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孙岚专利>正文

一种干湿两用双向水泥搅拌桩钻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55577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7: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干湿两用双向水泥搅拌桩钻头,包括呈中空筒状的中心轴,中心轴的上下两端且位于侧壁上均设有通孔,通孔分别与注浆口以及出浆口连通;在中心轴的上端设有带注浆口的连接头,中心轴的下端设有带出浆口的钻头;搅拌桩钻头还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正转叶片、反转叶片一、阻力板以及反转叶片二,且正转叶片、反转叶片一、阻力板以及反转叶片二均设置为两个,并相对设置;搅拌桩钻头还包括使得正转叶片、反转叶片一循环且按照相反方向转动的驱动机构。本装置通过设置的阻力板以及十字轴伞齿轮来将本装置,从而在利用阻力板的阻力作用下实现了正转叶片、反转叶片之间的循环转动,节省了动力输入,能够广泛应用在建筑施工设备技术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干湿两用双向水泥搅拌桩钻头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设备
,具体是指一种干湿两用双向水泥搅拌桩钻头。
技术介绍
随着水泥搅拌桩市场上的增加,其人工成本高超,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困扰,但现有大多数水泥搅拌桩机使用的是过旧电动机式,从而增加了用电成本和人工成本,而且还不能有效的缩短工期。现有技术中已经公布的技术中包括双向水泥搅拌桩钻头的技术,但是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在机构上至少包括有两个并列设置的转动轴,从而实现双向转动,这在结构上较为复杂,制作工艺要求较高。因此,一种性能优良、成本低廉、结构简单且能够实现双向水泥搅拌的搅拌桩钻头有待研究。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干湿两用双向水泥搅拌桩钻头,包括呈中空筒状的中心轴,所述中心轴的上下两端且位于侧壁上均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分别与注浆口以及出浆口连通;在所述中心轴的上端设有带注浆口的连接头,所述中心轴的下端设有带出浆口的钻头;所述搅拌桩钻头还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正转叶片、反转叶片一、阻力板以及反转叶片二,且所述正转叶片、反转叶片一、阻力板以及反转叶片二均设置为两个,并相对设置;所述搅拌桩钻头还包括使得正转叶片、反转叶片一循环且按照相反方向转动的驱动机构。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通过十字轴穿设的伞齿轮,所述伞齿轮内壁上设有螺纹,从而与中心轴相互螺接;所述十字轴外接外套,所述阻力板固接在外套的外壁面上。进一步地,在所述外套的上端设有大法兰,所述大法兰上设有与正转叶片连接的螺钉孔一,所述螺钉孔一内穿设有连接大法兰与正转叶片的螺钉一。进一步地,所述外套的下端设有小法兰,所述小法兰上设有与反转叶片二连接的螺钉孔二,所述螺钉孔二内穿设有连接小法兰与反转叶片二的螺钉二。进一步地,在所述大法兰与外套之间依次设有连接盘与垫片;所述外套呈中空筒状,在所述外套的上端开口处设有径向延伸的环形带,所述环形带上设有螺钉孔三。进一步地,所述外套包括组成筒状的上外套和下外套,在所述上外套的下端与下外套的上端均设有对应的凹槽,用于卡接十字轴。进一步地,所述外套的上下两端均设有压盖,且所述压盖与外套之间通过螺钉三穿设连接。进一步地,所述伞齿轮内接一同步带轮轴,所述同步带轮轴与中心轴螺接。采用以上结构后,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本装置通过设置的阻力板以及十字轴伞齿轮来将本装置,从而在利用阻力板的阻力作用下实现了正转叶片、反转叶片之间的循环转动,节省了动力输入,且对于人工成本也起到了降低的目的,同时使得设备损坏率得到了降低,施工效率得到了提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爆炸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与小法兰接触的压盖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位于大法兰下部的压盖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与外套相接触的压盖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中心轴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小法兰的侧视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小法兰的俯视图;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大锥齿轮的结构图;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小锥齿轮的结构图;图10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连接盘的侧视图;图1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连接盘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结合附图1~11,一种干湿两用双向水泥搅拌桩钻头,包括呈中空筒状的中心轴1,中心轴1的上下两端且位于侧壁上均设有通孔,通孔分别与注浆口2以及出浆口3连通;在中心轴1的上端设有带注浆口2的连接头4,中心轴1的下端设有带出浆口3的钻头5;搅拌桩钻头还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正转叶片6、反转叶片一7、阻力板8以及反转叶片二9,且正转叶片6、反转叶片一7、阻力板8以及反转叶片二9均设置为两个,并相对设置;搅拌桩钻头还包括使得正转叶片6、反转叶片一7循环且按照相反方向转动的驱动机构。