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采样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6054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7: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空气采样器,涉及空气采样技术领域,空气采样器包括箱体、换向阀、驱动气缸和工作气缸、进气端和收集装置,换向阀包括连通气源的进气口、两个出气口,驱动气缸的内部空间由第一活塞分隔为第一封闭空间和第二封闭空间,两个封闭空间分别与两个出气口相连通,工作气缸的内部空间由第二活塞分隔为第三封闭空间和第四封闭空间,工作气缸的第二移动杆和驱动气缸的第一移动杆相连接;进气端与第三封闭空间和第四封闭空间均相连通,以进气端为起始方向、两条气路设有单向阀;收集装置与第三封闭空间和第四封闭空间也均相连通,以工作气缸为起始方向、两条气路设有单向阀。如此设置,避免电路故障,密闭性好,采样时间短,误差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气采样器
本技术涉及空气采样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空气采样器。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矿井地下一般需要进行空气采样,即将空气采集到一个密闭容器内。通常有电动采样和手动采样两种形式,若使用现有的电动采样器,由于密闭内的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有毒和可燃气体,很容易发生电路故障而引起瓦斯爆炸事故;若手动进行空气采样,比如用一个厚度很大的能弹起来的气球吸气,或者用抽水泵来吸气,密封性比较差,而且采样时间长,容易有外界空气混入,导致取出的气样与实际误差大。因此,如何解决现有技术中电动采样易发生电路故障和爆炸事故,手动空气采样密闭性差、采样时间长、误差大的问题,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要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气采样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电动采样存在的易发生电路故障和爆炸事故,而手动空气存在的采样密闭性差、采样时间长、误差大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空气采样器,包括:箱体、设置在所述箱体内的换向阀、驱动气缸和工作气缸、以及进气端和用于集气的收集装置,所述换向阀包括用于连通外部气源的进气口、能够出气的第一出气口和第二出气口;所述驱动气缸包括封闭的第一缸筒、能够沿所述第一缸筒的延伸方向移动的第一移动杆、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移动杆端部的第一活塞,所述第一活塞设置在所述第一缸筒内,且所述第一活塞的外周与所述第一缸筒的内壁相贴合、以将所述第一缸筒的内部空间分隔为第一封闭空间和第二封闭空间,所述第一封闭空间、所述第二封闭空间分别通过第一管路、第二管路与所述第一出气口、所述第二出气口相连通;所述工作气缸包括封闭的第二缸筒、能够沿所述第二缸筒的延伸方向移动的第二移动杆、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移动杆端部的第二活塞,所述第二活塞设置在所述第二缸筒内,且所述第二活塞的外周与所述第二缸筒的内壁相贴合、以将所述第二缸筒的内部空间分隔为第三封闭空间和第四封闭空间,所述第二移动杆与所述第一移动杆固定连接;所述进气端与所述第三封闭空间、所述第四封闭空间分别通过第三管路、第四管路相连通,且沿所述进气端至所述工作气缸的方向、所述第三管路和所述第四管路上分别设有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所述收集装置与所述第三封闭空间、所述第四封闭空间分别通过第五管路、第六管路相连通,且沿所述工作气缸至所述收集装置的方向、所述第五管路和所述第六管路上分别设有第三单向阀和第四单向阀;当所述第一出气口出气时,所述第一封闭空间进气,所述第一移动杆向所述第二封闭空间移动,所述第二封闭空间出气且容积减小,所述第二移动杆向所述第四封闭空间移动,所述第三封闭空间容积增大、以抽取外部空气由所述进气端进入所述第三封闭空间,同时所述第四封闭空间容积减小、以将所述第四封闭空间内的气体压入所述收集装置;当所述第二出气口出气时,所述第二封闭空间进气,所述第一移动杆向所述第一封闭空间移动,所述第一封闭空间出气且容积减小,所述第二移动杆向所述第三封闭空间移动,所述第四封闭空间容积增大、以抽取外部空气由所述进气端进入所述第四封闭空间,同时所述第三封闭空间容积减小、以将所述第三封闭空间内的气体压入所述收集装置。优选地,所述换向阀为二位五通阀,所述二位五通阀包括阀体、设置在所述阀体内的第三活塞、设置在所述阀体一端的第一活塞杆,所述阀体内还设有第一气室和第二气室,所述第一气室与所述第一活塞杆相对应,所述进气口、所述第一出气口、所述第二出气口均设置在所述阀体上,且所述第一出气口和所述第二出气口分别与所述第一气室和所述第二气室相连通,所述阀体上还设有用于连通所述第一气室的第一排气口和用于连通所述第二气室的第二排气口,当所述第一活塞杆推动所述第三活塞向所述第二气室移动至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气室与所述进气口连通,所述第二排气口被封堵,所述第二气室进气、所述第二出气口出气;当所述第二气室的气压值大于第一气压值时,所述第三活塞向所述第一气室移动,当所述第三活塞向所述第一气室移动至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气室与所述进气口连通,所述第三活塞推动所述第一活塞杆移动、以封堵所述第一排气口,所述第一气室进气、所述第一出气口出气。