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郑秋香专利>正文

一种出风网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58534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7: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出风网罩,包括边框条、导风叶片,所述边框条围成围框,固定在空调室外机出风口处,所述导风叶片通过固定条固定,所述固定条设置在所述围框内部,在所述围框内设置多组所述导风叶片,通过调整固定多组所述导风叶片的固定条转动角度,形成相邻所述导风叶片之间不同夹角的空气流动空隙,调节流出所述出风网罩的空气流向,且停止使用时,所述多组导风叶片之间闭合;采用本方案,通过调整固定多组所述导风叶片的固定条转动角度,形成相邻所述导风叶片之间不同夹角的空气流动空隙,达到调节流出所述出风网罩的空气流向、流速的效果,且停止使用时,导风叶片会关闭,尘埃无法通过出风网罩进入空调外机内部,污染换热器,影响换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出风网罩
本专利技术涉及到空调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空调室外机用出风网罩。
技术介绍
目前分体空调室外机出风口设置的出风网罩,一般为固定结构,这种网罩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是不能调节出风流动方向及流动速度,且在室外机安装密度较大时,由于出风流动方向及流动速度固定不变,造成出风短路,从而使出风不经过散热而直接回流到换热器回风处,从而影响空调换热效率的缺陷;二是由于出风网罩出风口尺寸固定,无法闭合,在空调室外机停止使用时,外界尘埃会通过网口进入空调机组内部,污染换热器,从而造成影响换热器换热效率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可调节的出风网罩,通过调整固定多组导风叶片的固定条转动角度,形成相邻导风叶片之间不同的空气流动夹角空隙,调节流出出风网罩的空气流向、流速,避免出风气流短路;同时,在停止使用时,导风叶片会关闭,外界尘埃无法通过出风网罩导风叶片形成的间隙进入空调器内部,污染换热器,从而影响换热效率。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出风网罩,包括边框条、导风叶片,所述边框条围成围框,固定在空调室外机出风口处,所述导风叶片通过固定条固定,所述固定条设置在所述围框内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围框内设置多组所述导风叶片,通过调整固定多组所述导风叶片的固定条转动角度,形成相邻所述导风叶片之间不同夹角的空气流动空隙,调节流出所述出风网罩的空气流动方向及流动速度。进一步地,在所述固定条一端,固定连接驱动电机。采取固定连接驱动电机,能通过远程控制,调整驱动电机的转动角度,从而达到精确调整固定条转动角度的效果。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电机可正反向转动。驱动电机可正反向转动,可以达到控制导风叶片之间夹角更加灵活,从而更灵活调整气流的流向及速度,以满足更复杂气候条件下使用的效果。进一步地,还设置隔条,所述隔条把所述围框隔成多个独立的空气流动截面。设置隔条,能达到增强围框结构强度的效果。进一步地,所述导风叶片转动角度为0~90度。转动角度为0~90度,能达到根据需要形成导风叶片之间所需要的具体的夹角,从而调整不同空气流速的效果。进一步地,多组所述导风叶片为2~4组。导风叶片为2~4组,能达到在满足使用条件下,简化结构的效果。进一步地,所述导风叶片材质为塑料。导风叶片为塑料,可以达到便于安装、降低使用成本的效果。进一步地,流出所述导风叶片的空气流速为2~10米每秒。空气流速为2~10米每秒,在满足空调换热器换热效率条件下,根据需要控制不同的流速,调节空气射向外界大气距离的远近,从而达到适当控制空气流动噪音、气流短路的效果。应用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通过调整固定多组导风叶片的固定条转动角度,形成相邻导风叶片之间不同的空气流动夹角空隙,从而达到调节流出出风网罩的空气流向、流速,避免出风气流短路的效果,同时,在停止使用时,导风叶片会关闭,外界尘埃无法通过出风网罩导风叶片形成的间隙进入空调室外机内部,污染换热器,从而达到提高换热器换热效率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正面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关闭状态侧视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最远射流状态侧视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低噪音状态侧视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制冷状态侧视示意图。