在使用本装置进行制浆时,通过连接头4外接电机等动力设备,使得连接头4带动位于其下端的的正转叶片6进行转动;接着,在阻力板8的阻力作用下,反转叶片一7以及反转叶片二9产生与正转叶片6相反方向的转动,并依次循环,实现双向搅拌的目的。在这过程中,由于中心轴1为中空筒状,制浆的过程中,从注浆口3处进行浆液的注入,从出浆口3实现出浆的目的。驱动机构包括通过十字轴10穿设的伞齿轮11,伞齿轮11内壁上设有螺纹,从而与中心轴1相互螺接;十字轴10外接外套12,阻力板8固接在外套12的外壁面上。对于本申请中的伞齿轮11,具体通过大锥齿轮11-1以及小锥齿轮11-2组成。阻力板8设置为长方形板状,其一端焊接有弧形连接板,在弧形连接板上设置螺钉孔,而后通过螺钉将其穿设在外套12上。并且,在本装置中,阻力板8所在平面与外套12的轴线相互垂直。在外套12的上端设有大法兰13,大法兰13上设有与正转叶片6连接的螺钉孔一,螺钉孔一内穿设有连接大法兰13与正转叶片6的螺钉一。在将正转叶片6连接到大法兰13上时,是通过螺钉一分别穿过大法兰13以及正转叶片6实现的,具体为:正转叶片6设置为条形板状结构,并在其一端位置上设置与螺钉一适配的叶片通孔。在连接之后,正转叶片6所在平面与大法兰13相平行。外套12的下端设有小法兰14,小法兰14上设有与反转叶片二9连接的螺钉孔二,螺钉孔二内穿设有连接小法兰14与反转叶片二9的螺钉二。反转叶片二9在结构上与正转叶片6相同,反转叶片二9与小法兰14的连接方式与正转叶片6在大法兰13上的连接方式相同,连接后二者所在平面相互平行。通过上述连接方式可知:正转叶片6、反转叶片一7及反转叶片二9均相互平行,并均与阻力板8所在平面相互垂直,从而在使用本装置进行搅拌的过程中,通过阻力板8产生装置转动阻力,十字轴10带动外套12上下两端的反转叶片一7、反转叶片二9产生反向转动,从而达到循环转动、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在大法兰13与外套12之间依次设有连接盘15与垫片16;外套12呈中空筒状,在外套12的上端开口处设有径向延伸的环形带,环形带上设有螺钉孔三。连接盘15设置为带有装配通孔的环状结构,从而使得位于其上下两端的部件连接更加牢固,并通过垫片16提高了连接紧实度。外套12包括组成筒状的上外套12-01和下外套12-02,在上外套12-01的下端与下外套12-02的上端均设有对应的凹槽,用于卡接十字轴10。外套12用于套接在中心轴1的外部,并连接阻力板8;在外套12上设置的对应凹槽形状与十字轴10上面的四个周向设置并组成十字的杆状部分的形状相互适配,从而实现穿设连接。外套12的上下两端均设有压盖,具体为压盖17、压盖18以及压盖19,且压盖17与外套12之间通过螺钉三穿设连接。压盖17均设置为扁圆筒状结构。伞齿轮11内接一同步带轮轴,同步带轮轴与中心轴1螺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干湿两用双向水泥搅拌桩钻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呈中空筒状的中心轴,所述中心轴的上下两端且位于侧壁上均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分别与注浆口以及出浆口连通;在所述中心轴的上端设有带注浆口的连接头,所述中心轴的下端设有带出浆口的钻头;/n所述搅拌桩钻头还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正转叶片、反转叶片一、阻力板以及反转叶片二,且所述正转叶片、反转叶片一、阻力板以及反转叶片二均设置为两个,并相对设置;/n所述搅拌桩钻头还包括使得正转叶片、反转叶片一循环且按照相反方向转动的驱动机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干湿两用双向水泥搅拌桩钻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呈中空筒状的中心轴,所述中心轴的上下两端且位于侧壁上均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分别与注浆口以及出浆口连通;在所述中心轴的上端设有带注浆口的连接头,所述中心轴的下端设有带出浆口的钻头;
所述搅拌桩钻头还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正转叶片、反转叶片一、阻力板以及反转叶片二,且所述正转叶片、反转叶片一、阻力板以及反转叶片二均设置为两个,并相对设置;
所述搅拌桩钻头还包括使得正转叶片、反转叶片一循环且按照相反方向转动的驱动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干湿两用双向水泥搅拌桩钻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通过十字轴穿设的伞齿轮,所述伞齿轮内壁上设有螺纹,从而与中心轴相互螺接;所述十字轴外接外套,所述阻力板固接在外套的外壁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干湿两用双向水泥搅拌桩钻头,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套的上端设有大法兰,所述大法兰上设有与正转叶片连接的螺钉孔一,所述螺钉孔一内穿设有连接大法兰与正转叶片的螺钉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岚
申请(专利权)人:孙岚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