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方舱CT机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5505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7: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移动方舱CT机房,包括CT机房整体钢架,所述CT机房整体钢架由铅板隔出的机房区、控制区,所述控制区远离机房区的一侧由铅板隔离有空调外机及配电区,所述机房区内设置有CT机,所述机房区一侧设置有受检者通道防护门,机房区远离受检者通道防护门的另一侧设置有设备通道防护门,所述机房区与控制区底端均至少设置有一个通风口,所述通风口外设置有通风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该通风装置排风口设置在机房底部,且该装置具有独立的大空间排风管道,能最大程度上保障机房内的通风效果,保障受检者及医护人员的健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移动方舱CT机房
本技术涉及医疗仪器
,尤其涉及一种移动方舱CT机房。
技术介绍
传统CT受制于固定场所限制,且建造复杂,不能移动,对于一些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不能很好的处理,而现有的移动式CT机房的通风不能做到较好的防辐射,且应对病毒防护效果相对较差,不能满足战时状态下病患的检查需求。放射机房内因辐射电离空气产生的臭氧等有害气体密度较大,通常沉积在机房的下部空间。现针对以上问题设计出一种移动方舱CT机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方舱CT机房,具备通风效果好,方便移动,可重复利用,且方便运输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移动式CT机房的通风不能做到较好的防辐射,且应对病毒防护效果相对较差,不能满足战时状态下病患的检查需求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移动方舱CT机房,包括CT机房整体钢架,所述CT机房整体钢架由铅板隔出的机房区、控制区,所述控制区远离机房区的一侧由铅板隔离有空调外机及配电区,所述机房区内设置有CT机,所述机房区一侧设置有受检者通道防护门,机房区远离受检者通道防护门的另一侧设置有设备通道防护门,所述机房区与控制区底端均至少设置有一个通风口,所述通风口外设置有通风装置,所述机房区与控制区之间的铅板隔离墙上设置有铅玻璃观察窗,所述控制区一侧侧壁上设置有控制室门。进一步的,通风装置包括铅板通道壳,铅板通道壳一端上侧开设置有安装口,所述安装口内设置有风扇,所述铅板通道壳内的相对侧壁上相间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铅板通道壳内腔隔出S的通风道,所述通风道内设置有若干消毒灯管。进一步的,所述通风道外侧端的铅板通道壳上固定设置有活性炭吸附过滤网。进一步的,控制区内设置有控制台、CT急停装置、置物台。进一步的,CT机房整体钢架四角均设置有电动液压升降器。进一步的,CT机房整体钢架下端设置有电动水平导轨。进一步的,CT机房整体钢架的六个外侧面设置有保温材料。进一步的,CT机房整体钢架四周选用工字钢结构电焊支架。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1.放射机房内因辐射电离空气产生的臭氧等有害气体密度较大,通常沉积在机房的下部空间,该通风装置排风口设置在机房底部,且该装置具有独立的大空间排风管道,能最大程度上保障机房内的通风效果,保障受检者及医护人员的健康;2.排风口设置于移动方舱CT机房的底部,避免在移动方舱CT机房的侧壁上开通风孔洞,有效保持了方舱CT机房外观的完整性,并降低了辐射泄漏的风险;另外避免雨水冲淋,可以有效避免排风口安装于侧面时雨水进入机房内舱,影响CT设备工作环境的情况;通风管道中设置有紫外线消毒灯管及风管隔板,能增长废气在风管中的流动距离,增加紫外线消毒时间,增强整个装置的消毒效果;活性炭吸附过滤网,对消毒后的气体作进一步的过滤处理,有效隔绝病毒,保障疫情防控效果,且能有效防止蚊虫鼠蚁寄居管道内。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移动方舱CT机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通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参照图1-2,一种移动方舱CT机房,包括CT机房整体钢架1,所述CT机房整体钢架1由铅板隔出的机房区2、控制区3,所述控制区3远离机房区2的一侧由铅板隔离有空调外机及配电区4,所述机房区2内设置有CT机7,所述机房区2一侧设置有受检者通道防护门6,机房区2远离受检者通道防护门6的另一侧设置有设备通道防护门9,所述机房区2与控制区3底端均至少设置有一个通风口8,所述通风口8外设置有通风装置,所述机房区2与控制区3之间的铅板隔离墙上设置有铅玻璃观察窗15,所述控制区3一侧侧壁上设置有控制室门5。