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FC电感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63205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7: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PFC电感,包括一环形磁芯体,所述磁芯体上间隔设置有三个绕线组:第一绕线组、第二绕线组和第三绕线组,所述第一绕线组与第二绕线组之间设置有第一引脚、第二绕线组与第三绕线组之间设置有第二引脚,第三绕线组与第一绕线组之间设置有第三引脚,且第一绕线组与第三绕线组之间还设置有连接部,且所述第三绕线组,所述第一绕线组、第二绕线组及第三绕线组均为漆包铜线绕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减小电感的体积,保证电感的使用寿命,组装方便快捷节省人力物力,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PFC电感
本技术属于电子器件
,特别涉及一种PFC电感。
技术介绍
PFC的英文全称为“PowerFactorCorrection”,意思是“功率因数校正”,功率因数指的是有效功率与总耗电量之间的关系,也就是有效功率除以总耗电量的比值。功率因素可以衡量电力被有效利用的程度,当功率因素值越大,代表其电力利用率越高。PFC电感是用于PFC电路的电感,用以提高功率因数。而现有的大功率PFC电感为硅钢片材质,存在体积大、温升高和能效低的缺点;在电感的生产过程中,将硅钢片装入绕制好线圈内,为防止线圈与磁芯接触而短路,通过在硅钢片表面包裹绝缘纸来隔离线圈与硅钢片,然而由于绝缘纸较薄,存在容易破裂的纹裂,继而会存在线圈与硅钢片接触而短路的隐患。因此,鉴于上述方案于实际制作及实施使用上的缺失之处,而加以修正、改良,同时本着求好的精神及理念,并由专业的知识、经验的辅助,以及在多方巧思、试验后,方创设出本技术,特再提供一种PFC电感,能够减小电感的体积,保证电感的使用寿命,组装方便快捷节省人力物力,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出一种PFC电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PFC电感,包括一环形磁芯体,所述磁芯体上间隔设置有三个绕线组:第一绕线组、第二绕线组和第三绕线组,所述第一绕线组与第二绕线组之间设置有第一引脚、第二绕线组与第三绕线组之间设置有第二引脚,第三绕线组与第一绕线组之间设置有第三引脚,且第一绕线组与第三绕线组之间还设置有连接部,且所述第三绕线组,所述第一绕线组、第二绕线组及第三绕线组均为漆包铜线绕成。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绕线组、第二绕线组及第三绕线组均为双线并绕结构,且相邻两线之间绝缘设置。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磁芯体均为铁芯。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引脚为八棱角引脚。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连接部由磁芯体的一个表面延伸形成,且所述连接部的厚度小于所述磁芯体的厚度。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连接部为不沾锡材质。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绕线组、第二绕线组及第三绕线组的额定电流为30A。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引脚、第二引脚及第三引脚上均设置有螺纹孔,所述第一引脚、第二脚及第三引脚的螺纹孔上分别设置有第一螺丝、第二螺丝及第三螺丝。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绕线组、第二绕线组及第三绕线组的绕线圈数之和为40圈。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绕线组的绕线圈数为14圈、第二绕线组及第三绕线组的绕线圈数均为13圈。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采用漆包线的形式,避免因为需要在不同绕线中间夹层设置有硅片的方法,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提升了产品生产组装的便捷性,并且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2、额定电流达到30A,额定电感当IDC=0A时,L=215uH/Min,25Khz,电压0.3V;3、线圈采用三脚式结构,能够适应三极管、蜂鸣器、电源等电子元件,针对性强;4、连接部采用不沾锡材质,可以避免由于电感发热导致的电线外层绝缘层沾于其表面,避免其因此而损坏,并方便后续的使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三引脚;2-磁芯体;3-第三绕线组;4-连接部;5-线头;6-第一螺丝;7-第一引脚;8-第一绕线组;9-第二螺丝;10-第二引脚;11-第二绕线组;12-第三螺丝。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PFC电感,包括一环形磁芯体2,所述磁芯体2上间隔设置有三个绕线组:第一绕线组8、第二绕线组11和第三绕线组3,所述第一绕线组8与第二绕线组11之间设置有第一引脚7、第二绕线组11与第三绕线组3之间设置有第二引脚10,第三绕线组3与第一绕线组8之间设置有第三引脚1,且第一绕线组8与第三绕线组3之间还设置有连接部4,且所述第三绕线组3,所述第一绕线组8、第二绕线组11及第三绕线组3均为漆包铜线绕成。所述第一绕线组8、第二绕线组11及第三绕线组3均为双线并绕结构,且相邻两线之间绝缘设置。所述磁芯体2均为铁芯。所述第一引脚7为八棱角引脚。所述连接部4由磁芯体2的一个表面延伸形成,且所述连接部4的厚度小于所述磁芯体2的厚度。所述连接部4为不沾锡材质。所述第一绕线组8、第二绕线组11及第三绕线组3的额定电流为30A。所述第一引脚7、第二引脚10及第三引脚1上均设置有螺纹孔,所述第一引脚7、第二脚及第三引脚1的螺纹孔上分别设置有第一螺丝6、第二螺丝9及第二螺丝12。所述第一绕线组8、第二绕线组11及第三绕线组3的绕线圈数之和为40圈。所述第一绕线组8的绕线圈数为14圈、第二绕线组11及第三绕线组3的绕线圈数均为13圈。该PFC电感的工作原理是:三个绕线组的起始位置和线头5位于连接部4上,并且绕线采用漆包线的形式,避免因为需要在不同绕线中间夹层设置有硅片的方法,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提升了产品生产组装的便捷性,并且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额定电流达到30A,额定电感当IDC=0A时,L=215uH/Min,25Khz,电压0.3V;线圈采用三脚式结构,能够适应三极管、蜂鸣器、电源等电子元件,针对性强;连接部4采用不沾锡材质,可以避免由于电感发热导致的电线外层绝缘层沾于其表面,避免其因此而损坏,并方便后续的使用。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PFC电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环形磁芯体,所述磁芯体上间隔设置有三个绕线组:第一绕线组、第二绕线组和第三绕线组,所述第一绕线组与第二绕线组之间设置有第一引脚、第二绕线组与第三绕线组之间设置有第二引脚,第三绕线组与第一绕线组之间设置有第三引脚,且第一绕线组与第三绕线组之间还设置有连接部,且所述第三绕线组,所述第一绕线组、第二绕线组及第三绕线组均为漆包铜线绕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PFC电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环形磁芯体,所述磁芯体上间隔设置有三个绕线组:第一绕线组、第二绕线组和第三绕线组,所述第一绕线组与第二绕线组之间设置有第一引脚、第二绕线组与第三绕线组之间设置有第二引脚,第三绕线组与第一绕线组之间设置有第三引脚,且第一绕线组与第三绕线组之间还设置有连接部,且所述第三绕线组,所述第一绕线组、第二绕线组及第三绕线组均为漆包铜线绕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FC电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绕线组、第二绕线组及第三绕线组均为双线并绕结构,且相邻两线之间绝缘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PFC电感,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芯体均为铁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PFC电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脚为八棱角引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PFC电感,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修方东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秋实晟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