图6位本专利技术制热状态侧视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最大打开状态侧视示意图。图中,1-空调外机、11-翅片式换器、12-换热风扇、2-出风网罩、21-第1驱动电机、22-第1固定条、23-边框条、24-第1导风叶片、25-隔条、26-第2驱动电机、27-第2固定条、28-第2导风叶片。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介绍说明。如图1所示,空调室外机1内部位置,设置翅片式换器11,在翅片式换器11一侧,设置换热风扇12,可通过换热风扇12运行吸入空气,从翅片式换器11另外一侧进入,流过翅片式换器11的翅片表面,与在翅片式换器11的换热管内部流动的制冷剂,或者载冷剂进行换热,通过换热风扇12排风口排出。出风网罩2由由框条23、固定条、导风叶片、隔条25、及驱动电机构成。出风网罩2固定设置在空调室外机1的排风口外侧,与空调室外机1外壁紧密贴合;出风网罩2四周由边框条23围成一个方形围框,围框内部内部设置有导风叶片。为提高围框强度,进一步地,在围框上下方向中部位置,设置一根隔条25,隔条25把围框隔成上下两部分,在上部分围框内部,设置第1导风叶片24,而第1导风叶片24由第1固定条22横向固定,固定位置在第1导风叶片24中部位置,第1固定条22左右横向延伸至两侧框条23处活动固定,可通过转动第1固定条22的角度,从而调整固定在第1固定条22的第1导风叶片24的倾角;而在下部分围框内部,设置第2导风叶片26,而第2导风叶片28由第2固定条27横向固定,固定位置在第2导风叶片28中部位置,第2固定条27左右横向延伸至两侧框条23处活动固定,可通过转动第2固定条27的角度,从而调整固定在第2固定条27的第2导风叶片28的倾角,第1第1导风叶片24、第2导风叶片28为一体结构,当然,每根固定条上也可以设置多片导风叶片。第1导风叶片24、第2导风叶片28转动角度为0~90度,空气主要从第1导风叶片24、第2导风叶片28之间形成的夹角空间流过,通过0~90度之间调整角度,改变第1导风叶片24、第2导风叶片28之间形成的夹角截面大小,从而达到调节不同空气流速、空气流向的目的。为解决远程自动精确控制问题,进一步地,还设置驱动电机与固定条连接,具体为,在第1固定条22左侧端与第1驱动电机21连接,在第2固定条27左侧端与第2驱动电机26连接。通过远程调节第1驱动电机21转动角度,从而通过第1固定条22调整第1导风叶片24的倾角;通过远程调节第2驱动电机26转动角度,从而通过第2固定条27调整第2导风叶片28的倾角的目的。为达到控制导风叶片之间夹角更加灵活,从而更灵活调整气流的流向及速度,以满足更复杂气候条件下使用的要求,进一步,第1驱动电机21、第2驱动电机26可可正反向转动。为解决便于安装、降低使用成本的问题,进一步地,第1导风叶片24、第2导风叶片26导风叶片材质为塑料。为解决气流短路及噪音问题,进一步地,流出第1导风叶片24、第2导风叶片28之间形成的夹角的空气流速为2~10米每秒,当使用环境需要较低噪声时,可以控制较低的流速,比如科控制到2.5米每秒,而当需要避免气流短路时,可以控制较高的流速,比如控制到10米每秒。图1实施例导风叶片设置为2组,可以设置为4组,设置2~4组,可以在满足使用条件下,简化结构,当然,也可以设置更多组的导风叶片使用。不同的使用要求可通过控制第1导风叶片24、第2导风叶片28之间形成的夹角大小来实现,典型的控制方式如下:当空调外机1停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出风网罩,包括边框条、导风叶片,所述边框条围成围框,固定在空调室外机出风口处,所述导风叶片通过固定条固定,所述固定条设置在所述围框内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围框内设置多组所述导风叶片,通过调整固定多组所述导风叶片的固定条转动角度,形成相邻所述导风叶片之间不同夹角的空气流动空隙,调节流出所述出风网罩的空气流动方向及流动速度,停止使用时,所述多组导风叶片之间闭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出风网罩,包括边框条、导风叶片,所述边框条围成围框,固定在空调室外机出风口处,所述导风叶片通过固定条固定,所述固定条设置在所述围框内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围框内设置多组所述导风叶片,通过调整固定多组所述导风叶片的固定条转动角度,形成相邻所述导风叶片之间不同夹角的空气流动空隙,调节流出所述出风网罩的空气流动方向及流动速度,停止使用时,所述多组导风叶片之间闭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风网罩,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固定条一端,固定连接驱动电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出风网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机可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山林贺晓芳贺晓丽
申请(专利权)人:郑秋香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