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智能温湿度变送器,包括外壳,在外壳的安装面上设有粘贴结构,粘贴结构为纳米粘贴涂层,粘贴结构的面积占外壳的安装面的面积的80%‑100%;粘贴结构为一个,设置在外壳安装面的中间,或包括偶数个粘贴块,偶数个粘贴块两两对称设置在安装面上,或包括至少三个粘贴块,至少三个粘贴块中的第一部分粘贴块在外壳的安装面上设置形成规则图形,至少三个粘贴块中的第二部分粘贴块设置在规则图形的几何中心上。安装时将粘贴结构粘贴到安装物的安装面上,拆装时直接撕下来即可,方便拆装,不受安装物的安装面材质影响,纳米粘贴涂层和智能温湿度变送器的连接方式简单,易于实现,重量轻,粘贴牢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温湿度变送器
本技术涉及电子器件,尤其涉及一种智能温湿度变送器。
技术介绍
智能温湿度变送器为以温湿度一体式的探头作为测温元件,将温度和湿度信号采集出来,经过稳压滤波、运算放大、非线性校正、V/I转换、恒流及反向保护等电路处理后,转换成与温度和湿度成线性关系的电流信号或电压信号输出的电器设备。智能温湿度变送器应用十分广泛,比如,数据中心、IDC机房、图书管、仓库、档案馆等都需智能温湿度变送器做远程监控管理。安装智能温湿度变送器的一种传统方法是采用拧镙钉的方式将智能温湿度变送器安装在安装物上,该种安装方式拆装不方便,还有一种方式是在智能温湿度变送器的外壳上加装磁铁,通过磁铁吸附在安装物上,该种安装方式只对安装物的安装面为铁质表面的安装物有效,局限性较大,且会增加智能温湿度变送器的重量,使智能温湿度变送器安装不牢固。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温湿度变送器,方便拆装,不受安装物的安装面材质影响。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智能温湿度变送器,在所述外壳的安装面上设有粘贴结构,所述粘贴结构为纳米粘贴涂层;所述粘贴结构为一个,设置在所述外壳安装面的中间,或所述粘贴结构包括偶数个粘贴块,所述偶数个粘贴块两两对称设置在所述安装面上,或所述粘贴结构包括至少三个粘贴块,所述至少三个粘贴块中的第一部分粘贴块在所述外壳的安装面上设置形成规则图形,所述至少三个粘贴块中的第二部分粘贴块设置在所述规则图形的几何中心上;所述粘贴结构的面积占所述外壳的安装面的面积的80%-100%。可选地,所述纳米粘贴涂层的涂覆厚度为0.5-1μm。可选地,所述纳米粘贴涂层的涂覆厚度为0.8μm。可选地,所述纳米粘贴涂层为碳化钛多孔网状纳米墙结构涂层。可选地,所述纳米粘贴涂层为C4结构的氟聚合物涂层。可选地,所述规则图形包括矩形、圆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或正多边形。可选地,所述粘贴结构的面积占所述外壳的安装面的面积的90%。可选地,所述外壳为正方体。可选地,所述外壳为长方体,所述外壳的长为117mm,所述外壳的宽为85mm,所述外壳的高为41mm。可选地,所述外壳为塑料外壳。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智能温湿度变送器安装时通过粘贴结构粘贴到安装物的安装面上,拆装时直接将智能温湿度变送器从安装物上撕下来即可,方便拆装,且本技术实施例的智能温湿度变送器由于在外壳的安装面上设置粘贴结构,不受安装物的安装面材质影响,另,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纳米粘贴涂层,可直接在外壳的安装面上涂覆形成,使粘贴结构和智能温湿度变送器的连接方式简单,易于实现,纳米粘贴涂层重量轻,可防止由于智能温湿度变送器较重导致粘贴不牢固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智能温湿度变送器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智能温湿度变送器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智能温湿度变送器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智能温湿度变送器,包括外壳1,在所述外壳1的安装面2上设有粘贴结构,所述粘贴结构为纳米粘贴涂层,所述粘贴结构的面积占所述外壳的安装面的面积的80%-100%,该面积比可兼顾粘贴结构的用量及粘贴效果;最优为90%。上述效果最佳。如图1所示,所述粘贴结构为一个,设置在所述外壳1安装面2的中间。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智能温湿度变送器,粘贴结构设置在所述外壳1安装面2的中间,粘贴力集中在安装面2的中心,保证智能温湿度变送器在安装物上粘贴的牢固性。或,所述粘贴结构包括偶数个粘贴块3,所述偶数个粘贴块3两两对称设置在所述安装面2上。如图2所示,包括四个粘贴块3,四个粘贴块3中的上面两个粘贴块3为一组,下面两个粘贴块3为一组,每组中的两个粘贴块3均以安装面2的中线a为中轴对称设置。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智能温湿度变送器的粘贴块3可以设置的较小,通过两两对称的方式保证智能温湿度变送器在安装物上粘贴的牢固性,从而可节省粘贴结构的制作成本。