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主从模式控制的功放电源
本技术属于功放电源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主从模式控制的功放电源。
技术介绍
目前世界各个国家都在隐形的大力发展军事实力,其中地面指挥中心、基站、雷达发射、接收,各种舰载的通讯、机载通讯等等(包含波段如L波段1~2GHz;S波段2~4GHz;C波段4~8GHz;X波段8~12GHz;Ku波段12~18GHz;K波段18~27GHz;Ka波段27~40GHz甚至更高)都会用到“射频功放”进行高频信号的传送,射频功放的供电电源种类和功率要求也越来越高,供电电流也非常大,当一个模块的输出能力受限的情况下,采用模块并联输出就变得非常必要,然而简单的并联输出不能达到均流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于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主从模式控制的功放电源,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简单并联输出不能达到均流目的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基于主从模式控制的功放电源,包括主控模块、供电模块以及主输出模块,供电模块包括主供电电路、辅助供电电路以及功率因素校正电路,辅助供电电路与主控模块电性连接,主供电电路分别与主输出模块和功率因素校正电路电性连接,主控模块与主输出模块电性连接。进一步地,主控模块的主控芯片的第2管脚接地,其第3管脚通过电感L2与节点+3.3V连接,其第3管脚通过电容C66接地,其第4管脚通过电阻R33与其第5管脚连接,其第6管脚与节点AC连接,其第7管脚与节点A连接,其第8管脚与节点-5V-D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主从模式控制的功放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控模块、供电模块以及主输出模块,所述的供电模块包括主供电电路、辅助供电电路以及功率因素校正电路,所述的辅助供电电路与主控模块电性连接,所述的主供电电路分别与主输出模块和功率因素校正电路电性连接,所述的主控模块与主输出模块电性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主从模式控制的功放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控模块、供电模块以及主输出模块,所述的供电模块包括主供电电路、辅助供电电路以及功率因素校正电路,所述的辅助供电电路与主控模块电性连接,所述的主供电电路分别与主输出模块和功率因素校正电路电性连接,所述的主控模块与主输出模块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主从模式控制的功放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控模块的主控芯片的第2管脚接地,其第3管脚通过电感L2与节点+3.3V连接,其第3管脚通过电容C66接地,其第4管脚通过电阻R33与其第5管脚连接,其第6管脚与节点AC连接,其第7管脚与节点A连接,其第8管脚与节点-5V-D连接,其第10管脚与节点B连接,其第11管脚与节点C连接,其第13管脚与节点TTL2连接,其第14管脚与节点TTL1连接,节点+3.3V通过电容C65接地,节点AC、A、B、C、D、TTL1’、TTL2’以及-5V-D’依次通过一一对应的电容C47-C54接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主从模式控制的功放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输出模块包括均与主供电电路电性连接的-5VDC输出电路、+6.3VDC输出电路、+8VDC输出电路以及+12VDC输出电路;
所述的-5VDC输出电路的第一隔离式DC-DC转换器的第1管脚与节点28V+连接,其第2管脚与节点28VGND连接,其第1管脚、第2管脚和第3管脚均与第一光电耦合器的光敏三极管连接,其第1管脚和第2管脚之间并联有电解电容C39和电容C42,以及串联设置的电容C40和C46,其第4管脚和第6管脚之间并联有电解电容C45、电容C44、C100和共模电感,串联设置的电阻R35、滑变器RP1和R36,以及串联设置的电容C41和C45,其第4管脚接地,其第4管脚与滑变器RP1的控制端连接,且其第6管脚与节点-5V/3A连接,所述的第一光电耦合器的发光二极管的正极通过电阻R17与节点B连接,且其负极接地,所述的电容C40和C46的公共端接地;
所述的+6.3VDC输出电路包括第一+6.3VDC输出子电路和第二+6.3VDC输出子电路,所述的第一+6.3VDC输出子电路的第二隔离式DC-DC转换器的第1管脚通过节点28V1与节点28V+连接,其第4管脚与节点28VGND连接,其第2管脚通过正向的二极管D3与第二光电耦合器的光敏三极管的输入端连接,其第1管脚和第4管脚之间并联有电解电容C56、C61以及串联设置的电容C57和C64,其第3管脚通过串联的电阻R31、电容C63、C77以及电阻R34与第二+6.3VDC输出子电路的第三隔离式DC-DC转换器的第3管脚连接,其第9管脚和第5管脚之间并联有电解电容C59、电容C62、C100,串联设置的电阻R37和滑变器RP2,以及串联设置的电容C55和C60,其第5管脚接地,其第9管脚与节点6.3V+/60A连接,其第7管脚通过电阻R38与滑变器RP2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的第二光电耦合器的发光二极管的正极通过电阻R25与节点A连接,且其负极接地,所述的电容C57和C64的公共端接地,所述的电容C55和C60的公共端接地;
所述的第二+6.3VDC输出子电路的第三隔离式DC-DC转换器的第1管脚通过节点28V1与节点28V+连接,其第4管脚与节点28VGND连接,其第2管脚通过正向的二极管D4与第二光电耦合器的光敏三极管的输入端连接,其第1管脚和第4管脚之间并联有电解电容C72、C74以及串联设置的电容C73和C78,其第9管脚和第5管脚之间并联有电解电容C71和电容C76,以及串联设置的电容C70和C75,其第5管脚接地,其第9管脚与节点6.3V+/60A连接,其第9管脚与第一+6.3VDC输出子电路的第二隔离式DC-DC转换器的第9管脚连接,所述的电容C73和C78的公共端接地,所述的电容C70和C75的公共端接地;
所述的+8VDC输出电路的第四隔离式DC-DC转换器的第1管脚与节点28V+连接,其第3管脚与节点28VGND连接,其第1管脚和第3管脚之间并联有电解电容C31、电容C35以及串联设置的电容C32和C37,其第8管脚和第4管脚之间并联有电解电容C33和电容C36,以及串联设置的电容C30和C34,其第4管脚接地,其第8管脚与节点8V+/3.5A连接,其第6管脚通过电阻R14与第4管脚连接,所述的电容C32和C37的公共端接地,所述的电容C30和C34的公共端接地;
所述的+12VDC输出电路包括第一+12VDC...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进,冀伟强,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迈林特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