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供能系统
本技术涉及多联供
,具体为一种供能系统。
技术介绍
外热式发动机采用外部加热,具有能源适应性好的突出优点。以斯特林发动机为例,它是一种外部供热(或燃烧)的活塞式发动机,利用密封在回路中的工质气体周期性膨胀和压缩,实现热能向机械功的转化。外热式发动机与发电机连接,发动机运转,带动发电机对外发电。在传统的太阳能聚光外热式发动机热发电系统和热电联供系统中,多为直接将高温的聚焦光斑直接加热外热式发动机加热器,不易实现加热管壁面温度的均匀加热,限制了外热式发动机连续、稳定、高效运转。采用导热油作为热媒体加热仅限于中低温差外热式发动机的运行,采用导热盐作为热媒体在停机检修时,熔盐容易凝固,堵塞管道。外热式发动机难以利用来自热源的全部热能,造成能源利用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以上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供能系统,以传热介质作为热媒介加热外热式发动机,可以有效利用传热介质在回路中流动传递热量,缓解了直接加热外热式发动机加热器造成的管壁不均匀问题,易于实现外热式发动机的均匀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供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介质流路(21),具有能够在其中流动的传热介质(24);/n热源(20),对所述介质流路(21)中的所述传热介质(24)进行加热,位于所述热源(20)下游的所述介质流路(21)具有第一支路(211)和第二支路(212);/n外热式发动机(12),设置于所述第一支路(211),被所述热源(20)加热的所述第一支路(211)中的所述传热介质(24)向所述外热式发动机(12)供热;以及/n热/冷负载,设置于所述第二支路(212),被所述热源(20)加热的所述第二支路(212)中的所述传热介质(24)向所述热/冷负载供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供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介质流路(21),具有能够在其中流动的传热介质(24);
热源(20),对所述介质流路(21)中的所述传热介质(24)进行加热,位于所述热源(20)下游的所述介质流路(21)具有第一支路(211)和第二支路(212);
外热式发动机(12),设置于所述第一支路(211),被所述热源(20)加热的所述第一支路(211)中的所述传热介质(24)向所述外热式发动机(12)供热;以及
热/冷负载,设置于所述第二支路(212),被所述热源(20)加热的所述第二支路(212)中的所述传热介质(24)向所述热/冷负载供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能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发电机(15),与所述外热式发动机(12)连接,被所述传热介质(24)供热的所述外热式发动机(12)带动所述发电机(15)发电。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能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介质加热器(22),连接所述热源(20)。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供能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介质循环泵(3),位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刚,邱浩,倪明江,岑可法,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