或,所述粘贴结构包括至少三个粘贴块3,所述至少三个粘贴块3中的第一部分粘贴块3在所述外壳1的安装面2上设置形成规则图形,所述至少三个粘贴块3中的第二部分粘贴块3设置在所述规则图形的几何中心上。所述规则图形可为矩形、圆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或正多边形。粘贴块3可以为奇数个,如图3所示的五个,图3中的四个粘贴块3形成长方形,第五个粘贴块3设置在长方形的对角线上。当然,粘贴块3还可以为偶数个,如四个、六个等。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智能温湿度变送器的粘贴块3可以设置的较小,通过本实施例中粘贴块3的设置方式保证智能温湿度变送器在安装物上粘贴的牢固性,从而可节省粘贴块3的制作成本。值得说明的是,所述外壳1的安装面2为用于在安装物上进行安装的面。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智能温湿度变送器安装时通过粘贴结构粘贴到安装物的安装面上,拆装时直接将智能温湿度变送器从安装物上撕下来即可,方便拆装,且本技术实施例的智能温湿度变送器由于在外壳1的安装面2上设置粘贴结构,不受安装物的安装面材质影响,另,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纳米粘贴涂层,可直接在外壳1的安装面2上涂覆形成,使粘贴结构和智能温湿度变送器的连接方式简单,易于实现,纳米粘贴涂层重量轻,可防止由于智能温湿度变送器较重导致粘贴不牢固的问题。作为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纳米粘贴涂层的涂覆厚度为0.5-1μm,在保证智能温湿度变送器的重量不会过重的前提下又能保证粘贴效果。所述纳米粘贴涂层的涂覆厚度最优为0.8μm,上述效果最佳。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纳米粘贴涂层为碳化钛多孔网状纳米墙结构涂层。该涂层具有耐高温、抗氧化、强度高、硬度高、导热性好、韧性好,从而保证智能温湿度变送器的使用寿命。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纳米粘贴涂层为C4结构的氟聚合物涂层。该涂层耐磨耐腐、易清洁,从而保证智能温湿度变送器的使用寿命。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外壳为正方体。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外壳长方体,所述外壳的长可为117mm,所述外壳的宽可为85mm,所述外壳的高可为41mm。当然,也可以是其他尺寸,本技术对此不做限制。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外壳为塑料外壳,从而使智能温湿度变送器耐腐蚀以及绝缘,进而保证智能温湿度变送器的使用寿命。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温湿度变送器,包括外壳,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壳的安装面上设有粘贴结构,所述粘贴结构为纳米粘贴涂层,所述粘贴结构的面积占所述外壳的安装面的面积的80%-100%;/n所述粘贴结构为一个,设置在所述外壳安装面的中间,或所述粘贴结构包括偶数个粘贴块,所述偶数个粘贴块两两对称设置在所述安装面上,或所述粘贴结构包括至少三个粘贴块,所述至少三个粘贴块中的第一部分粘贴块在所述外壳的安装面上设置形成规则图形,所述至少三个粘贴块中的第二部分粘贴块设置在所述规则图形的几何中心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温湿度变送器,包括外壳,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壳的安装面上设有粘贴结构,所述粘贴结构为纳米粘贴涂层,所述粘贴结构的面积占所述外壳的安装面的面积的80%-100%;
所述粘贴结构为一个,设置在所述外壳安装面的中间,或所述粘贴结构包括偶数个粘贴块,所述偶数个粘贴块两两对称设置在所述安装面上,或所述粘贴结构包括至少三个粘贴块,所述至少三个粘贴块中的第一部分粘贴块在所述外壳的安装面上设置形成规则图形,所述至少三个粘贴块中的第二部分粘贴块设置在所述规则图形的几何中心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温湿度变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粘贴涂层的涂覆厚度为0.5-1μ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温湿度变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粘贴涂层的涂覆厚度为0.8μ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温湿度变送器,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小波,周伟,李明锋,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龙控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