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负荷识别新型智能电表的相位辨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46128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7: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负荷识别新型智能电表的相位辨识装置,其包括主装置和子装置;主装置包括第一电源模块、第一MCU模块、第一时钟模块、第一电力载波通信模块、蓝牙模块和存储模块,第一MCU模块分别与第一时钟模块、第一电力载波通信模块、蓝牙模块和存储模块双向交互连接,蓝牙模块与手机APP通信连接,手机APP还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通信连接;子装置包括第二电源模块、第二MCU模块、第二时钟模块和第二电力载波通信模块,第二MCU模块分别与第二时钟模块和第二电力载波通信模块双向交互连接,第二电力载波通信模块与第一电力载波通信模块通信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就地解决电表线路相位识别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负荷识别新型智能电表的相位辨识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相位识别装置,尤其是一种用于负荷识别新型智能电表的相位辨识装置。
技术介绍
在智能量测系统建设过程中,由于用电精细化管理需求,需要将原有的传统电表更换为具有负荷识别功能的新型智能电表。但在现场电表更换的过程中,由于部分老旧小区电力线路部署时间久远,相关拓扑信息缺失,尤其是在用户末端的配电箱中,原有电表的相位信息出现错误或丢失的问题,导致相关业务开展受到影响,例如线损计算、窃电稽查等。然而,当前的相位识别方法,要通过集中器和相关的电表上的相位识别装置进行配合,对于某个台区而言,由于台区下属的电能表多大数百个,而集中器所处位置距离电表位置较远,完成一个配电箱电表的校验,需要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集中器厂家、电表厂家以及相关运维人员联合操作,费时费力,工作效率较低,而且容易出错,有一定返工工作量。因此,亟需研制一种装置和相关系统,可以在配电箱安装范围内,无须长期安装,即插即用,就地解决电表线路相位识别问题,同时能够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快速建立新型智能电表档案,显著提高电表安装和档案建立工作的效率,同时保证识别准确率,杜绝返工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用于负荷识别新型智能电表的相位辨识装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负荷识别新型智能电表的相位辨识装置,包括主装置和子装置;所述主装置安装在配电箱的主进线处,所述主装置包括第一电源模块、第一MCU模块、第一时钟模块、第一电力载波通信模块、蓝牙模块和存储模块,所述第一电源模块为所述主装置提供电源,所述第一MCU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一时钟模块、所述第一电力载波通信模块、所述蓝牙模块和所述存储模块双向交互连接,所述蓝牙模块与手机APP通信连接,所述手机APP还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通信连接;所述子装置安装在分支电表的进线处,所述子装置包括第二电源模块、第二MCU模块、第二时钟模块和第二电力载波通信模块,所述第二电源模块为所述子装置提供电源,所述第二MCU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二时钟模块和所述第二电力载波通信模块双向交互连接,所述第二电力载波通信模块与所述第一电力载波通信模块通信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子装置为三个且每一所述子装置分别一一对应地安装在一分支电表的进线处,三个所述子装置均通过电力载波通信方式与所述主装置连接。进一步地,所述主装置和各个所述子装置分别配有一取电端子,每一所述取电端子分别通过实验室级别的鳄鱼夹直接在配电箱周围的端子、铜牌或接线头处取电。进一步地,所述手机APP与所述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通过APN专网进行通信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源模块和所述第二电源模块的型号均为TPS767D301PWP。进一步地,所述第一MCU模块和所述第二MCU模块的型号均为PIC16F194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时钟模块和所述第二时钟模块的型号均为DS1307Z。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力载波通信模块和所述第二电力载波通信模块的型号均为PB140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目前的相位辨识方法要通过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集中器、电表乃至相关附加模块共同配合完成,实施成本高、耗费较大人力物力,效率低,准确率差。而本装置的优点在于,通过主装置和子装置的分体模式,将所排查范围缩小在配电箱以及周围区域内,同时不用另外接线,依托于已有的电力线路作为通信路径,完成相位识别的工作,同时,通过蓝牙方式与手机APP进行通信,完成了档案建立的工作,整个流程完成了从相位识别、档案信息的录入、档案信息导入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闭环工作流程,大大减少了新型智能电表安装、建档、信息导入工作的效率,为削减新型电表安装和管理成本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2、常规的拓扑校验或者相位辨识装置,需要长期安装在相应的监测位置,由于是外加器具或装置,可能会造成较大隐患,乃至导致用电事故。而本装置的优点在于,采用实验室级别的鳄鱼夹,在识别现场直接挂接到监测点,完成相位辨识和档案建立,完成流程后,可即时拆除,现场没有任何遗留装置,以保证用户和电路的用电安全。附图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优点更容易理解,将通过参考在附图中示出的具体实施方式更详细地描述上文简要描述的本技术。