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形管道液压修复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5729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7: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变形管道液压修复机构,涉及管道修复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管道破损部分容易产生尖端,气囊在进入管道时,尖端容易划破气囊,导致气囊无法充气,继而无法修复管道破损的问题;其主要技术方案包括支撑板、设置在支撑板上的液压缸以及用于修复管道变形的修复件,液压缸的活塞杆上设有用于连接修复件的连接件;支撑板的两相对侧面上均设有轮架,轮架远离支撑板的一侧设有至少两个定向轮,支撑板上设有用于带动支撑板旋转的调节组件;以此修复管道破损处产生的变形,减少管道破损处尖端阻碍管道修复的可能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变形管道液压修复机构
本技术涉及管道修复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变形管道液压修复机构。
技术介绍
目前,在地下埋设的管道,许多管道之间交叉,错综复杂,有一些管道经过多年的使用,渗漏,破裂事故频出,这些管道大多铺设在人口稠密、商业繁华的市区,开挖施工会造成交通堵塞、绿地和园林的毁坏,开挖修复管道的工艺,往往会造成其他管道的损坏,有一些管道的管径较小,没有工作面,人员无法进入管道实施修复。城市中的管道还存在另一个致命的问题,地下管道多数不透风,存在大量致命的有毒气体,人员无法进入管网进行修复。授权公告号为CN204226951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非开挖气囊式管道修复器,包括圆筒形内管及包裹于内管外部的气囊,所述气囊内具有一充气空间,所述圆筒形内管内设置一与充气空间相通的打气孔,气囊中部与内管紧密连接;修复器进入管道后,利用气泵对气囊进行充气,气囊膨胀,气囊两端与内管分离,气囊扩张幅度增大,实现管道的非开挖局部修补。本技术非开挖气囊式管道修复器无需开挖仅需放入管道中对气囊充气即可实现修补局部破损管道;气囊中部与内管紧密连接,气囊两端未连接内管,充气后,气囊膨胀,气囊两端与内管分离,气囊膨胀至最大,实现管道费开挖局部修补。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管道发生破损时,往往带有一定程度的变形,管道破损处很容易产生一些锋利的尖端,此时上述气囊进入管道内修复时,尖端很容易划破气囊,导致气囊无法充气,无法对管道顺利进行修复。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变形管道液压修复机构,其优势在于修复管道破损产生变形,减少尖端阻碍修复管道破损的可能性,从而顺利修复管道。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变形管道液压修复机构,包括支撑板、设置在支撑板上的液压缸以及用于修复管道变形的修复件,所述液压缸的活塞杆上设有用于连接修复件的连接件;所述支撑板的两相对侧面上均设有轮架,所述轮架远离所述支撑板的一侧设有至少两个定向轮,所述轮架上设有用于带动支撑板旋转的调节组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修复管道时,将该机构送入管道内,通过定向轮,机构在管道内移动至管道破损处,调节组件带动支撑板旋转,从而调节修复件的角度,修复件对准管道破损处后,液压缸的活塞杆伸出,带动修复件向管道破损处移动,修复件与管道内壁相抵触,挤压管道破损处的变形,从而修复管道破损处的变形,完成管道破损后的修复时,液压缸的活塞杆收缩,带动修复件收缩,在离开管道,从而完成管道破损处的修复;以此在修复管道破损前,先修复管道破损处产生的变形,减少管道破损处尖端阻碍管道修复的可能性。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轮架远离所述支撑板的一侧设有轮板,所述轮板沿所述管道的径向设置,所述轮板上且沿其厚度方向贯穿设有滑移孔;所述轮板的顶壁上设有若干个限位槽,所述限位槽沿管道轴线方向设置,所述限位槽与所述滑移孔连通设置,若干个所述限位槽沿所述滑移孔的长度方向均布,所述限位槽内插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底壁上设有在滑移孔内滑移的滑移块,所述滑移块远离所述限位块的一侧伸出滑移孔,所述滑移块伸出所述滑移孔的一侧与所述定向轮固定连接;所述轮板的侧面上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与所述限位槽连通,所述定位孔内插设有定位杆,所述限位块上设有供定位杆插入的连接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修复管道前,抽出定位杆,拉动限位块,带动滑移块在滑移孔内滑移,选择不同的限位槽放置限位块,从而调节定向轮之间的距离,定位杆插入定位孔内,再插入连接孔内,从而将定向轮固定,以此根据管道不同位置的破损调节定向轮的位置,减少定向轮在移动过程中落入管道破损处的可能性。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修复件包括设置在液压缸活塞杆上的弧形板,所述弧形板远离所述液压缸的一侧与所述管道内壁相抵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修复管道时,液压缸的活塞杆伸出,带动弧形板向靠近管道破损处移动,弧形板与管道内壁相抵触,从而挤压管道破损处的变形,从而顺利修复管道破损处的变形。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连接件包括设置在液压缸的活塞杆端壁上的连接板,所述弧形板靠近所述液压缸的一侧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板的顶壁上设有插入连接槽的连接块,所述弧形板的侧面上设有插孔,所述插孔与所述连接槽相连通,所述插孔内插设有卡条,所述连接块的侧面上设有供卡条插入的固定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修复管道前,连接块插入连接槽内,弧形板与液压缸的活塞杆连接,再将卡条依次插入插孔和固定孔内,固定弧形板和连接板;以此方便弧形板的拆装,从而方便根据管道不同大小的破损跟换不同的大小的弧形板。