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P或PE增强复合聚氯乙烯缠绕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5716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7:23
一种PP或PE增强复合聚氯乙烯缠绕管,包括由聚氯乙烯制成的空心管主体以及由PE或PP制成的加强层,所述空心管主体由一条型材螺旋弯曲缠绕并通过卡扣和卡槽的扣合固定形成,所述型材包括内壁、外壁、位于内壁与外壁之间的空腔,外壁上设有多条燕尾槽,空腔内设有筋板,所述内壁或外壁上设有可互相扣合的卡扣和卡槽,所述加强层包括粘合层和由PE或PP制成的增强层,所述增强层包裹在空心管主体的外表面上,所述粘合层设置在增强层与空心管主体之间且局部融入填充在燕尾槽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燕尾槽与加强层连接,加强了加强层和空心管主体之间的连接强度,使加强层不易从空心管主体上脱落。而且加强层采用PP或PE材料制成,可以有效提高缠绕管的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PP或PE增强复合聚氯乙烯缠绕管
本技术涉及一种管材,具体涉及一种PP或PE增强复合聚氯乙烯缠绕管。
技术介绍
管材是在市政工程中常用的一种型材,但是由于管材具有中空的管腔,使得管材的整体体积较大,导致运输成本极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市面上出现了由型材缠绕而成的缠绕管,型材在未形成缠绕管时,可盘成卷进行运输,在到达施工现场后,再利用设备将型材缠绕成空心管主体;同时为了加强缠绕管的强度,还会在缠绕管外壁包裹一层加强层。由于现有结构的限制,缠绕管与加强层之间连接效果不佳,加强层容易在缠绕管上脱落。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PP或PE增强复合聚氯乙烯缠绕管。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PP或PE增强复合聚氯乙烯缠绕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由聚氯乙烯制成的空心管主体以及由PE或PP制成的加强层,所述空心管主体由一条型材螺旋弯曲缠绕并通过卡扣和卡槽的扣合固定形成,所述型材包括内壁、外壁、位于内壁与外壁之间的空腔,外壁的外表面上设有多条纵向设置的燕尾槽,空腔内设有筋板,所述内壁或外壁上设有可互相扣合的卡扣和卡槽,所述加强层包括粘合层和由PE或PP制成的增强层,所述增强层包裹在空心管主体的外表面上,所述粘合层设置在增强层与空心管主体之间且局部融入填充在燕尾槽内。在本技术中,空腔由筋板间隔为多个腔室,所述腔室的截面形状为四边形。在本技术中,截面形状为四边形的腔室的转角位置上设有圆弧面。在本技术中,所述燕尾槽的底面与腔室的顶面互相平行。在本技术中,所述燕尾槽的底面高于腔室的顶面。在本技术中,所述卡扣旁设有定位凸起,所述卡槽旁设有与定位凸起配合的定位卡位。在本技术中,所述型材还包括位于卡槽旁的第一配合面和位于卡扣与型材之间的第二配合面,所述第一配合面在卡扣卡入到卡槽中时与第二配合面紧密贴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采用具有较强承载力的燕尾槽与加强层连接,有效加强了加强层和空心管主体之间的连接强度,使加强层不易从空心管主体上脱落。并且筋板支撑连接在燕尾槽下,可以提高燕尾槽的稳定性,避免燕尾槽被加强层拉扯损坏,使得燕尾槽可以长期稳定的使用;而且外壁与筋板同时支撑拉扯燕尾槽,进一步保证燕尾槽的使用稳定性,保证燕尾槽连接固定加强层的连接质量。而且加强层采用PP或PE材料制成,所以加强层能耐大多数酸碱的侵蚀和不溶于一般溶剂,而且其具有吸水性小及电绝缘性优良的优点,可以有效提高缠绕管的性能。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型材的截面示意图;图4为空心管主体的局部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参照图1~4,一种PP或PE增强复合聚氯乙烯缠绕管,包括由聚氯乙烯制成的空心管主体1以及由PE或PP制成的加强层2,所述空心管主体1由一条型材螺旋弯曲缠绕并通过卡扣7和卡槽8的扣合固定形成,所述型材由高性能聚氯乙烯/硬聚氯乙烯制成,所述型材包括内壁3、外壁4、位于内壁3与外壁4之间的空腔。进一步的,外壁4的外表面上设有多条纵向设置的燕尾槽5,空腔内设有与燕尾槽5位置相对应的筋板6,燕尾槽5具有较强的承载力,与其他部件连接时不易脱落,并且筋板6支撑连接在燕尾槽5下,可以提高燕尾槽5的稳定性,避免燕尾槽5被其他部件拉扯损坏。