进一步的,通风装置包括铅板通道壳10,铅板通道壳10一端上侧开设置有安装口,所述安装口内设置有风扇11,所述铅板通道壳10内的相对侧壁上相间设有隔板13,所述隔板13将铅板通道壳10内腔隔出S的通风道14,所述通风道14内设置有若干消毒灯管12。进一步的,所述通风道14外侧端的铅板通道壳10上固定设置有活性炭吸附过滤网16。控制区3内设置有控制台、CT急停装置、置物台。CT机房整体钢架1四角均设置有电动液压升降器。CT机房整体钢架1下端设置有电动水平导轨。CT机房整体钢架1的六个外侧面设置有保温材料。CT机房整体钢架1四周选用工字钢结构电焊支架。移动方舱CT机房的防护有别于传统CT机房,因机房六面均为钢架结构,屏蔽防护材料(铅板)必须借助防火阻燃多层夹板+特种胶水进行黏贴固定、铅板搭接重叠超过20mm,CT机架两侧箱壁采用4mm厚铅板,其余四面箱壁均采用3mm厚铅板,机房防护门及观察窗均设计为3mmPb,能有效的防止射线泄漏,确保机房防护满足国家标准要求,保障医护人员及周围公众的安全。机房各门洞上方设计有电动伸缩挡雨板,且门洞上方装有雨水感应器。在正常无雨雪的环境下,挡雨板隐藏在机房门洞上方箱体的暗槽中,当雨水感应器检测到雨水时,挡雨板自动伸出,防止雨水、雪水通过门缝渗入机房。机房顶部钢架设计为倒V字型,并在顶部钢架外表面增加特制防水材料,有效的避免机房顶部积水,排除机房顶部漏水的风险。机房区设置在移动方舱CT机房的左侧,设计有设备通道防护门、受检者通道自动防护门、CT安装基座、排风装置、消毒装置,应急配电插座等。机房底部设计有电动升降、平移装置,机房四角钢架立柱下方设计有电动液压升降泵,能将移动方舱CT机房水平升高,并能通过机房内水平传感器反馈的数据,进行智能调水平。机房电动液压升降泵下方设计有两条水平导轨,机房能在电机的带动下,在水平导轨上平滑移动。机房自动升降、平移装置均由外接电动按钮控制,该装置大大提高了机房的机动性及稳定性。机房运用场景更广泛,该装置智能调水平功能,使机房在不平整的场地中也能保持水平,保障CT设备的稳定运行。且可依据使用场地实际情况,调整机房水平高度,保障诊疗的便利性。机房运输方便、机动,该装置可通过操控,自动将机房升起并平移到平板运输车上,无需吊车等大型机械,大大提高了机房使用的机动性,且在升降与平移过程中,该装置可保持机房的水平状态,避免了装载过程中对CT等精密设备的损耗。移动方舱CT机房的防护有别于传统CT机房,因机房六面均为钢架结构,屏蔽防护材料(铅板)必须借助防火阻燃多层夹板+特种胶水进行黏贴固定、铅板搭接重叠超过20mm,CT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移动方舱CT机房,其特征在于,包括CT机房整体钢架(1),所述CT机房整体钢架(1)由铅板隔出的机房区(2)、控制区(3),所述控制区(3)远离机房区(2)的一侧由铅板隔离有空调外机及配电区(4),所述机房区(2)内设置有CT机(7),所述机房区(2)一侧设置有受检者通道防护门(6),机房区(2)远离受检者通道防护门(6)的另一侧设置有设备通道防护门(9),所述机房区(2)与控制区(3)底端均至少设置有一个通风口(8),所述通风口(8)外设置有通风装置,所述机房区(2)与控制区(3)之间的铅板隔离墙上设置有铅玻璃观察窗(15),所述控制区(3)一侧侧壁上设置有控制室门(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方舱CT机房,其特征在于,包括CT机房整体钢架(1),所述CT机房整体钢架(1)由铅板隔出的机房区(2)、控制区(3),所述控制区(3)远离机房区(2)的一侧由铅板隔离有空调外机及配电区(4),所述机房区(2)内设置有CT机(7),所述机房区(2)一侧设置有受检者通道防护门(6),机房区(2)远离受检者通道防护门(6)的另一侧设置有设备通道防护门(9),所述机房区(2)与控制区(3)底端均至少设置有一个通风口(8),所述通风口(8)外设置有通风装置,所述机房区(2)与控制区(3)之间的铅板隔离墙上设置有铅玻璃观察窗(15),所述控制区(3)一侧侧壁上设置有控制室门(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方舱CT机房,其特征在于:通风装置包括铅板通道壳(10),铅板通道壳(10)一端上侧开设置有安装口,所述安装口内设置有风扇(11),所述铅板通道壳(10)内的相对侧壁上相间设有隔板(13),所述隔板(13)将铅板通道壳(10)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志坚韩建刚潘立成
申请(专利权)人:科安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