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备直流负载能力的耦合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63755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7: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备直流负载能力的耦合器,包括外壳和盖板,外壳两侧通过对称固定有盖板,外壳一侧通过螺丝固定有输入接头,外壳远离输入接头的一端通过螺丝固定有直通输出接头,外壳底部靠近输入接头的一端通过螺丝固定有耦合输出接头,外壳内壁设有耦合直杆,耦合直杆两端分别通过绝缘子卡槽与输入接头和直通输出接头连接,外壳内壁靠近耦合直杆的下方设有耦合弯杆,耦合弯杆一端通过绝缘子卡槽与耦合输出接头连接,外壳内壁底部远离耦合输出接头的一端固定有线路板,线路板表面依次集成有5W功率电阻、电容和电阻线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直流负载的能力,且结构简单,稳定性较好,便于人们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备直流负载能力的耦合器
本技术涉及耦合器
,具体为一种具备直流负载能力的耦合器。
技术介绍
耦合器也叫适配器,是在系统间传递功率的器件,能在微波系统中将一路微波功率按比例分成几路;也能在机械中将驱动设备和被驱动设备的轴连接起来。耦合器可以是一个独立的硬件接口设备,允许硬件或电子接口与其它硬件或电子接口相连,耦合器是不等功率的分配器件,从无线信号主干通道中提取出一小部分信号的射频器件,与功分器一样都属于功率分配器件,不同的是耦合器是不等功率的分配器件。耦合器与功分器搭配使用,主要为了达到信号源的发射功率能够尽量平均分配到室内分布系统的各个天线口,使每个天线口的发射功率基本相同,随着数据通信与多媒体业务需求的发展,为适应移动数据、移动计算及移动多媒体运作,对高网络质量需求,已变得越来越重要,但是现有的耦合器不具备对于直流的负载,结构负载,性能不稳定,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具备直流负载能力的耦合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直流负载能力的耦合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备直流负载能力的耦合器,包括外壳和盖板,所述外壳两侧通过对称固定有盖板,所述外壳一侧通过螺丝固定有输入接头,所述外壳远离输入接头的一端通过螺丝固定有直通输出接头,所述外壳底部靠近输入接头的一端通过螺丝固定有耦合输出接头,所述外壳内壁设有耦合直杆,所述耦合直杆两端分别通过绝缘子卡槽与输入接头和直通输出接头连接,所述外壳内壁靠近耦合直杆的下方设有耦合弯杆,所述耦合弯杆一端通过绝缘子卡槽与耦合输出接头连接,所述外壳内壁底部远离耦合输出接头的一端固定有线路板,所述线路板表面依次集成有5W功率电阻、电容和电阻线圈,且耦合弯杆远离耦合输出接头的一端与电阻线圈连接。优选的,所述外壳内壁对称固定有固定耳,所述盖板表面等距开设有与固定耳相配合的安装孔,所述盖板通过螺丝和固定耳与外壳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耦合直杆和耦合弯杆均为一种黄铜材质构成。优选的,所述外壳和盖板均为一种铝合金材质构成,且外壳和盖板的内表面采取先镀铜后镀银工艺,镀铜厚度达到8微米以上,镀银层厚度达到3微米以上。优选的,所述直通输出接头、耦合输出接头和输入接头的外导体采用黄铜度三元合金,内导体采用铍青铜镀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耦合器采用1/8波长耦合进行设计,由于采用的是非常规波长传输,其电性能匹配方面较差,因此需要需要高精度仿真技术保障,采用非50欧姆接头转接,以抵消非常规波长引起的驻波比传输影响,在耦合直杆和耦合弯杆的输出口增加低通电路,通过电感方式进行直流能量的疏通,输入直流信号,通过耦合直杆可实现到输出的直流信号输出,耦合直流信号可通过耦合弯杆端口电感,经过连接输出电感至输出端口直流信号输出,过程中两个电容起到平衡耦合能量的作用,此装置具有直流负载的能力,且结构简单,稳定性较好,便于人们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盖板结构示意图。