优选地,所述阀体的另一端还设有第二活塞杆,所述第二气室与所述第二活塞杆相对应,当所述第三活塞移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三活塞推动所述第二活塞杆、以封堵所述第二排气口。优选地,所述阀体还设有用于分别连通所述第一气室和所述第二气室的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接口连通所述进气口,且所述第三活塞的外周设有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当所述第三活塞移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凸起封堵所述第一接口;当所述第三活塞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凸起封堵所述第二接口。优选地,所述工作气缸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工作气缸的所述第三封闭空间相连通,两个所述工作气缸的所述第四封闭空间相连通,且所述驱动气缸设置在两个所述工作气缸之间。优选地,还包括与所述第二移动杆相连接的手动作用杆。优选地,所述箱体上设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上设有控制按钮,所述控制按钮与所述换向阀相连接。优选地,所述进气端设有压力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且所述控制面板上还设有用于显示气体压力和温度的压力表和温度表,所述压力表与所述压力传感器电连接,所述温度表与所述温度传感器电连接。优选地,所述换向阀与所述气源之间设有用于过滤气体的过滤器、油雾器以及用于调节气压的调压器。优选地,所述箱体上设有密闭检查口。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中,空气采样器包括箱体、设置在箱体内的换向阀、驱动气缸和工作气缸、以及进气端和收集装置,收集装置用来收集采样的气体,换向阀包括进气口、能够出气的第一出气口和第二出气口;进气口连通外部的气源,气源供给进气口气体。驱动气缸包括封闭的第一缸筒、第一移动杆、以及第一活塞,第一移动杆能够沿第一缸筒的延伸方向移动,第一活塞设置在第一缸筒内且设置在第一移动杆的端部,第一活塞的外周与第一缸筒的内壁相贴合,从而将第一缸筒的内部空间分隔为第一封闭空间和第二封闭空间,第一封闭空间、第二封闭空间分别通过第一管路、第二管路与第一出气口、第二出气口相连通,这样一来气源提供的气体从进气口进入换向阀内,从换向阀的第一出气口或第二出气口出来的气体流入第一封闭空间或第二封闭空间内,从而扩大第一封闭空间或第二封闭空间的容积,进而封闭空间内的气体推动第一移动杆向某一方向移动。同样地,工作气缸也包括封闭的第二缸筒、第二移动杆、以及第二活塞,第二移动杆能够沿第二缸筒的延伸方向移动,第二活塞设置在第二缸筒内且设置在第二移动杆的端部,第二活塞的外周与第二缸筒的内壁相贴合,从而将第二缸筒的内部空间分隔为第三封闭空间和第四封闭空间,第二移动杆与第一移动杆固定连接,故当第一移动杆移动时会带动第二移动杆移动,即气源作为驱动力,使驱动气缸的第一移动杆能够在第一缸筒内来回移动,从而带动第二移动杆在第二缸筒内也来回移动。进气端与第三封闭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气采样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箱体(1)、设置在所述箱体(1)内的换向阀(2)、驱动气缸(6)和工作气缸(9)、以及进气端(22)和用于集气的收集装置(23),所述换向阀(2)包括用于连通外部气源(32)的进气口(3)、能够出气的第一出气口(4)和第二出气口(5);/n所述驱动气缸(6)包括封闭的第一缸筒(601)、能够沿所述第一缸筒(601)的延伸方向移动的第一移动杆(602)、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移动杆(602)端部的第一活塞(603),所述第一活塞(603)设置在所述第一缸筒(601)内,且所述第一活塞(603)的外周与所述第一缸筒(601)的内壁相贴合、以将所述第一缸筒(601)的内部空间分隔为第一封闭空间(7)和第二封闭空间(8),所述第一封闭空间(7)、所述第二封闭空间(8)分别通过第一管路(12)、第二管路(13)与所述第一出气口(4)、所述第二出气口(5)相连通;/n所述工作气缸(9)包括封闭的第二缸筒(901)、能够沿所述第二缸筒(901)的延伸方向移动的第二移动杆(902)、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移动杆(902)端部的第二活塞(903),所述第二活塞(903)设置在所述第二缸筒(901)内,且所述第二活塞(903)的外周与所述第二缸筒(901)的内壁相贴合、以将所述第二缸筒(901)的内部空间分隔为第三封闭空间(10)和第四封闭空间(11),所述第二移动杆(902)与所述第一移动杆(602)固定连接;/n所述进气端(22)与所述第三封闭空