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多角度调节的遮阳窗,包括框体,所述框体的正面开设有空槽,所述空槽的内壁左右两侧之间活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表面转动连接有遮阳帘,所述遮阳帘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转动环,所述转动环与转轴转动连接,所述转动环的正面固定连接有转动机构,所述空槽的内壁侧面对应转轴处固定连接有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与转轴活动连接。该可多角度调节的遮阳窗,通过设置转轴和遮阳帘可以使遮阳帘进行遮光,通过设置转动环和转动体可以辅助遮阳帘进行角度的调节,通过转动槽、转轴和转动板的配合使用可以在需要进行角度调节的时候,转动出转动板进行调节,使调节更加的方便,在不使用的时候放置更加的美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多角度调节的遮阳窗
本技术涉及建筑遮阳
,尤其涉及一种可多角度调节的遮阳窗。
技术介绍
通过建筑手段,运用相应的材料和构造,与日照光线成某一有利的角度,遮挡通过玻璃影响室内过热的热辐射,而不减弱采光条件的手段和措施,建筑遮阳的目的是阻隔阳光直射,这样做的好处有三个:可以防止透过玻璃直射阳光使室内过热;可以防止建筑围护结构过热并造成对室内环境的热辐射;可以防止直射阳光造成的强烈眩光,这三点对于处于低纬度地区的建筑尤为重要,由于日辐射强度随时间、地点、日期、朝向而异,建筑中各朝向窗口要求遮阳的日期、时间以及遮阳的形式和尺寸也需根据具体地区的气候和朝向而定,而在建筑用电方面,空调、采暖用电占了很大的比例,导致空调能耗居高不下的关键因素在于窗户,因此,用于建筑窗户的产品,对于建筑能耗的下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012年我国建筑能耗占能源总消耗的44%左右,其中建筑建造、使用过程中的能耗约占总能耗的28%左右。由于目前的建筑高楼越来越多,而高楼层对于遮阳的需求也越来越高,目前建筑外遮阳产品品种稀少,功能原始,质量低劣,实用性差,普遍存在致命缺陷,操控性较差,零部件易损不易修,维保缺失,在转动调节的时候非常的不方便,而且容易出现卡死的状况,角度的调节不能满足现在人们的需求,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可多角度调节的遮阳窗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可多角度调节的遮阳窗。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多角度调节的遮阳窗,包括框体,所述框体的正面开设有空槽,所述空槽的内壁左右两侧之间活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表面转动连接有遮阳帘,所述遮阳帘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转动环,所述转动环与转轴转动连接,所述转动环的正面固定连接有转动机构,所述空槽的内壁侧面对应转轴处固定连接有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与转轴活动连接。优选地,所述转动机构包括转动体,所述转动体的正面开设有转动槽,所述转动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表面转动连接有转动板。优选地,所述转动板的表面设置有摩擦条纹,所述转动板的高度小于转动槽的高度,所述转动板的底部为圆弧面。优选地,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正面固定连接有铰接座,所述铰接座远离固定块的一端铰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远离铰接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移动轴,所述移动轴的侧面转动连接有连接环,所述连接环的侧面固定连接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远离连接环的一端转动连接有传动环,所述传动环与转轴转动连接。优选地,所述调节机构的数量为六个,且六个调节机构从上至下依次等距离排列,两个移动轴之间固定连接有定位杆。优选地,所述框体的正面位于空槽的侧面开设有移动槽,所述移动槽的内壁与移动轴滑动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通过设置转轴和遮阳帘可以使遮阳帘进行遮光,通过设置转动环和转动体可以辅助遮阳帘进行角度的调节,通过转动槽、转轴和转动板的配合使用可以在需要进行角度调节的时候,转动出转动板进行调节,使调节更加的方便,在不使用的时候放置更加的美观,实用性能更强。2、通过设置铰接座、连接杆和连接环的配合使用可以带动连接环进行移动调节,通过设置传动杆和传动环可以带动传动环进行进一步的转动调节,使遮阳帘进行多角度的调节,通过设置定位杆和移动槽可以辅助进行移动的调节,使转动更加的流畅和稳定,调节的灵活性更好,可以防止出现卡死以及转动不流畅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可多角度调节的遮阳窗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可多角度调节的遮阳窗的结构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可多角度调节的遮阳窗的转动机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可多角度调节的遮阳窗的调节机构结构示意图。