图中:1、外壳;2、盖板;3、输入接头;4、直通输出接头;5、耦合输出接头;6、耦合直杆;7、绝缘子卡槽;8、耦合弯杆;9、线路板;10、5W功率电阻;11、电容;12、电阻线圈;13、固定耳;14、安装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图示中的一种具备直流负载能力的耦合器,包括外壳1和盖板2,所述外壳1两侧通过对称固定有盖板2,所述外壳1和盖板2均为一种铝合金材质构成,具有优良的可塑性,高电导率和散热性,且外壳1和盖板2的内表面采取先镀铜后镀银工艺,镀铜厚度达到8微米以上,镀银层厚度达到3微米以上,使得射频微波在器件的内表面得到高效无损传输,所述外壳1一侧通过螺丝固定有输入接头3,所述外壳1远离输入接头3的一端通过螺丝固定有直通输出接头4,所述外壳1底部靠近输入接头3的一端通过螺丝固定有耦合输出接头5,所述直通输出接头4、耦合输出接头5和输入接头3的外导体采用黄铜度三元合金,内导体采用铍青铜镀银,提高电性能稳定,可靠性高,所述外壳1内壁设有耦合直杆6,所述耦合直杆6两端分别通过绝缘子卡槽7与输入接头3和直通输出接头4连接,所述外壳1内壁靠近耦合直杆6的下方设有耦合弯杆8,所述耦合弯杆8一端通过绝缘子卡槽7与耦合输出接头5连接,所述耦合直杆6和耦合弯杆8均为一种黄铜材质构成,黄铜优质的导电性,保证了作为微波传输中主要能量传输的内导体的性能,所述外壳1内壁底部远离耦合输出接头5的一端固定有线路板9,所述线路板9表面依次集成有5W功率电阻10、电容11和电阻线圈12,且耦合弯杆8远离耦合输出接头5的一端与电阻线圈12连接。请参照图2所示,所述外壳1内壁对称固定有固定耳13,所述盖板2表面等距开设有与固定耳13相配合的安装孔14,所述盖板2通过螺丝和固定耳13与外壳1固定连接,便于外壳1和盖板2的安装。工作原理:耦合器采用1/8波长耦合进行设计,由于采用的是非常规波长传输,其电性能匹配方面较差,因此需要需要高精度仿真技术保障,采用非50欧姆接头转接,以抵消非常规波长引起的驻波比传输影响,耦合直杆6通过输入接头3和直通输出接头4与外界连接,耦合弯杆8通过耦合输出接头5与外界连接,在耦合直杆6和耦合弯杆8的输出口增加低通电路,通过电感方式进行直流能量的疏通,输入直流信号,通过耦合直杆6可实现到输出的直流信号输出,耦合直流信号可通过耦合弯杆8端口电感,经过连接输出电感至输出端口直流信号输出,过程中两个电容11起到平衡耦合能量的作用。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备直流负载能力的耦合器,包括外壳(1)和盖板(2),所述外壳(1)两侧通过对称固定有盖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一侧通过螺丝固定有输入接头(3),所述外壳(1)远离输入接头(3)的一端通过螺丝固定有直通输出接头(4),所述外壳(1)底部靠近输入接头(3)的一端通过螺丝固定有耦合输出接头(5),所述外壳(1)内壁设有耦合直杆(6),所述耦合直杆(6)两端分别通过绝缘子卡槽(7)与输入接头(3)和直通输出接头(4)连接,所述外壳(1)内壁靠近耦合直杆(6)的下方设有耦合弯杆(8),所述耦合弯杆(8)一端通过绝缘子卡槽(7)与耦合输出接头(5)连接,所述外壳(1)内壁底部远离耦合输出接头(5)的一端固定有线路板(9),所述线路板(9)表面依次集成有5W功率电阻(10)、电容(11)和电阻线圈(12),且耦合弯杆(8)远离耦合输出接头(5)的一端与电阻线圈(12)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备直流负载能力的耦合器,包括外壳(1)和盖板(2),所述外壳(1)两侧通过对称固定有盖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一侧通过螺丝固定有输入接头(3),所述外壳(1)远离输入接头(3)的一端通过螺丝固定有直通输出接头(4),所述外壳(1)底部靠近输入接头(3)的一端通过螺丝固定有耦合输出接头(5),所述外壳(1)内壁设有耦合直杆(6),所述耦合直杆(6)两端分别通过绝缘子卡槽(7)与输入接头(3)和直通输出接头(4)连接,所述外壳(1)内壁靠近耦合直杆(6)的下方设有耦合弯杆(8),所述耦合弯杆(8)一端通过绝缘子卡槽(7)与耦合输出接头(5)连接,所述外壳(1)内壁底部远离耦合输出接头(5)的一端固定有线路板(9),所述线路板(9)表面依次集成有5W功率电阻(10)、电容(11)和电阻线圈(12),且耦合弯杆(8)远离耦合输出接头(5)的一端与电阻线圈(12)连接。


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磊马玉国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鑫众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