再进一步的,所述型材上设有可互相扣合的卡扣7和卡槽8,卡扣7和卡槽8位于内壁3上,且由外壁4显露在外,当然卡扣7和卡槽8也可以是位于外壁4上,由外壁4包裹在内;所述型材螺旋弯曲缠绕并通过卡扣7和卡槽8的扣合成空心管主体1。更进一步的,所述加强层2包括粘合层9和由PE或PP制成的增强层10,所述增强层10包裹在空心管主体1的外表面上,所述粘合层9设置在增强层10与空心管主体1之间且局部融入填充在燕尾槽5内,以保证加强层2牢牢固定在空心管主体1上。在上述结构中,所述粘合层9为热熔胶层,增强层10通过热熔胶层粘合在空心管主体1的外表面上,同时热熔胶层融入填充在燕尾槽5内,提高加强层2的固定效果。上述的增强层10为由PE或PP纤维制成的纤维膜,纤维膜包裹缠绕在空心管主体1的外表面上,热熔胶层融化进入燕尾槽5,待固化后即卡接在燕尾槽5中,完成加强层2与空心管主体1的固定连接。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保证型材弯曲变形时的强度,空腔由筋板6间隔为多个腔室11,腔室11的截面形状为四边形,以便于型材轻量化,降低型材的重量,便于运输和使用,同时也保证型材的结构强度。而且截面形状为四边形的腔室11的转角位置上设有圆弧面12,以便于保证转角位的变形强度,避免型材在螺旋弯曲形成空心管主体1时,筋板6与内壁3、外壁4的连接位置出现拉扯断开的现象。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燕尾槽5的底面与腔室11的顶面互相平行,上述腔室11的顶面即为外壁4的底面;而且燕尾槽5的底面高于腔室11的顶面,使外壁4与筋板6同时支撑拉扯燕尾槽5,保证燕尾槽5的使用稳定性,保证燕尾槽5连接固定加强层2的连接质量。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卡扣7旁设有定位凸起13,所述卡槽8旁设有与定位凸起13配合的定位卡位,在卡扣7卡入到卡槽8中时,通过定位凸起13和定位卡位配合以减少型材形成空心管主体1后的间隙,同时加强卡扣7和卡槽8的配合强度;进一步的,所述型材还包括位于卡槽8旁的第一配合面14和位于卡扣7与型材之间的第二配合面15,所述第一配合面14在卡扣7卡入到卡槽8中时与第二配合面15紧密贴合,以减少型材形成空心管主体1后的间隙,进而提高缠绕管性能。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只要以基本相同手段实现本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PP或PE增强复合聚氯乙烯缠绕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由聚氯乙烯制成的空心管主体(1)以及由PE或PP制成的加强层(2),所述空心管主体(1)由一条型材螺旋弯曲缠绕并通过卡扣(7)和卡槽(8)的扣合固定形成,所述型材包括内壁(3)、外壁(4)、位于内壁(3)与外壁(4)之间的空腔,外壁(4)的外表面上设有多条纵向设置的燕尾槽(5),空腔内设有筋板(6),所述内壁(3)或外壁(4)上设有可互相扣合的卡扣(7)和卡槽(8),所述加强层(2)包括粘合层(9)和由PE或PP制成的增强层(10),所述增强层(10)包裹在空心管主体(1)的外表面上,所述粘合层(9)设置在增强层(10)与空心管主体(1)之间且局部融入填充在燕尾槽(5)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PP或PE增强复合聚氯乙烯缠绕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由聚氯乙烯制成的空心管主体(1)以及由PE或PP制成的加强层(2),所述空心管主体(1)由一条型材螺旋弯曲缠绕并通过卡扣(7)和卡槽(8)的扣合固定形成,所述型材包括内壁(3)、外壁(4)、位于内壁(3)与外壁(4)之间的空腔,外壁(4)的外表面上设有多条纵向设置的燕尾槽(5),空腔内设有筋板(6),所述内壁(3)或外壁(4)上设有可互相扣合的卡扣(7)和卡槽(8),所述加强层(2)包括粘合层(9)和由PE或PP制成的增强层(10),所述增强层(10)包裹在空心管主体(1)的外表面上,所述粘合层(9)设置在增强层(10)与空心管主体(1)之间且局部融入填充在燕尾槽(5)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PP或PE增强复合聚氯乙烯缠绕管,其特征在于:空腔由筋板(6)间隔为多个腔室(11),所述腔室(11)的截面形状为四边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PP...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炎海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瑞霖管道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