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增强燃烧稳定性的干式低氮分级燃烧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458307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7: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增强燃烧稳定性的干式低氮分级燃烧系统,包括燃烧室,以及与燃烧室连通的由内至外依次设置的吹扫气体通道、扩散燃烧燃料通道、扩散燃烧隔离气体总通道、预混燃烧燃料通道和预混燃烧空气通道;其中,预混燃烧空气通道内设置有预混通道旋流器;预混燃烧燃料通道通过预混通道旋流器与预混腔连通;扩散燃烧隔离气体总通道在预混燃烧燃料通道截止隔板下游分为两路,一路为扩散燃烧隔离气体主通道,另一路为通过开孔与其连通的扩散燃烧隔离气体次通道;扩散燃烧燃料通道的末端设置有扩散燃烧燃料旋流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将预混燃烧空气中的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增强燃烧稳定性的干式低氮分级燃烧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干式低氮分级燃烧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增强燃烧稳定性的干式低氮分级燃烧系统。
技术介绍
扩散燃烧和预混燃烧是燃气轮机气态燃料的两种常用燃烧方式。扩散燃烧是指混合扩散因素起控制作用的燃烧,燃料与空气分别进入燃烧室,边掺混、边燃烧,其特点是燃烧火焰面温度高,火焰稳定性好,但NOx排放高。预混燃烧是指在燃料燃烧前,燃料与空气在喷嘴预混器内充分混合成可燃混合气,然后再在燃烧室内着火燃烧,其优点是可通过控制掺混比使燃烧温度低于理论燃烧温度,从而降低热力型NOx的生成量,但缺点是可供稳定燃烧的燃料空气比受限,容易发生火焰吹熄、回火与振荡燃烧等燃烧不稳定现象。早期燃气轮机的燃烧方式主要是扩散燃烧,受限于日益严苛的污染物排放法规,逐渐出现了往高温扩散燃烧区注水或蒸汽的方式,即所谓的湿式低氮燃烧技术,降低燃烧温度,减小热力型NOx生成。通过注水或蒸汽的方法可以降低NOx排放,但是对燃气轮机循环性能、部件寿命以及检修周期等会产生有害影响,同时,也会增加CO、未燃碳氢等污染物的排放。针对这一问题,学者和燃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增强燃烧稳定性的干式低氮分级燃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燃烧室(19),以及与燃烧室(19)连通的由内至外依次设置的吹扫气体通道(18)、扩散燃烧燃料通道(14)、扩散燃烧隔离气体总通道(17)、预混燃烧燃料通道(9)和预混燃烧空气通道(3);其中,/n预混燃烧空气通道(3)内设置有预混通道旋流器(4),使得预混燃烧空气通道(3)被分为下游的预混腔(6),预混燃烧燃料通道(9)内在与预混通道旋流器(4)同一截面上设置有预混燃烧燃料通道截止隔板(10),使得预混燃烧燃料通道(9)被分为下游的扩散燃烧隔离气体次通道(16),预混燃烧燃料通道(9)通过预混通道旋流器(4)与预混腔(6)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增强燃烧稳定性的干式低氮分级燃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燃烧室(19),以及与燃烧室(19)连通的由内至外依次设置的吹扫气体通道(18)、扩散燃烧燃料通道(14)、扩散燃烧隔离气体总通道(17)、预混燃烧燃料通道(9)和预混燃烧空气通道(3);其中,
预混燃烧空气通道(3)内设置有预混通道旋流器(4),使得预混燃烧空气通道(3)被分为下游的预混腔(6),预混燃烧燃料通道(9)内在与预混通道旋流器(4)同一截面上设置有预混燃烧燃料通道截止隔板(10),使得预混燃烧燃料通道(9)被分为下游的扩散燃烧隔离气体次通道(16),预混燃烧燃料通道(9)通过预混通道旋流器(4)与预混腔(6)连通;
扩散燃烧隔离气体总通道(17)在预混燃烧燃料通道截止隔板(10)下游分为两路,一路为扩散燃烧隔离气体主通道(15),另一路为通过开孔与其连通的扩散燃烧隔离气体次通道(16);
扩散燃烧隔离气体次通道(16)的末端为燃料喷嘴末端面(12),扩散燃烧燃料通道(14)的末端设置有扩散燃烧燃料旋流器(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强燃烧稳定性的干式低氮分级燃烧系统,其特征在于,预混燃烧空气通道(3)为预混燃烧空气通道外壁(1)和预混燃烧空气通道内壁(2)构成的环形腔体,是预混燃烧所需空气的流经通道,位于预混通道旋流器(4)的上游,预混燃烧空气通道外壁(1)和预混燃烧空气通道内壁(2)均为圆筒形薄壁结构,且同轴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强燃烧稳定性的干式低氮分级燃烧系统,其特征在于,预混燃烧燃料通道(9)为预混燃烧空气通道内壁(2)和预混燃烧燃料通道内壁(7)构成的环形腔体,是预混燃烧燃料的流经通道,位于预混燃烧燃料通道截止隔板(10)的上游,预混燃烧空气通道内壁(2)和预混燃烧燃料通道内壁(7)均为圆筒形薄壁结构,且同轴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强燃烧稳定性的干式低氮分级燃烧系统,其特征在于,预混通道旋流器(4)由一组空心旋流叶片组成,每个旋流叶片的叶盆和叶背均开设有预混燃料喷射孔(5),所有旋流叶片呈周向均匀布置在预混燃烧空气通道内壁(2)上,其能够改变流经气体的速度方向,引导气体产生旋转运动,进而在燃烧室(19)内产生高温燃气回流区(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晓丰肖俊峰王玮王峰胡孟起夏林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