间(10)、所述第四封闭空间(11)分别通过第三管路(14)、第四管路(15)相连通,且沿所述进气端(22)至所述工作气缸(9)的方向、所述第三管路(14)和所述第四管路(15)上分别设有第一单向阀(16)和第二单向阀(17);/n所述收集装置(23)与所述第三封闭空间(10)、所述第四封闭空间(11)分别通过第五管路(18)、第六管路(19)相连通,且沿所述工作气缸(9)至所述收集装置(23)的方向、所述第五管路(18)和所述第六管路(19)上分别设有第三单向阀(20)和第四单向阀(21);/n当所述第一出气口(4)出气时,所述第一封闭空间(7)进气,所述第一移动杆(602)向所述第二封闭空间(8)移动,所述第二封闭空间(8)出气且容积减小,所述第二移动杆(902)向所述第四封闭空间(11)移动,所述第三封闭空间(10)容积增大、以抽取外部空气由所述进气端(22)进入所述第三封闭空间(10),同时所述第四封闭空间(11)容积减小、以将所述第四封闭空间(11)内的气体压入所述收集装置(23);当所述第二出气口(5)出气时,所述第二封闭空间(8)进气,所述第一移动杆(602)向所述第一封闭空间(7)移动,所述第一封闭空间(7)出气且容积减小,所述第二移动杆(902)向所述第三封闭空间(10)移动,所述第四封闭空间(11)容积增大、以抽取外部空气由所述进气端(22)进入所述第四封闭空间(11),同时所述第三封闭空间(10)容积减小、以将所述第三封闭空间(10)内的气体压入所述收集装置(2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气采样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箱体(1)、设置在所述箱体(1)内的换向阀(2)、驱动气缸(6)和工作气缸(9)、以及进气端(22)和用于集气的收集装置(23),所述换向阀(2)包括用于连通外部气源(32)的进气口(3)、能够出气的第一出气口(4)和第二出气口(5);
所述驱动气缸(6)包括封闭的第一缸筒(601)、能够沿所述第一缸筒(601)的延伸方向移动的第一移动杆(602)、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移动杆(602)端部的第一活塞(603),所述第一活塞(603)设置在所述第一缸筒(601)内,且所述第一活塞(603)的外周与所述第一缸筒(601)的内壁相贴合、以将所述第一缸筒(601)的内部空间分隔为第一封闭空间(7)和第二封闭空间(8),所述第一封闭空间(7)、所述第二封闭空间(8)分别通过第一管路(12)、第二管路(13)与所述第一出气口(4)、所述第二出气口(5)相连通;
所述工作气缸(9)包括封闭的第二缸筒(901)、能够沿所述第二缸筒(901)的延伸方向移动的第二移动杆(902)、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移动杆(902)端部的第二活塞(903),所述第二活塞(903)设置在所述第二缸筒(901)内,且所述第二活塞(903)的外周与所述第二缸筒(901)的内壁相贴合、以将所述第二缸筒(901)的内部空间分隔为第三封闭空间(10)和第四封闭空间(11),所述第二移动杆(902)与所述第一移动杆(602)固定连接;
所述进气端(22)与所述第三封闭空间(10)、所述第四封闭空间(11)分别通过第三管路(14)、第四管路(15)相连通,且沿所述进气端(22)至所述工作气缸(9)的方向、所述第三管路(14)和所述第四管路(15)上分别设有第一单向阀(16)和第二单向阀(17);
所述收集装置(23)与所述第三封闭空间(10)、所述第四封闭空间(11)分别通过第五管路(18)、第六管路(19)相连通,且沿所述工作气缸(9)至所述收集装置(23)的方向、所述第五管路(18)和所述第六管路(19)上分别设有第三单向阀(20)和第四单向阀(21);
当所述第一出气口(4)出气时,所述第一封闭空间(7)进气,所述第一移动杆(602)向所述第二封闭空间(8)移动,所述第二封闭空间(8)出气且容积减小,所述第二移动杆(902)向所述第四封闭空间(11)移动,所述第三封闭空间(10)容积增大、以抽取外部空气由所述进气端(22)进入所述第三封闭空间(10),同时所述第四封闭空间(11)容积减小、以将所述第四封闭空间(11)内的气体压入所述收集装置(23);当所述第二出气口(5)出气时,所述第二封闭空间(8)进气,所述第一移动杆(602)向所述第一封闭空间(7)移动,所述第一封闭空间(7)出气且容积减小,所述第二移动杆(902)向所述第三封闭空间(10)移动,所述第四封闭空间(11)容积增大、以抽取外部空气由所述进气端(22)进入所述第四封闭空间(11),同时所述第三封闭空间(10)容积减小、以将所述第三封闭空间(10)内的气体压入所述收集装置(2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采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阀(2)为二位五通阀,所述二位五通阀包括阀体(201)、设置在所述阀体(201)内的第三活塞(202)、设置在所述阀体(201)一端的第一活塞杆(203),所述阀体(201)内还设有第一气室(205)和第二气室(206),所述第一气室(205)与所述第一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培生
申请(专利权)人:内蒙古锐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内蒙古;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