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缆连接器的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63963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7: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缆连接器的连接结构,包括连接器壳体、插装塞、若干插针和与若干插针数量一致的保护管;连接器壳体设有中空的连通腔,插装塞固定在连通腔中;各保护管的一端分别套装在在各插针的一端上,插针套装有保护管的一端插设在插装塞内,插针的另一端位于插装塞外,保护管的另一端位于插装塞外;电缆的一端插入连通腔内并与连接器壳体固定连接,电缆的各芯线分别插入各保护管中且分别与各插针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电缆连接器的连接结构,其能够增强芯线和插接连接处的强度,避免芯线与插针因摆动而断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缆连接器的连接结构
本技术属于线缆连接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缆连接器的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测速仪系统属于列车信号系统的关键设备,是保证列车安全、准点运行的核心部件。列车运行期间的测速及测距相关数据依靠电缆连接起信号设备柜与传感器之间的通信线路,而中间的电缆在连接器的作用下与设备进行对接。测速仪系统包括信号设备柜、连接电缆、电缆连接器以及传感器。连接电缆的一端与信号设备柜电连接,另一端通过电缆连接器与传感器连接。电缆连接器设置了插针,插针的一端入插装塞上并在胶塞的另一面与连接电缆的芯线连接,插针的另一端则可以与传感器的接线端插接固定。由于电机安装在车轴上,而电缆又是被固定在列车的转向架上,受列车运行中产生的震动及转向架转弯时的摆动等众多因素的影响,来自外部的作用力会传递到电缆内部的芯线上,而由于现有的芯线和插针的连接处是刚好位于插装塞的端面处,时间一长便造成芯线与插针压接处发生断裂的情况,如图1所示。一旦测速仪电缆芯线发生断芯情况,会直接导致当前列车的信号系统安全关闭,设备未恢复之前将无法投入使用,对线网运营的影响相当大。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缆连接器的连接结构,其能够增强芯线和插接连接处的强度,避免芯线与插针因摆动而断裂。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电缆连接器的连接结构,包括连接器壳体、插装塞、若干插针和与所述若干插针数量一致的保护管;所述连接器壳体设有中空的连通腔,所述插装塞固定在所述连通腔中;各所述保护管的一端分别套装在在各所述插针的一端上,所述插针套装有所述保护管的一端插设在所述插装塞内,所述插针的另一端位于所述插装塞外,所述保护管的另一端位于所述插装塞外;电缆的一端插入所述连通腔内并与所述连接器壳体固定连接,所述电缆的各芯线分别插入各所述保护管中且分别与各所述插针连接。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保护管为四氟管。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通腔与所述电缆连接的一端的内壁上设有内螺纹,所述电缆的外周设有与所述内螺纹配合固定的外螺纹。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密封胶圈,所述密封胶圈设置在所述连通腔内并与所述电缆的内端面相抵接,所述电缆的芯线穿过所述密封胶圈与所述插针连接。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插针插入所述保护管的长度不大于所述保护管自身长度的一半。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保护管的长度为15-20mm。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保护管的长度为18m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在本技术中,设置了保护管套在插针外,并且保护管的另一端在插装塞外,芯线与插针连接处必然被保护管套住,保护管将插针与电缆芯线的压接点包裹在一起,相当于给插针与芯线的压接点加装了一副固定支架,增加了插针与芯线在压接点处的稳固性,提高了连接质量。在这种结构下,电缆受到外力拉扯时,芯线传递的力量作用在保护管的外端,而不是作用与芯线和插针的连接处,从而避免发生芯线和插针的连接处受力过大而断裂的问题。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图1现有技术中插针和芯线连接时受力位置示意图;图2本技术的电缆连接器的连接结构与电缆连接的剖视图;图3本技术中插针和芯线连接时受力位置示意图。附图标记:1-连接器壳体;11-连通腔;12-内螺纹;2-插装塞;3-插针;4-保护管;5-密封胶圈;6-电缆;61-芯线;62-外螺纹。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技术的目的、方案和效果。