可以理解这些附图只描绘了本技术的典型实施方式,因此不应认为是对其保护范围的限制,通过附图以附加的特性和细节描述来解释本技术。图1为本技术的通信架构图;图2为本技术中主装置的原理图;图3为本技术中子装置的原理图;图4为本技术的装置组成图;图5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拓扑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技术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技术实施方式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技术实施方式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为了彻底了解本技术实施方式,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结构。显然,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施行并不限定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习的特殊细节。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述外,本技术还可以具有其他实施方式。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内侧”、“外侧”、“纵向”、“横向”、“上”、“下”、“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而不是要求本技术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参见图1至图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负荷识别新型智能电表的相位辨识装置(以下简称“相位辨识装置”),该相位辨识装置为一组集群装置组,由一台主装置和多台子装置组成,且一台主装置和多台子装置之间通过电力载波方式进行通信,利用电力载波通信方式需要在同一相位才能进行通信的原理,将主装置部署在相位明确的节点处,同时,将子装置部署在配电箱内需要识别相位的电表接线处。利用电力载波通信方式,从主装置向子装置发送检测招读信号,若其中某一子装置对主装置的招读信号进行了响应,并进行了回复,则说明此时,主装置与子装置所处的相位为同一相位。那么此时,主装置将相位信息记录下来,通过蓝牙模块将该信息发送到专用维护手机中,由手机APP建立并录入相应新型智能电表档案到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同时完成相位的识别和电表信息的录入。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如图2所示,主装置由第一电源模块、第一时钟模块、第一MCU模块、蓝牙模块、存储模块和第一电力载波通信模块组成;第一MCU模块分别与第一时钟模块、第一电力载波通信模块、蓝牙模块和存储模块双向交互连接,蓝牙模块与手机APP通信连接,手机APP还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通信连接。其中,第一电源模块为整个主装置提供动力,第一电源模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负荷识别新型智能电表的相位辨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装置和子装置;/n所述主装置安装在配电箱的主进线处,所述主装置包括第一电源模块、第一MCU模块、第一时钟模块、第一电力载波通信模块、蓝牙模块和存储模块;/n所述第一电源模块为所述主装置提供电源;/n所述第一MCU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一时钟模块、所述第一电力载波通信模块、所述蓝牙模块和所述存储模块双向交互连接;/n所述蓝牙模块与手机APP通信连接,所述手机APP还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通信连接;/n所述子装置安装在分支电表的进线处,所述子装置包括第二电源模块、第二MCU模块、第二时钟模块和第二电力载波通信模块;/n所述第二电源模块为所述子装置提供电源;/n所述第二MCU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二时钟模块和所述第二电力载波通信模块双向交互连接;/n所述第二电力载波通信模块与所述第一电力载波通信模块通信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负荷识别新型智能电表的相位辨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装置和子装置;
所述主装置安装在配电箱的主进线处,所述主装置包括第一电源模块、第一MCU模块、第一时钟模块、第一电力载波通信模块、蓝牙模块和存储模块;
所述第一电源模块为所述主装置提供电源;
所述第一MCU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一时钟模块、所述第一电力载波通信模块、所述蓝牙模块和所述存储模块双向交互连接;
所述蓝牙模块与手机APP通信连接,所述手机APP还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通信连接;
所述子装置安装在分支电表的进线处,所述子装置包括第二电源模块、第二MCU模块、第二时钟模块和第二电力载波通信模块;
所述第二电源模块为所述子装置提供电源;
所述第二MCU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二时钟模块和所述第二电力载波通信模块双向交互连接;
所述第二电力载波通信模块与所述第一电力载波通信模块通信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负荷识别新型智能电表的相位辨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子装置为三个且每一所述子装置分别一一对应地安装在一分支电表的进线处,三个所述子装置均通过电力载波通信方式与所述主装置连接。


3.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亚前何海航白涛杨滨杨宇全刘磊李志远董泽寅司马凯李博阳孙桐李雪徐志宏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滨电电力工程有限公司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滨海供电分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