的第一非可控端,开关管M33的第二非可控端连接开关管M34的第二非可控端和开关管M36的第一非可控端,电流源I3和电流源I4的第一端连接输入电源VIN1,电流源I3的第二端连接开关管M34的第一非可控端、开关管M34的可控端和开关管M35的可控端,开关管M33的可控端连接开关管M35的第一非可控端,开关管M35的第二非可控端连接开关管M26的第一非可控端,开关管M36的第二非可控端连接开关管没6的第二非可控端,开关管M36的可控端连接开关管M26的可控端。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电流监测以提高负载稳定性的自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电源VIN1和输入电源VIN2之间设置有DC/DC变换器,能够根据所述控制模块的控制,实现双向直流变换。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清汉李雁鸣
申请(专利权)人:何清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