图中:1框体、2空槽、3转轴、4遮阳帘、5转动环、6转动机构、7调节机构、8移动槽、61转动体、62转动槽、63转动杆、64转动板、71固定块、72铰接座、73连接杆、74移动轴、75连接环、76传动杆、77传动环、78定位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4,一种可多角度调节的遮阳窗,包括框体1,框体1的正面开设有空槽2,空槽2的内壁左右两侧之间活动连接有转轴3,转轴3的表面转动连接有遮阳帘4,遮阳帘4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转动环5,转动环5与转轴3转动连接,可以使遮阳帘4进行转动调节,使转动变得更加的流畅和稳定。转动环5的正面固定连接有转动机构6,转动机构6包括转动体61,转动体61的正面开设有转动槽62,转动槽62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转动杆63,转动杆63的表面转动连接有转动板64,可以在需要进行角度调节的时候,转动出转动板进64行调节,使调节更加的方便,在不使用的时候放置更加的美观,实用性能更强,转动板64的表面设置有摩擦条纹,转动板64的高度小于转动槽62的高度,转动板64的底部为圆弧面,可以使转动更加的方便和防滑,防止手部收到伤害,使转动更加的安全。空槽2的内壁侧面对应转轴3处固定连接有调节机构7,调节机构7包括固定块71,固定块71的正面固定连接有铰接座72,铰接座72远离固定块71的一端铰接有连接杆73,连接杆73远离铰接座7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移动轴74,移动轴74的侧面转动连接有连接环75,连接环75的侧面固定连接有传动杆76,传动杆76远离连接环75的一端转动连接有传动环77,传动环77与转轴3转动连接,调节机构7与转轴3活动连接,可以通过传动杆76和传动环77的连接使用可以带动传动环77进行进一步的转动调节,从而带动遮阳帘4进行遮光的角度调节,调节机构7的数量为六个,且六个调节机构7从上至下依次等距离排列,可以使调节的效果更好,调节更加的方便和稳定,两个移动轴74之间固定连接有定位杆78,框体1的正面位于空槽2的侧面开设有移动槽8,移动槽8的内壁与移动轴74滑动连接,可以辅助进行移动的调节,使转动更加的流畅和稳定,调节的灵活性更好,可以防止出现卡死以及转动不流畅的问题。本技术中,转动转动板64,使转动板64处于竖直状态,从而带动转动环5进行转动,从而带动转轴3上的遮阳帘4进行转动,同时移动定位杆78,从而带动连接杆73和传动杆76进行移动从而完成角度的调节,操控性较强,零部件不易损且更易修。并且,通过设置铰接座72、连接杆73和连接环75的配合使用可以带动连接环75进行移动调节,通过设置传动杆76和传动环77可以带动传动环77进行进一步的转动调节,使遮阳帘4进行多角度的调节,通过设置定位杆78和移动槽8可以辅助进行移动的调节,使转动更加的流畅和稳定,调节的灵活性更好,可以防止出现卡死以及转动不流畅的问题。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多角度调节的遮阳窗,包括框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1)的正面开设有空槽(2),所述空槽(2)的内壁左右两侧之间活动连接有转轴(3),所述转轴(3)的表面转动连接有遮阳帘(4),所述遮阳帘(4)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转动环(5),所述转动环(5)与转轴(3)转动连接,所述转动环(5)的正面固定连接有转动机构(6),所述空槽(2)的内壁侧面对应转轴(3)处固定连接有调节机构(7),所述调节机构(7)与转轴(3)活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多角度调节的遮阳窗,包括框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1)的正面开设有空槽(2),所述空槽(2)的内壁左右两侧之间活动连接有转轴(3),所述转轴(3)的表面转动连接有遮阳帘(4),所述遮阳帘(4)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转动环(5),所述转动环(5)与转轴(3)转动连接,所述转动环(5)的正面固定连接有转动机构(6),所述空槽(2)的内壁侧面对应转轴(3)处固定连接有调节机构(7),所述调节机构(7)与转轴(3)活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多角度调节的遮阳窗,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机构(6)包括转动体(61),所述转动体(61)的正面开设有转动槽(62),所述转动槽(62)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转动杆(63),所述转动杆(63)的表面转动连接有转动板(6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多角度调节的遮阳窗,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板(64)的表面设置有摩擦条纹,所述转动板(64)的高度小于转动槽(62)的高度,所述转动板(64)的底部为圆弧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宰广平,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荣森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