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充电线圈及终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6320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7: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线充电线圈及终端,无线充电线圈由至少两根导线并列绕制而成,所述无线充电线圈包括偶数层的线圈结构,相邻两层的所述线圈结构中的至少两根导线的相对位置关系相反,所述无线充电线圈的进线端和出线端均位于所述线圈结构的外圈。由至少两根导线并列绕制得到多层线圈结构,可以较大程度优化电感量与交流阻抗,提高充电效率;相邻两层的导线的相对位置关系相反,绕制而成的导线拥有近似相同的长度,可以降低交流电阻,进一步提高充电效率;进线端和出线端均位于外圈,不需要额外的FPC引出内部的端头,既节约了空间又节省了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无线充电线圈及终端
本技术涉及无线充电
,尤其涉及一种无线充电线圈及终端。
技术介绍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电子设备的不断更新,人们对电子设备的性能和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充电方式不断变异,无线充电方式运应而生,解决了传统充电线材带来的不便。无线充电方式主要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无需充电线材与手机等电子设备接触,通过感应方式实现,方便快捷。但其弊端是充电效率低于传统的线材充电方式。提高充电效率是无线充电技术上的一个课题,而将单层并排的线圈走线内部线路如何连接到外部是比较大的难题。图1和图2为现有的两根导线并排走线的线圈结构,图1需要FPC焊接将内部引线连接到外部,这两种走线方式的充电效率均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无线充电线圈及终端,可大大提高充电效率。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无线充电线圈,由至少两根导线并列绕制而成,所述无线充电线圈包括偶数层的线圈结构,相邻两层的所述线圈结构中的至少两根导线的相对位置关系相反,所述无线充电线圈的进线端和出线端均位于所述线圈结构的外圈。进一步的,所述线圈结构的层数为两层。进一步的,所述导线的数目为两根。进一步的,所述无线充电线圈由绕线机绕制而成。进一步的,所述导线为铜芯漆包线。本技术采用的另一技术方案为:一种终端,包括所述的无线充电线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由至少两根导线并列绕制得到多层线圈结构,可以较大程度优化电感量与交流阻抗,提高充电效率;相邻两层的导线的相对位置关系相反,可以保证绕制而成的不同导线有近似相同的长度,可以降低交流阻抗,进一步提高充电效率;进线端和出线端均位于外圈,不需要额外的FPC引出内部的端头,既节约了空间又节省了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的无线充电线圈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的无线充电线圈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无线充电线圈的整体结构示意图。标号说明:1、进线端;2、出线端。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本技术最关键的构思在于:相邻两层的线圈结构中的导线的相对位置关系相反,绕制而成的导线拥有近似相同的长度,可以降低交流阻抗,提高充电效率。请参照图3,一种无线充电线圈,由至少两根导线并列绕制而成,所述无线充电线圈包括偶数层的线圈结构,相邻两层的所述线圈结构中的至少两根导线的相对位置关系相反,所述无线充电线圈的进线端1和出线端2均位于所述线圈结构的外圈。从上述描述可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由至少两根导线并列绕制得到多层线圈结构,可以较大程度优化电感量与交流阻抗,提高充电效率;相邻两层的导线的相对位置关系相反,绕制而成的导线拥有近似相同的长度,可以降低交流阻抗,进一步提高充电效率;进线端和出线端均位于外圈,不需要额外的FPC引出内部的端头,既节约了空间又节省了成本。进一步的,所述线圈结构的层数为两层。进一步的,所述导线的数目为两根。由上述描述可知,当导线的数目为两根时,只需在转换层数的时候将两根导线交叉一下即可实现相邻两层的线圈结构中的导线的相对位置关系相反。当导线为两根以上时,同理,导线在内部顺序交叉,即可实现相邻两层线圈结构中导线的相对位置关系相反。进一步的,所述无线充电线圈由绕线机绕制而成。进一步的,所述导线为铜芯漆包线。本技术涉及的另一技术方案为:一种终端,包括所述的无线充电线圈。由上述描述可知,终端可以是手机等移动终端,或者任何需要无线充电的电子产品终端。请参照图3,本技术的实施例一为:一种终端,包括无线充电线圈,所述无线充电线圈由至少两根导线并列绕制而成,导线为铜芯漆包线,且可在绕线机上绕制。所述无线充电线圈包括偶数层的线圈结构,相邻两层的所述线圈结构中的至少两根导线的相对位置关系相反,假设有四根导线,当某一层的线圈结构由内而外四根导线的顺序为导线(1)、导线(2)、导线(3)和导线(4)时,与之相邻的线圈结构由内而外四根导线的顺序则为导线(4)、导线(3)、导线(2)和导线(1),可以在换层时将导线相互交叉来实现,这样就可以采用长度相同的四根导线来制作线圈,且所述无线充电线圈的进线端1和出线端2均位于所述线圈结构的外圈。本实施例中,所述线圈结构的层数为两层,所述导线的数目为两根。对本实施例的无线充电线圈和现有技术的无线充电线圈进行性能测试,其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表1无线充电线圈性能测试结果注:“图3不交叉”指的是在换层时两根导线不相互交叉,其他结构与图3所示一样。“股数”指的是并列绕制的导线根数。由上表可知,图3所示的双层结构其直流电阻和交流电阻均较图1和图2有所降低,且比较图3和图3不交叉的测试结果可知,将两根导线交叉可有效降低交流电阻,从而提高充电效率。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无线充电线圈及终端,其结构简单,充电效率高,可由相同长度的导线并列绕制而成,无需额外的FPC引出内部的端头,既节约空间又节省成本。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线充电线圈,由至少两根导线并列绕制而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线圈包括偶数层的线圈结构,相邻两层的所述线圈结构中的至少两根导线的相对位置关系相反,所述无线充电线圈的进线端和出线端均位于所述线圈结构的外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线充电线圈,由至少两根导线并列绕制而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线圈包括偶数层的线圈结构,相邻两层的所述线圈结构中的至少两根导线的相对位置关系相反,所述无线充电线圈的进线端和出线端均位于所述线圈结构的外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结构的层数为两层。


3.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玉军李旭王磊
申请(专利权)人:信维通信江苏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