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附图中各处使用的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分。需要说明的是,如无特殊说明,当某一特征被称为“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它可以直接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上,也可以间接地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上。此外,本技术中所使用的上、下、左、右等描述仅仅是相对于附图中本技术各组成部分的相互位置关系来说的。参照图2和图3,一种电缆连接器的连接结构,包括连接器壳体1、插装塞2、若干插针3和与所述若干插针3数量一致的保护管4。所述连接器壳体1设有中空的连通腔11,所述插装塞2固定在所述连通腔11中。各所述保护管4的一端分别套装在在各所述插针3的一端上,所述插针3套装有所述保护管4的一端插设在所述插装塞2内,所述插针3的另一端位于所述插装塞2外,所述保护管4的另一端位于所述插装塞2外。即插针3和保护管4都有一端在插装塞2内。在本实施例中,插装塞2为胶塞。电缆6的一端插入所述连通腔11内并与所述连接器壳体1固定连接,所述电缆6的各芯线61分别插入各所述保护管4中且分别与各所述插针3连接。在本技术中,设置了保护管4套在插针3外,并且保护管4的另一端在插装塞2外,芯线61与插针3连接处必然被保护管4套住,保护管4将插针3与电缆6芯线61的压接点包裹在一起,相当于给插针3与芯线61的压接点加装了一副固定支架,增加了插针3与芯线61在压接点处的稳固性,提高了连接质量。在这种结构下,电路受力外力拉扯时,芯线61传递的力量作用在保护管4的外端,如图3箭头所指,而不是作用与芯线61和插针3的连接处,芯线61本身的强度大于其与插接3连接处的强度,从而避免发生芯线61和插针3的连接处受力过大而断裂的问题。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保护管4为四氟管,该四氟管具有耐高温、绝缘性好、不易变形等特性,提高电缆6芯线61的线间绝缘性能,又能将电缆6外部传递进来的作用力抵挡在保护管4之外,避免了外部作用力对电缆6芯线61压接点的影响,防止电缆6断芯故障的发生。其中,所述连通腔11与所述电缆6连接的一端的内壁上设有内螺纹12,所述电缆6的外周设有与所述内螺纹12配合固定的外螺纹62,连接器壳体1和电缆6通过内外螺纹进行连接固定。优选地,本电缆连接器的连接结构还包括密封胶圈5,所述密封胶圈5设置在所述连通腔11内并与所述电缆6的内端面相抵接,所述电缆6的芯线61穿过所述密封胶圈5与所述插针3连接。密封胶圈5可以起到密封防水的作用,避免下雨时水渗入连通腔11内导致短路。其中,所述插针3插入所述保护管4的长度不大于所述保护管4自身长度的一半,通常情况下,所述保护管4的长度为15-20mm。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保护管4的长度为18mm。以下简述本电缆连接器的连接过程:1.截取合适长度的四氟管(长度约为18mm);2.将四氟管,即保护管4套入已剥好的芯线61中;3.将已套入保护管4的电缆6的芯线61装入插针3的针孔里并进行压接;...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缆连接器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器壳体、插装塞、若干插针和与所述若干插针数量一致的保护管;/n所述连接器壳体设有中空的连通腔,所述插装塞固定在所述连通腔中;/n各所述保护管的一端分别套装在各所述插针的一端上,所述插针套装有所述保护管的一端插设在所述插装塞内,所述插针的另一端位于所述插装塞外,所述保护管的另一端位于所述插装塞外;/n电缆的一端插入所述连通腔内并与所述连接器壳体固定连接,所述电缆的各芯线分别插入各所述保护管中且分别与各所述插针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缆连接器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器壳体、插装塞、若干插针和与所述若干插针数量一致的保护管;
所述连接器壳体设有中空的连通腔,所述插装塞固定在所述连通腔中;
各所述保护管的一端分别套装在各所述插针的一端上,所述插针套装有所述保护管的一端插设在所述插装塞内,所述插针的另一端位于所述插装塞外,所述保护管的另一端位于所述插装塞外;
电缆的一端插入所述连通腔内并与所述连接器壳体固定连接,所述电缆的各芯线分别插入各所述保护管中且分别与各所述插针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连接器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管为四氟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连接器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文星陈展华伍洋许勇华谭波刘文涛梁兴杰路婷婷卫春燕陈威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