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连接板的两侧均设有弧形抵紧板,所述弧形抵紧板的顶壁与所述弧形板的底壁相抵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修复管道时,弧形抵紧板增加连接板与弧形板的接触面积,当连接板挤压弧形板时,有利于弧形板受力均匀,从而减少弧形板与管道内壁之间产生间隙的可能性。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两所述轮架沿所述管道的轴线方向分布;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设置在轮架上的转动电机、设置在转动电机的电机轴上的转动轴以及设置在转动轴远离转动电机一端的主动齿轮,所述转动电机的电机轴的轴线与所述管道的轴线共线,所述支撑板的侧面上且沿转动轴的轴线方向固定连接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远离所述支撑板的一端与所述固定板转动连接,所述传动轴上设有与主动齿轮相啮合的从动齿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修复管道时,启动转动电机,转动电机带动转动轴转动,转动轴带动主动齿轮转动,主动齿轮带动从动齿轮转动,从动齿轮带动传动轴转动,传动轴带动支撑板转动,从而调节支撑板的角度,进而调节弧形板的角度,以此方便修复管道不同位置的破损。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液压缸的活塞杆与所述连接板的交界处设有强化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修复管道时,液压缸的活塞杆伸出,带动连接板移动,强化板增加液压缸的活塞杆与连接板的接粗面积,有利于连接板受力均匀。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卡条插入所述插孔的一端设有固定尖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修复管道前,固定尖端插入插孔内,固定尖端的横截面积小于插孔的横截面积,从而方便卡条顺利插入插孔内。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在修复管道破损时,支撑板通过定向轮在管道内移动,从而带动修复件移动至管道破损处,调节组件带动支撑板旋转,从而调节修复件的角度,当修复件对准管道破损处后,液压缸的活塞杆伸出,带动修复件移动至管道破损处,对管道的变形和破损进行修复,在完成修复后,液压缸的活塞杆收缩,通过定向轮离开管道;以此减少管道变形阻碍管道修复的可能性;2.在修复管道时,连接板移动时,带动弧形抵紧板挤压弧形板,从而增加连接板与弧形板之间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弧形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变形管道液压修复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板(1)、设置在支撑板(1)上的液压缸(11)以及用于修复管道(5)变形的修复件(2),所述液压缸(11)的活塞杆上设有用于连接修复件(2)的连接件(3);/n所述支撑板(1)的两相对侧面上均设有轮架(12),所述轮架(12)远离所述支撑板(1)的一侧设有至少两个定向轮(14),所述轮架(12)上设有用于带动支撑板(1)旋转的调节组件(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形管道液压修复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板(1)、设置在支撑板(1)上的液压缸(11)以及用于修复管道(5)变形的修复件(2),所述液压缸(11)的活塞杆上设有用于连接修复件(2)的连接件(3);
所述支撑板(1)的两相对侧面上均设有轮架(12),所述轮架(12)远离所述支撑板(1)的一侧设有至少两个定向轮(14),所述轮架(12)上设有用于带动支撑板(1)旋转的调节组件(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形管道液压修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架(12)远离所述支撑板(1)的一侧设有轮板(13),所述轮板(13)沿所述管道(5)的径向设置,所述轮板(13)上且沿其厚度方向贯穿设有滑移孔(131);
所述轮板(13)的顶壁上设有若干个限位槽(132),所述限位槽(132)沿管道(5)轴线方向设置,所述限位槽(132)与所述滑移孔(131)连通设置,若干个所述限位槽(132)沿所述滑移孔(131)的长度方向均布,所述限位槽(132)内插设有限位块(133),所述限位块(133)的底壁上设有在滑移孔(131)内滑移的滑移块(134),所述滑移块(134)远离所述限位块(133)的一侧伸出滑移孔(131),所述滑移块(134)伸出所述滑移孔(131)的一侧与所述定向轮(14)固定连接;
所述轮板(13)的侧面上设有定位孔(135),所述定位孔(135)与所述限位槽(132)连通,所述定位孔(135)内插设有定位杆(136),所述限位块(133)上设有供定位杆(136)插入的连接孔(13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形管道液压修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修复件(2)包括设置在液压缸(11)活塞杆上的弧形板(21),所述弧形板(21)远离所述液压缸(11)的一侧与所述管道(5)内壁相抵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国乔周强陈光尧张贤江沈云来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景铭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