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周晓寒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ROS系统框架的科研教育机器人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462510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7: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ROS系统框架的科研教育机器人,机器人包括运行于可变长度直线轨道上的主平台;主平台上设有第一支架、三维传动机构、控制机构、定位机构;第一支架包括竖直支架和高度可调的水平支架,水平支架上安装有升降机构,升降机构上安装有执行机构;控制机构向三维传动机构和平台驱动机构发出控制命令,通过串口连接上位机;定位机构包括安装于第二支架上的摄像头;可变长度直线轨道上安装有平台驱动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了一种针对直线工作台上的器材、设备做出一些流程简单,重复次数多,复杂度低的操作的机器人,使用ROS操作系统,开发过程更容易且高效,与各种外围设备对接方便;具备较好的开放性和通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ROS系统框架的科研教育机器人
本技术涉及机器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ROS系统框架的科研教育机器人。
技术介绍
机器人指能自动运行任务的人造机器设备,用以取代或协助人类工作,一般会是机电设备,由计算机程序或是电子电路控制。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电子技术的发展,机器人在很多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且使用成本在逐渐降低。对于流程简单,重复次数多,复杂度低的工作,使用机器人完成,不仅解放了人力,而且实际效果可能优于人工完成。机器人操作系统ROS(RobotOperatingSystem),是一个机器人软件平台,能够为异质计算机集群提供类似操作系统的功能,也可以为机器人开发者提供一个标准化的、开源的编程框架,基于该系统,能够极大地加快机器人的开发进程。但是目前,机器人研发的重点往往集中在辅助工业生产制造等领域;相对的,在教育、科研等领域,有很多工作,事实上已经可以由机器人完成,例如在多工位的实验台之间传递和取放试剂,做实验演示并辅助讲解等,在这些领域,目前并没有成熟可靠的产品可以供选择使用;因此,需要设计一种适于教育和科研领域使用的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ROS系统框架的科研教育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人包括运行于可变长度直线轨道上的主平台(1);所述主平台(1)上设有第一支架(104)、三维传动机构、控制机构、定位机构;所述第一支架(104)包括竖直支架和高度可调的水平支架,水平支架上安装有升降机构,升降机构上安装有执行机构;所述控制机构向三维传动机构和平台驱动机构发出控制命令,通过串口连接上位机;所述定位机构包括安装于第二支架(105)上的摄像头(107);所述可变长度直线轨道上安装有平台驱动机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ROS系统框架的科研教育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人包括运行于可变长度直线轨道上的主平台(1);所述主平台(1)上设有第一支架(104)、三维传动机构、控制机构、定位机构;所述第一支架(104)包括竖直支架和高度可调的水平支架,水平支架上安装有升降机构,升降机构上安装有执行机构;所述控制机构向三维传动机构和平台驱动机构发出控制命令,通过串口连接上位机;所述定位机构包括安装于第二支架(105)上的摄像头(107);所述可变长度直线轨道上安装有平台驱动机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ROS系统框架的科研教育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变长度直线轨道包括不少于两根单轨道(2)和不少于一个轨道支撑机构;所述单轨道(2)包括截面为工字型的滑轨(201),滑轨(201)底面竖直向下等间隔分布有多个固定柱(202),固定柱(202)截面为矩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ROS系统框架的科研教育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支撑机构包括两个第三支架(3)和四根连杆(4),所述第三支架(3)本体为由两条横梁(301)和两条竖梁(302)组成的矩形框架结构,矩形框架结构上还设有两条相互交叉的斜梁(304);一条横梁(301)的顶部形成多个等间距排列的定位孔(303);所述第三支架(3)的四角位置形成贯穿的固定孔(305);所述连杆(4)中部为光杆(401),两端形成螺纹部(404),光杆(401)与螺纹部(404)的交界处形成圆形的挡板(402);四根连杆(4)的螺纹部分别从固定孔(305)位置贯穿两个第三支架(3),并由螺母(403)将第三支架(3)与连杆(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晓寒李伟
申请(专利权)人:周晓寒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